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考试不止:超级考霸 103岁还想考进士

2022年07月13日19:45:13 热门 1702
生命不息,考试不止:超级考霸 103岁还想考进士 - 天天要闻

1888年,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南京江南贡院,考生陆续进入考场。

生命不息,考试不止:超级考霸 103岁还想考进士 - 天天要闻

北京故宫保和殿,清朝科举殿试举行地。

生命不息,考试不止:超级考霸 103岁还想考进士 - 天天要闻

清朝科举考试

熟悉《儒林外史》的读者,或许记得范进中举的故事。当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破毡帽的范进,哆哆嗦嗦地接过考卷时,已是53岁。不过,他的年龄还不算太大。这场考试的主考官周进,前半生全都耗在考试、落第中,周而复始,直到60多岁才“巍然高中”,青云直上。

自隋唐创立科举制度起,朝廷就允许考生终身应试。换而言之,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虽然有的朝代不允许娼优、罪犯家庭出身的学子报考,为父母守孝期间也不能外出应考,除此外,对考生的年龄从未有任何限制。

只要你学富五车,盘缠充裕,而且身体强健,又有足够的毅力,就可以在这场智力和耐力的比拼中无限次地考下去。自唐代以来,高龄中举、及第者屡见不鲜。尤其清朝,在康乾盛世的影响下,银发考生格外受到优待,他们的及第还被视为“熙朝盛事”,这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在科举史上留名的考生中,范进和周进还不算高龄。唐代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五老榜”,67岁才中进士、后半生为乾隆捉刀的沈德潜,疑似82岁中状元的梁灏,甚至还有99岁让曾孙打着灯笼送考的黄章,一再刷新考生的最大年龄榜。

据文献记载,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应是清朝时广东三水县人陆从云(一说陆去从),他最后一次参加会试时候已经103岁,获得朝廷赐予的国子监司业衔。

唐朝五老榜,破例获官职

唐光化4年(901),唐昭宗李晔经历了一场由宦官引起的宫廷政变,之后在梁王朱温的拥立下复位。

34岁的李晔一心想光复大唐王朝昔日的辉煌。刚一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组织了辛酉科进士科考试,笼络天下读书人。

这一榜录取了26名进士。因为唐昭宗在驱除权宦的争斗中遭到重创,再加上登上皇帝宝座心情大好,他对这一科的进士格外优待。他下诏说,对那些出身贫寒、愈挫愈勇、年龄偏大的考生网开一面,从中选拔一些进士授予官职,以示皇恩浩荡。

礼部侍郎杜德祥充分领悟到了皇帝的意图,挑选出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与郑希颜5人,申请让他们登上进士榜。这5人已年过花甲,早已到了享受儿孙绕膝之趣的时候,却在科举考场上成了银发考生。

唐昭宗同情他们前半生都在为科举奋斗,如此高龄才中进士,就免除他们的吏部铨选程序,破例授予他们秘书省正字、太子校书等官职,人称“五老榜”。唐昭宗在敕书中说:“念尔登科之际,当予反正之年,宜将异恩,各膺宠命。”

虽然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6岁,这5个老考生放在当今并非高寿,可在1100多年前的唐朝,他们已属高龄了。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居易也说:“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由此可见,70岁的老人在唐朝十分稀奇,还能考中进士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五老榜”中,单看诗歌成就,最富盛名的当属安徽潜山人曹松。他的诗风酷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生活在社会底层,看多了战争给劳苦大众带来的苦难,曹松的诗歌大多在抗议战争。

那首脍炙人口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就出自他的《己亥岁二首》,写于黄巢起义生灵涂炭之际,被誉为千古绝句。

虽然对现实超级不满,但一点也不妨碍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多次参加科举,希望博得功名,考上进士时已是71岁高龄。做官两年后,曹松在秘书省正字的岗位上与世长辞。

与曹松同榜的刘象,也是屡试不第,这次高中后被授予太子校书。“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他因这首《咏仙掌》名声大噪,获得“刘仙掌”的美誉。

73岁探花郎,得皇帝指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的诗作《励学篇》,劝勉了无数学子,前赴后继读书参加科举。因为如果及第,不仅可以改变贫穷卑微的处境,说不定还能娶个媳妇。

陈修就是这么个传奇的人物,73岁才考中进士,宋高宗还给他许配了一个宫女。

北宋以来,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成为士子频出的风水宝地。南宋绍兴8年(1138)戊午科,前3名黄公度、陈俊卿、陈修都是福建人。

宋高宗亲自阅卷,看到陈修结合宋人南渡、北土沦丧提出的治国构想,诸如“四海想中兴之美赋”“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顿觉眼前一亮,很是受用。

于是,宋高宗将此联书于纸上,又命人贴在大殿墙壁。只阅其文,未见其人,宋高宗迫切想见到这个爱国才子。

在殿试进士唱名仪式上,当司仪宣布“本科探花陈修”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艰难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用颤抖的声音“谢主隆恩”。

