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2022年07月05日12:49:11 热门 1871

“十八年后,我还是一名电影人,各位好友,再见”。

在朋友圈留下最后一条动态后,1月22日, 著名电影人赵军因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3岁。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进入2022年才刚刚三个星期,加上赵军,文艺界就已经有9位名人离开了我们。

赵军 (著名电影人,享年63岁)

1月24日上午,赵军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讣告中是这样写的:“他的去世,是中国电影界的重大损失”。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在业界,赵军与高军吴鹤沪并称中国电影发行三巨头。

赵军生前曾任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等职务 。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2009年起,广东的动画片异军突起,里面都有广东省电影公司的身影,同样也离不开赵军。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2012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票房1.67亿;

2014年“春节档”,《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突破2亿票房大关;

2015年“春节档”,《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累计票房2.71亿。

这些电影的成功,与赵军提出的“合家欢”概念不无关系。

在赵军看来,电影院并不缺大人看的电影,缺的是适合大人小孩都适合看的电影。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所谓“合家欢”,是一部电影既要关照家庭亲子关系,兼顾大人和孩子的喜好,又要在普世价值观之上,既能达到大人的境界,又能到达孩子的心灵。

纵观珠影这些年发行的动画电影,里面都有“合家欢”这个概念的影子。

除了动画电影,赵军职业生涯中留给人印象最深的电影,恐怕是电影《蒋筑英》的宣传。

1992年,电影《蒋筑英》上映后反响平平,这是一部没有什么商业元素的主旋律电影。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赵军看完电影后,觉得质量还不错。

于是,他申请将电影在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播放。

如赵军所预料,电影打动了很多与会人员。

第二天,《羊城晚报》头版报道《广东观众含泪看〈蒋筑英〉》,迅速引起社会关注。

巧合的是,蒋筑英的夫人路长琴也看了这篇报道,深受感动的她打电话到报社要求见写这篇报道的记者。

于是,次日的《羊城晚报》又在头版出了一篇《蒋筑英夫人路长琴感谢广东人民》。

三天两次上头版,令《蒋筑英》在广东火了起来,并迅速火到全国。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蒋筑英》剧照

这部电影,是赵军职业生涯的一个缩影,很多市场并不看好的电影,在他的推动下,再次“起死回生”。

赵军心脏不好,曾因为心脏问题动过两次手术,并安装了人工金属瓣膜,熟悉他的人喜欢叫他“钢铁侠”。

可这个钢铁侠,却因为熬夜太多,生命被定格在了2022年1月22日。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赵总,一路走好。

杨效雷(博导,易学史专家,享年55岁)

杨效雷既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知名的易学家。

从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同学们的反应可以看出,杨老师学识渊博,是一位很受同学们爱戴的好老师。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杨效雷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荣垓是洛阳大学文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出版有《〈新仪象法要〉研究》一书

受父亲的影响,杨效雷从小就对文史感兴趣。

他大学毕业于洛阳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洛阳市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参加工作后,杨效雷并没有停止学习,1989年,他考上了吉林大学历史系。

1999年,他又在职攻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毕业后不久,他出版了《清儒易学举隅》一书,广受学术界好评。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15日,杨效雷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55岁。

55岁对一个学者来说,正是大好的年纪,实在太可惜了。

耿伯春(相声演员,享年?)

耿伯春出生在一个相声世家,父母都是有名的相声演员。

父亲耿宝林是相声界有名的大师,母亲耿雅也是一名相声演员。

可能是遗传因素,耿伯春小小年纪就喜欢相声,他15岁登台,后来又去了部队说相声。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进入新世纪,随着相声演员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郭德纲的“德云社”异军突起,对于曾经的相声“老人”耿伯春,很多观众都不认识了。

其实如果按相声界辈份算,郭德纲都还要喊耿伯春一声“师叔”。

耿伯春师从相声名家穆祥林,与马志明、卢福来、赵津生等老艺术家都有过合作。

大家比较熟悉的《武松打店》《楼上楼下》《大家和我说相声》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代表作,也只有比较年长的网友才知道。

