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寻根丨大儒宋濂:寒门书生奋斗史

2022年07月06日14:16:04 热门 1239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文 夏珊蓉/插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片段,每每读来都为之动容。

700多年前,这位浙江金华勤学苦读的贫寒少年,激励了无数后世学子。他就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

从寒门书生,到一代大儒,宋濂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终秉承着一份纯粹与正直,在浙江大地上留下念念不忘的回想。

文脉寻根丨大儒宋濂:寒门书生奋斗史 - 天天要闻

“别人家的孩子”

出生寒门借书学习

写下《送东阳马生序》时,宋濂已年近古稀,回忆自己年少时苦读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1310年,宋濂出生在金华金东区傅村镇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是早产儿,体弱多病,但《宋太史传》记载,宋濂六岁能诵读古书,九岁能作诗,过目不忘,被称为“神童”,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宋濂只好找有藏书的人家借来看,为了便于日后细细琢磨,他便一字一句地抄录。

江南的冬日寒气逼人,砚台结冰,手指也冻僵了,他却从不懈怠。抄完书后,他马上跑着去还书,从不耽误期限。因为宋濂的好学和守信,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等稍大一些,宋濂背着行李,跋山涉水,跑到百里之外去请教德高望重的大学问家。元末儒学名家吴莱、柳贯等人都是他的老师。

尤其是深冬时节,北风凛冽,宋濂穿着旧棉衣、旧鞋子踩着几尺深的积雪去求学,脚上的皮肤开裂了也浑然不知。等跋涉至旅店,他已经冻到四肢僵硬,服务员拿来热水、厚棉被,许久后,他冻僵的身子才慢慢暖和回来。

在求学这条路上,宋濂拼尽全力,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后辈,“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宋濂不光爱读书,也爱藏书,是明初著名的藏书家。青年时代,他迁居浦江,在青萝山中盖起房子,起名叫“青萝山房”,藏书8万余卷,多善本、孤本。

文脉寻根丨大儒宋濂:寒门书生奋斗史 - 天天要闻

在郑义门执教20余年

与“江南第一家”彼此成就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现在,在郑义门“江南第一家”的天井内,仍有古柏郁郁葱葱,这些古柏,是当年宋濂在此教书时亲手栽种的。他希望郑氏族人像这些柏树一样万古长青,捍卫正义,精忠报国。

郑义门,是宋濂最牵挂的地方,在这里当老师,也是他一生中最旷达惬意的时期。他与郑义门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当时,刚二十出头的宋濂来到浦江,拜吴莱为师,后来,又接替吴莱执教浦江郑义门东明精舍。

郑义门藏书万卷,而宋濂嗜书如命,他在东明精舍执教20多年间,日夜苦读,遍览群书,再加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他边读书边教学,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与郑氏族人诗词唱和、辞章往来,留下了研究郑氏家族的宝贵资料。当时,宋濂的朋友圈也相当“豪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郑义门为据点,与浙东的文化名人进行了频繁的学术交流,不光铸就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也扩大了郑氏族人的学术视野和交流范围。

同时,宋濂还把郑氏168条家规整理成《郑氏规范》,这也是后来明代治国法典的蓝本。更令人敬佩的是,郑氏数百年间有173人为官,无一贪渎,清廉家风扬名于世。

文脉寻根丨大儒宋濂:寒门书生奋斗史 - 天天要闻

开国文臣之首

朱元璋的重要文告大都出自他手

宋濂与刘基都是散文大家,并称为“一代之宗”。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更是盛赞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甘拜下风。

宋濂为文强调明道致用,主张“因事感触”而为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文采又好,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他笔下,一件寻常事、一个普通人,总是活灵活现。他的《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至今还被人称颂。

明末大儒黄宗羲曾编《明文海》,收录了近八百位作者的四千多篇文章,文人的作品一般只有一两篇入选,但宋濂竟有50篇,他的弟子方孝孺有20篇。可见宋濂的文风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50岁那年,宋濂入仕,和浙江老乡刘基一起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他勤学善思、文才出众,是朱元璋的“文胆”,重要文告大都出自他的手笔。他主修《元史》,教导太子朱标十余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当时的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不管是为文还是为人,宋濂始终正直、纯粹。

朱元璋私下问他官员谁好谁坏,宋濂只列举“善者”:“我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了解他们,无法评价。”他知道很多朝廷机密,却始终守口如瓶。

朱元璋相当欣赏他的品行:“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若宋景濂者事朕十九年,而未有一言之伪,诮人之短,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其诚君子矣乎?匪止君子,抑可谓之贤者矣。”

晚年的宋濂,境遇却令人唏嘘。

因孙子宋慎被卷入案件,已告老还乡的宋濂差点被赐死。后来,因为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求情,他才被免了死罪,但被流放到四川茂州。那一年,他已经71岁,旅途颠簸,积劳成疾,还没到目的地,就中途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病故。

在被流放之前,他怆然涕下作诗《别义门》,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故乡金华,对郑义门的深情:“平生别无念,念念在麟溪。生则长相思,死当复来归。”他多么想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教书授徒,终老一生,然而,令他念念不忘的麟溪只能在梦中相见。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徐永明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曾著《文臣之首——宋濂传》《宋濂年谱》,在他看来,宋濂有两点很值得后人学习,一是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写的年少时勤学苦读的经历,这对于今天生活优越的青少年一代,很有教育意义;二是宋濂处庙堂之上,依然关怀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杜环小传》《李疑传》《记李歌》等小人物的传记,赞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德,一个封建士大夫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宋濂知识图卡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浦江郑宅。“明初诗文三大家”“浙东四先生”。

他在浙江:他的大半生都在金华从事著述和教育工作,文章闻名于世。他的《诸子辩》《潜溪集》《龙门子凝道记》《浦阳人物记》《萝山集》等,均在浙江完成。他培养了大批学子,在浙江留下丰厚遗产,即使身在南京18年,家乡的山水人文也总是魂牵梦萦,潜溪、麟溪成为他作品的思乡符号。

他在课本中:《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单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