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外专家学者共研“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2022年07月06日14:16:15 热门 1956

□李剑亮(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学术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12月15日,“浙学论坛2021: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60余人相聚云端,进行学术研讨。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分别为论坛开幕式致辞。

省内外专家学者共研“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 天天要闻

盛世豪在致辞中指出,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当前,浙江正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赋予了浙学研究新使命和新任务,浙学正成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与传承的源泉活水,“浙江精神”培育与重塑的重要参照。他强调,深入开展浙学研究要坚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界定好浙学在新时代的内涵,构建浙学研究的良性机制。从时代发出,以整体史、全方位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浙学理论体系。二要阐释研究好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系。聚焦浙江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的生动实践,积极开展咨政研究,让“浙学”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成为“重要窗口”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三要推动浙学研究与文化建设平台相结合,打造新时代标志性浙学成果。进一步打造浙学精品力作,凸显“浙学”品牌,在呈现地域性品格的同时,注重逻辑形态和逻辑脉络的揭示,不断扩大浙学影响力。

省内外专家学者共研“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 天天要闻

李小年在致辞中表示,要紧扣“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考镜浙学源流,诠释浙学精神,弘扬浙学传统,丰富浙学内涵,彰显浙学特点,夯实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根基,探索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与实现路径。

本届论坛虽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但学者荟萃,学术研讨气氛浓厚。论坛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与会专家学者们力图在学理上发掘、探索浙学的时代文化价值,激发浙学研究新活力。

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王充的生命思想》——

历史上的浙学具有一种独立思考、与主流学术立异的特点,如南宋时期的浙东学派就是这样。晚清温州学者宋恕有一组评论浙学的重要作品《留别求是书院诸生诗(八首)》,其中的一首写道:“ 旷世超奇出上虞,《论衡》精处古今无。六经朴学陈君举(永嘉陈傅良),三代良臣陆敬舆(嘉兴陆贽)。同甫意将吞北土(永康陈亮),水心文信冠南都(永嘉叶适)。张(钱塘张九成)杨(慈溪杨简)派至姚江巨,浙境由来足壮夫。”将浙学的这种学术精神追溯到汉代思想家王充。为此,钱志熙教授结合他此前的研究成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对王充的生命思想重新进行研究,认为旷世超奇的王充思想具有开创浙学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传统。

浙江工业大学梅新林教授《南宋临安都城的空间还原与景观重建》——

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为研究背景,认为就浙江而言,“宋韵文化”研究与建设的重心在南宋,南宋“宋韵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首都临安。为此梅新林教授提出,对南宋都城临安进行空间复原与景观重建,是对南宋“宋韵文化”传承的重要前提。并就如何实现景观重建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总体景观复原与重建;二是重点景观复原与重建,如宫殿区、文化区、商业区。三是其他居住区、宗教区、园林区这些与南宋文人学者的大部分创作与著述相关的区域与场所的复原与重建。那些未能整体复原、甚至局部复原的可见与景观,可通过人工智能加以虚拟复原与呈现。

温州大学俞为民教授《浙江古代曲学与浙学》——

新时代浙学研究应将浙江曲学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对象,以开拓浙学研究领域、丰富浙学研究内涵。这是基于浙江古代曲学深厚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浙江古代曲学具有众多的曲学家和曲学著作。《历代曲话汇编》收录的古代浙江籍曲学家有26人,如徐渭、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凌蒙初、李渔等;著作38种。二是浙江古代曲学具有多样的理论形态,既有理论专著,如《南词叙录》《录鬼簿》《曲律》《曲品》《闲情偶寄》《宋元戏曲史》;还有一系列序跋、尺牍、评点、诗词曲等。三是浙江古代曲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内涵和明显的地域特色,包含了戏曲史论、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等三大理论体系。四是浙江古代曲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雏形、成熟、繁荣、集成、转折等五个时期。俞为民教授还分享他本人在浙江古代曲学的丰富成果。

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浙江诗路文化基础研究的思考》——

阐述了他及其团队为“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确定的研究计划与新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胡可先教授认为,目前要继续强化相关基础研究,以支撑、推进诗路文化建设。为此,他的团队组织开展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东唐诗之路诗人诗作研究》,包含《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唐代浙东诗人群体研究》《唐代诗人浙东游历寓居考》《浙东唐诗之路诗歌艺术研究》四个子项目。胡可先教授重点介绍了他本人撰写的《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的思路、方法与最终成果。这部《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旨在为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提供一部以浙东为范围、以时间为线索、以诗篇为核心兼具学术性、资料性与工具性的专门著作。此书现已完成初稿。

华东师范大学朱惠国教授《浙江词学传统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从浙江词学传统的历史追溯、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和浙江词学传统如何融入新时代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浙江词学传统与浙学关系。朱惠国教授认为,浙江词学传统是浙江文化的一份独特资源。就目前而言,系统研究浙江词学传统,编纂有一定规模的《全浙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浙江词史》,当成为浙江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选项。朱惠国教授还以民国时期浙江富商、词学家周庆云出资重建杭州秋雪庵并在庵后建两浙词人祠堂以纪念历代浙江词人之举为例,阐述弘扬词学传统与发展地方文旅事业相结合、赋能文化产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浙江省社科院陈野研究员《赓续浙学传统,融会时代新知》——

重点报告了其所在的浙学研究中心探索浙学当代转型的实践路径。具体由“综合浙学研究”“古典浙学研究”“近现代浙学研究”“专题浙学研究”“海外浙学研究”等五个系列组成,并将以《浙学通论》《浙学通史》《年度浙学研究综合报告》《永嘉学派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丛书》《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国际视野下的浙学:阳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成果呈现,在此基础上,追寻浙学传统永恒不坠的内在精神,提炼并激活其中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元素和精神素养。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如何建设浙江文史大数据》——

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文史数据库建设工作,从文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趋势、浙江文史结构化数据建设、以及浙江文史智慧化数据建设构想三个方面,向与会代表具体呈现了他的研究成果与建设进展。其中,在浙江文史结构化数据建设已涵盖以下内容:(一)浙江人物:基本信息、世系图、行迹图、社会网络关系、各种人物辞典、地方志、家谱;(二)浙江书目:历代书志、现存文献版本目录;(三)浙江的历史地理信息(ZHGIS):现仅到府县级,无浙江历史地图;(四)有关浙江的诗文定位数据;(五)浙江碑刻的定位数据;(六)文化遗存的定位数据及其他:包括名人故居、名人墓地等;(七)浙江职官、科举数据:(八)浙江图片数据。

省内外专家学者共研“浙学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 天天要闻

“浙学论坛”是浙江省社科联联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三年来,通过面向全国征集相关浙学研究的论文,评选奖励浙学研究青年优秀论文,激励青年学者投身浙学研究,培养浙学研究后备力量,进一步提升了浙学研究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本届论坛既是延续,也是创新,共收到全国专家学者提交的参会论文61篇,其中40岁以下青年学者的论文29篇,评选出5篇浙学研究青年优秀论文。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