宋高宗万万没想到,他迫切想见的陈修,居然是个白发老头。宋高宗好奇地问陈修高寿,陈修恭敬对答:“七十有三了。”宋高宗料想,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应该子孙满堂,便和他拉家常,问他有几个儿子。

这个问题触及了陈修的隐私,让他非常尴尬,用蚊子一样细小的声音回答:“回禀万岁,我还没有结婚。”一个穷困落魄的书生,考了一辈子科举,虽然学富五车,竟终身未娶,这让宋高宗心生敬意。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这桩奇闻异事。宋高宗“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宋高宗不仅把30岁的施姓宫女许配给陈修,还赏赐了大量金银细软作为陪嫁。

这个传奇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开陈修的玩笑:“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82岁梁灏 或是最老状元

尽管年过古稀才中进士,但陈修在科举考场上还不算最老。

《三字经》中说:“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虽然史上关于梁灏的年龄说法不一,如果82岁属实的话,那他就是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论文采,梁灏不敌苏东坡;论刚正,他也难与包拯齐名。然而,在中国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三字经》中,梁灏却留下了华彩的一笔,凭的是勤勉好学,并把这种精神传给其子梁固,父子先后荣登状元榜。

据《三字经》《遁斋问览》中的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梁灏从五代到宋朝,一共考了47年科举,直到82岁才登上龙虎榜。

宋朝陈政敏在《遁斋闲览》中记载说:“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但这一记载与司马光《续资治通鉴》《宋史·梁灏传》有所出入。按这两本史书记载,梁灏963年生于郓州须城,雍熙2年(985)考中状元时才22岁,是个青年才俊。

虽然梁灏的年龄存疑,但他的嫡传子孙梁兆磊更倾向于认同老年及第的说法:“《三字经》是南宋的著作,与梁灏相距不过百余年,也没人发现《三字经》有其他误传的地方。此外,《梁氏族谱》中《青云得路》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从教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由此推断,梁灏中状元时的年龄不会很小。”

梁颢中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当过开封府尹,到92岁才寿终正寝。他去世后4年,儿子梁固守孝期满,请求宋真宗收回“赐进士出身”成命,凭借自己的学识,一举高中状元。

67岁中进士 为乾隆帝捉刀

中国历史上留下诗作最多的人是谁?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是个不折不扣的诗歌发烧友。作为“十全老人”,他最大的野心并不仅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想在诗坛引领风骚数百年。

据故宫博物院统计,乾隆帝御笔诗稿有4万多首。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哪怕不眠不休,也不见得能写诗著作等身啊!显而易见,乾隆帝养了一批写诗高手,67岁考中进士的沈德潜,就是乾隆帝的“枪手”之一。

在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中,为乾隆帝西湖赏雪诗“狗尾续貂”的人正是沈德潜。他在乾隆帝作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卡壳冷场时,作出点睛之笔“飞入梅花都不见”,让整首诗歌立意鲜活起来。

相传,沈德潜是个神童,11岁代父授课,16岁前已通读《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早年师从叶燮,因写诗得其精髓而名闻乡里。

但这位诗歌天才,在科举考试中相当不顺。他22岁迈入考场,屡战屡败。钱陈群说他“历岁科试凡三十余次,乡试十有七次”,均名落孙山。他只得子承父业,在家中拿起教鞭,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应考。

大器晚成的沈德潜,在乾隆3年(1738)中了举人。次年,他与袁枚一同参加殿试,与“写诗达人”乾隆帝一见如故。乾隆帝称其“系江南老名士,有诗名”,中“殿试二甲”,点“翰林庶吉士”,时年67岁。

其实,乾隆帝的小心思,就是想和这个诗友诗酒唱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帝作诗“初无定稿”,或即兴口授,或朱笔作草,称为“诗片”,由廷臣学士退下“抄录”后恭进,遂成御诗。

沈德潜就是其中一位。因擅长为乾隆帝捉刀,他平步青云,老来飞黄腾达,74岁升任内阁大学士,受到涵元殿赐座、设宴的恩遇,祖上3代也一并得到诰封。他出诗集的时候,乾隆帝还亲自作序。

不过,这样凝结于诗歌上的君臣之情,在沈德潜死后的“文字狱”中毁于一旦。乾隆帝南巡时,听闻沈德潜生前便在整理诗稿,遂命其子孙进呈其遗稿。

其中,《咏黑牡丹》诗中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惹恼了乾隆帝,差点遭遇灭族之灾。1778年,乾隆帝借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将其革去爵衔,列在乡贤祠的牌位连同他的墓碑都一并推倒。

为何乾隆帝对这位故去的诗友不讲一点情面,让其死后还难逃“文字狱”?坊间传闻之一是,沈德潜整理自己的诗稿时,收录了他为乾隆帝捉刀的诗歌,这让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搁?

