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2022年08月13日18:00:27 热门 1480

2022年4月,台湾省艺人张庭创立的TST美妆品牌因涉传被罚没两千万元,名下96套房产也被查封。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引发热烈讨论,其中有不少言论中都提到了“历史因素”。

确实由于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台湾省曾经出现一起重大的集团型经济犯罪。虽然张庭涉传案件与之并不完全相同,但对那起案件有稍许了解的朋友会发现里面的一些骗局手段有异曲同工之效。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那起案件就是轰动全岛的“鸿源案”。著名的鸿源机构在1990年轰然倒下,16万人血本无归。而负责人却仅仅判刑7年,提前出狱后还能享受奢侈生活。让我们一起探索这起台湾史上最大经济案。

传销鼻祖,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众所周知,台湾省受到日本很深的影响,鸿源案跟日本的系列传销案件就可谓是一脉相传。1981年4月,日本人永野一郎成立了大阪丰田公司(非知名日系车企),之后发展成为知名的第一代传销组织。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以超高的投资回报率为诱饵,诈骗了大量的民间投资。短短4年的时间,就吸收了近2000亿日元还创建了百家分支机构。直到1985年6月,永野一郎在电视直播中被人,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公司迅速破产,数万日本家庭一同倾家荡产。

永野一郎的死不但没唤醒社会的良知,反而让一些贪得无厌的小人嗅到了金钱的气味,传销的模式迅速在台湾等地盛行。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省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也被列入亚洲四小龙之中。

热钱的疯狂流入,台股突破万点。台湾人民富裕起来,手上有了不少闲钱,“台湾钱淹脚目”。但由于台湾长期都有金融管制,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并不划算。当货币泛滥和金融管制同时出现,有人就开始闻风而动开启了传销帝国的序幕。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在台湾金融发展的巅峰时期,有个被捧到最高点的人就是沈长声。1942年出生的他年轻时并不惹眼,快40岁时也不过刚刚创立源井期货,业绩并不突出。但到了1982年,沈长声却突然转型成立鸿源国际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私底下的业务发生了惊天巨变。

表面上这家公司是负责海内外投资顾问咨询的,实际上就是用传销的手段疯狂吸金。有了永野一郎的前车之鉴,沈长声在明目设立上特别有技巧。他没有选择当初永野一郎用的单一发售黄金凭证的模式,而是先开发了一系列的投资项目迷惑大众视线。

在他的规划中,公司的经营内容有了建筑、餐饮、安保、百货等多种投资范围,加上最早的海外投资和期货投资。在民间投资人看来,数量繁多的投资项目遍地开花,看好台湾经济长期发展的心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重金。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为了迅速拉拢更多投资人,沈长声不但许诺这些项目都非常赚钱,利息给的也高的惊人。当时台湾的银行平均年利率不超过10%,而沈长声这里是48%。这样高额的回报率吸引了全岛人的视线。

这之后的好几年,凭借着源源不断的投资客贡献的投资款。鸿源集团一路高歌猛进,在岛内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老鼠会”。为了拉长传销期限吸引更多的投资,鸿源集团连续7年都按时给投资人付48%的年息大家对这家公司深信不疑。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就这样,通过吸收军公教退休群体里的投资,非法揽收过1千亿新台币鸿远集团成为全岛最大的“老鼠会”,沈长声成了新崛起的“金融之神”。那为什么军公教这类人群会如此钟爱老鼠会呢?这与当时的历史金融背景息息相关。

高明的骗局,都是奔着聪明人去的

二战后,台湾曾短期出现过一种理财方式——地下钱庄。由于战后经济需要复苏,对制糖、钢铁等贸易相对利好。台湾就出现了像七洋贸易公司这样的地下钱庄,用高利率吸引投资,最后投资失败惨淡收场。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之后台湾当局为了不影响经济稳健恢复,曾打击过地下钱庄。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经济发展资金出现剩余,地下钱庄死灰复燃。

1978年,华美投资公司就以月息两分半疯狂揽投,仅仅3年时间就投资失败,几亿元资金人间蒸发。这波地下钱庄的受害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军公教人群。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这类人群的生存状态有些尴尬。

在台湾,人群可以大致分为本地人和外省人,军公教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就是外省军人。他们从1949年到了台湾以后,除了少数高层的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退伍后不但没有政治资源,往往也就是拿笔钱了事。

当时还有不少人希望有机会回到祖国大陆,所以并没有马上在台湾置产。等他们发现很难回来时,已经为时已晚,台湾的房价已经被炒的很高了。为了后代能在台湾站稳脚跟,这个群体开始寄希望于投资,通过快钱得到不菲的收入。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而彼时台湾的金融管制,让他们对银行利息很不满意,手上的钱应该投给谁?地下钱庄就看准了这群人手上的资金,并拿捏了他们急需暴富的心理,以高利诱惑疯狂揽投。

而且当时的台湾还有一股炒期货的热潮,因为本岛并没有期货市场,期货公司就打着海外市场的牌子吸引客户投资。由于缺乏管控,这段时间也出现了很多皮包公司。

很多小的期货公司他们并不直接参与交易,而是把客户的资产转一手,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给到更大的交易公司。慢慢的期货行业行程了复杂的塔式代理结构。

沈长声的井源期货公司就成立于这一时期,他把期货行业的塔式结构和地下钱庄的高利揽储相结合,再参照日本传销组织的经验,成为了新一代的传销组织头目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鸿源集团的客户只知道他们投资了赚钱的项目,并能定期拿到高额的利息,他们并不清楚这些项目公司是否真的在赚钱。而台湾当时的股票市场也助推了鸿源集团,泡沫越来越大。

1985年7月台湾股价指数还只有636.02点,到了1990年2月飙升到了12682.41点。超强牛市带来全岛几乎人人参股,基本上每家都有股民。这段时间的换手率也高的惊人,甚至创下了单日600%周转率的奇迹。

鸿源公司要维持给投资人的高利率也变的轻而易举。他们只要做好两件事:1、用后面投资人的钱填补前面投资人利息的窟窿;2、在股票市场大笔扔钱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用投资人的钱投进股市,用股市和新投资的款付高额的利息。投资人获利了就会追加投资,鸿源的投资又能推高股市的泡沫。这样的操作行程了一个循环,让投资人被牢牢套住,不会轻易察觉圈套的存在。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那股票市场风云变幻,鸿源的投资就这么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么?在沈长声的背后还有两个神秘的人物,他们跟沈长声一起为整个鸿源的传销事业保驾护航。让我们揭开他们的面纱

三人成虎,贪婪投资客梦碎血本无归

到现在聊起鸿源案,除了沈长声必定会聊到另外两个人——于勇明和刘铁球。于勇明就是鸿源的专业投资担当,而刘铁球则是出色的宣传部长。加上沈长声当时声名远扬,鸿源的这三位形成了“铁三角”,让鸿源一时风头无两。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先说于勇明,他本身就是个投资天才。他在进入鸿源前就准确预测过日元和新台币的升值,不少人跟着他的预测货真价实的赚到了钱。当他进入宏源后,更是让投资者信心大增,鸿源不停的对外宣传于勇明精通外汇、期货、股票的炒作。

刘铁球天生就是个干传销的料,他能言善道,说话极其会鼓动人心。每次开说明会都能煽动很多根本不懂投资的普通人,心甘情愿的投钱在鸿源。而担心组织发展过快容易迎来监管,沈长声也仔细规划了组织的发展模式。

他把鸿盛的投资者分成了两类:一类人只是单纯的投资者,他们只享受高利息回报;而另一类就是所谓的“吸储经理”,他们需要拉客,也就能吃到下家的返佣。这就是鸿源重要的塔式结构。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普通投资者投资15万就能拿到月息4分,就是6000的收益。这样的收益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鸿源觉得还不够。他们要尽可能多的把韭菜们圈起来割吸储经理一开始就必须先投资90万就能成为VIP,不仅能有3万6的收益还多了8000的底薪。