曾孙搀扶着 99岁还在考

清朝是科举史上的全盛时期,金榜题名成为天下读书人共同的理想,甚至有人不惜耗尽毕生精力。

康乾盛世时,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频出,如年满70岁的老秀才可援例成为岁贡生,会试3科以上不中的举人可通过“大挑”选拔做官,百岁老人由地方申报,礼部拨款建立百岁牌坊等。

于是,清朝的耄耋及第者屡见不鲜,甚至连百岁老叟也让曾孙打着灯笼送考。

谢启祚考取举人时,已是98岁高龄,儿孙绕膝,五世同堂。乾隆51年(1786)丙午科广东乡试,谢启祚不顾别人劝阻,坚持应考,“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心心念念的还是考取功名。

中举后,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谢老爷子一时诗兴大发,挥毫写下《老女出嫁》,纪念高龄中举:“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女,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与谢启祚同榜中举的考生中,有一个12岁的孩童,两人相差86岁,几乎隔着4代人的年龄。随后举行的鹿鸣宴上,广东巡抚看到耄耋之年的谢启祚和年轻人欢聚一堂,提笔作诗:“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

考上举人后,谢启祚要去北京参加会试。广东距北京有2000多公里,如今乘坐普通火车要20多个小时,高铁8个小时,飞机也要3个小时。那时没这些交通工具,单去一趟可能就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一路上舟车劳顿,年轻人都够呛,何况是一位高龄老人。

著名科举史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推测,骑马、坐船都太颠簸,谢启祚可能是坐轿子进京赶考的。即便如此,风餐露宿、风吹雨打也在所难免。

虽然谢启祚凭借惊人的毅力,如期抵达京城参加会试,但他还是落榜了。乾隆帝非常佩服他的坚毅,赐他国子监司业衔。

同样来自广东的黄章,也是大器晚成的人。他60多岁中秀才,83岁成为贡生,99岁参加乡试。康熙38年(1699),99岁的他在曾孙的搀扶下,打着“百岁观灯”的灯笼入场,还夸下海口,如果这次考不中举人,3年后还要来考。

哪怕3年后真的应考,黄章也还不是年龄最大的考生。

道光6年(1826)丙戌会试时,广东三水县的举人陆从云(另一说陆去从)已经103岁了,但他看上去只有60岁左右,“耳聪目明,步履甚疾.”

他从雍正年间考到了道光年间,皇帝都换了3个,他还没考中进士。道光帝看他年龄太大,赐其国子监司业衔,协助祭酒主管监务。陆从云应该是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

父子同上榜 老马不相让

很多考生在科举考场上蹉跎多年,孩子都念书识字长大了。带着孩子一同参考,还能在备考时相互切磋,也不罕见。

康熙年间,汉军镶红旗人刘廷玑在散文集《在园杂志》中,记载了一则父子同时高中的趣事。河北广平县有个叫马振古的老秀才,在科举考场上屡战屡败,信心全无,再也不进考场。后来,他的儿子也考取了秀才,迫切希望中举,为此变卖田产准备考试的盘缠。

马振古误认为儿子卖田是沾染了赌博的恶习,一怒之下追到田埂,才知儿子确实是要去参加乡试。这时,同乡劝老马和儿子一同赶考:“听说今年的主考官怜惜老秀才,您是老宿学,为何不一试身手呢?”一番话,重新点燃了老马对考试的激情。于是,父子并入秋闱,同榜高中举人。

在地方官员祝贺新科举人的鹿鸣宴上,有人和马振古开玩笑说:“今科你们父子一定会一鼓作气考中进士,倘若二者只能取一个,您希望是谁?”老马沉思良久,说道:“豚儿尚且年幼。”举座为之哄堂。看来,在科举考试的刀光剑影中,即使是父子,也不相让。

父子一同参加考试的例子并不鲜见。清朝有个老童生朱彬,儿子早已进士及第,地位显赫,他还在年年应考。他进京参加会试那年,儿子刚好被任命为主考官,只得在上报回避的折子中写道“有应回避者:亲生父亲一名”,一时传为笑谈。

有的父亲屡考不中,就改为培养儿子,眉山人苏洵就是其中之一。苏洵27岁才在老婆的劝导下幡然醒悟,发愤读书。尽管天资聪颖,但他第二年匆匆忙忙应考,结果名落孙山。

经历了落第的打击,苏洵潜心教导儿子,还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到京师,在熟人的引荐下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对苏家兄弟赞赏有佳。嘉祐2年(1057),欧阳修担任主考官,苏轼、苏辙兄弟一榜及第,一炮而红。

两子登科的喜事,让年近半百的苏洵五味杂陈。他既为孩子高兴,又为自己不堪,写下一首打油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房井思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