他们的工作就是找到想其他想成为VIP的人,只要介绍别人成为VIP就能额外拿到6000的介绍费。吸储经理每个月都必须拉一个人进来,之前8000的底薪就会变成1万4。许多人为了获利,几乎拉了所有亲朋好友下水,鸿源的揽投之路所向披靡。

到了1988年,鸿源的发展到了巅峰时刻。他们买下了篮球队、电影院、建筑公司、百货公司,甚至还在黄金地段收购了高级酒店。沈长声也在这年迎娶了当时邵氏最红的女星施思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数万投资人在台北中华体育馆举办团结大会,感谢他们的“财神爷”沈长声。冲天的礼炮甚至点燃了体育馆的棚顶,鸿源如日中天。人们在疯狂的气氛中对沈长声顶礼膜拜,感谢他带领他们一同致富。

1989年彰化的团结大会,司仪更是哽咽的朗诵了《那只舍不得吃的鸡腿》。文中说起投资人以前都吃不起鸡腿,如今跟着鸿源可以天天山珍海味。现场的投资人都感同身受,热泪盈眶感谢沈董,却想不到就在这年大厦将倾。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长期的金融管制,让台湾当局看到了不少弊端。为了不让泡沫越来越大,政府决定开放金融管制并修改了相关法律。其中三个调整葬送了鸿源的“宏图大业”一是以后利率由市场调节,是高是低政府不管控;二是私人资本可以开银行了,银行业市场化竞争开始。

这两条修改让原本政府垄断的银行业瞬间被资本劫持。能开银行的都开了银行,利率也开始杀的头破血流。更可怕的是第三条,才是给鸿源的致命一击。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除了正规的金融机构,其他机构不得吸储。”此条一出,台湾检察署和调查局开始查缴地下投资公司。跟鸿源类似的公司,规模小的直接就破产清算。大批群众闻风而动,要求赎回在鸿源的本金,鸿源三周内被挤兑4次,付出了200亿现金也没见停止。

到了1990年1月10日,终于扛不住的沈长声不得不出面主持记者会。“鸿源将停止放款……”此话一出,所有跟鸿源相关的股票大跌,造富神话破灭。

鸿源的倒下也引起了连锁反应,台湾股市随即崩盘,股价一泻千里。从12682的高点直线跌至2485,高点时的零头都不到。鸿源倒闭,留下了900多亿的债务和一地鸡毛,16万投资者一夜间血本无归。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作为鸿源付负责人,沈长声却仅仅被判7年和300万新台币的罚金,并且不到4年就被假释出狱。住在自己的豪宅里,吃香的喝辣的,哪管路有冻死骨。他最后一次露面就到了2022年1月30日,从台湾飞抵厦门,准备过完隔离期跟家人一起过年的。

2022年2月15日,沈长声的房间有水流流出,工作人员才发现他死在浴室里。鸿源最风光的时候,那时的张庭刚刚20岁,不知道是不是当时风光的“老鼠会”给她的启发。如今千万宝妈们为了她的TST血本无归的场景,跟那时太过相似。

这些投机分子之所以能骗到这么多人,无非利用的就是人的贪念。这些年在大陆也经常有传销相关案件被举报,窝点被摧毁。多少人都已经有血泪教训在前,还是有很多记性不好的人为了一夜暴富不惜飞蛾扑火。

台湾“鸿源案”沈长声猝死厦门,曾害16万人血本无归,仅判7年 - 天天要闻

庞氏骗局的手法一直在不断翻新,以后甚至可能披着高科技的外衣招摇过市。只希望大家能谨记教训,看好自己的口袋,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关于鸿远集团的巨额传销案,大家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