1月14日深夜,耿伯春的大弟子朱汝钊发文:明天儿子送您最后一程。大家才知道,这位正统的相声老人也走了。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周艺华(著名演员,享年65岁)

1月11日,著名话剧演员米学东发文悼念:“艺华兄啊,愿您下辈子多拥有一些友善爱的亲人,好遗憾没有送别您,一路好走。”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看到米学东这则微博,网友才知道周艺华已经去世。

说起周艺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

这是因为周艺华出道多年,饰演的角色大都是配角。

比如2009年《大秦帝国之裂变》里的禽滑厘。

传说禽滑厘是墨子的首席弟子,字慎子,后人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从而形成了慎性。

周艺华在形象上,将这个古代的知识分子,刻画得十分传神。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江山风雨情》中的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肖劲光大将》、《保卫延安》、《李德胜》、《信者无敌》、《琅琊榜》等优秀影视剧中,都有周艺华的身影。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周艺华在诠释角色方面千人千面,如果不是特别熟悉他的观众,很难认出剧中的他。

因为缺少代表作,再加上除了演戏之外从不炒作,周艺华并不被网友熟知。

红花总须绿叶配,演艺圈正是有许多像周艺华的配角演员,才会让出角更出彩,也令很多影视剧更丰满。

赵赫(知名主持人,享年60岁)

1月10日,当央视知名主持人赵赫去世的消息传来,很多网友都不敢相信。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这个陪伴我们从小长大的主持人,刚刚退休就匆匆离去了。

赵赫从小的愿望,就是坐在话筒前,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

在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前,赵赫已经在部队做了几年的播音员。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赵赫进了央视,并很快成了经济频道的中坚力量。

1991年,央视推出3.15晚会,赵赫成了这台晚会的主持人。

那时央视分工还没有现在这样明确,赵赫作为主持人,既要针对各种消费问题撰稿,又要主持,可谓十分不易。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但这种情况,赵赫却坚持了三年。

一直到1994年,才有同事接的赵赫的撰稿任务。

那几年,是赵赫最累的几年,也是进步最快的几年。

之后,他又相继策划了多部专题片,并多次获得全国电视大奖。

2008年,赵赫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这是对他职业生涯的最好肯定。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作为一名电视人,特别是知名的节目主持人,赵赫专业上精益求精,待人也十分诚恳,谦逊。

敬一丹称他是“可遇不可求的搭档”。

与他合作过的主持人王喆,当年以实习身份参与《经济半小时》的录制,对他的评价同样很高。

对同事,他谦逊,对下属,他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地向他们传授,哪怕是像王喆这样一个几乎陌生的年轻人,也是能帮就帮,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赵雨润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赵赫的印象也特别好,哪怕两人只是在一起录制了一期节目。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如今,赵赫已经离我们而去,愿天堂没有病痛。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白英宽(著名演员,享年94岁)

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一名叫“毛四海”战士,为了掩护战友炸碉堡英勇牺牲,这位热血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心中。

“毛四海”的扮演者,正是著名演员白英宽。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白英宽原来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级领导发现他的演艺天份,于是破格把他调到了文工团。

从部队转业后,白英宽成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

从此,白英宽成了一名演员,并于1956年出演电影《上甘岭》中的“毛四海”。

作为老一辈的演员,白英宽出演的角色类型多样化。

他演过军人,比如《芦笙恋歌》中的王排长;

他演过干部,比如《康庄大道》中的社长;

他还演过农民,比如《不该发生的故事》等等。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在荧屏上,白英宽形象出众,演技精湛,但谁又知道,白英宽居然没有念过一天书。

白英宽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没有读过一天书,靠给地方放牛维持生活。

后来部队经过他的家乡,他有幸成了一名小战士,成了领导身边的警卫员。

虽然警卫员不需要有什么文化知识,但白英宽却想像秘书一样,能够写写记记。

他先在沙地上学习写字,不舍得用纸张,有时能够捡到半张纸片,也让他开心半天。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一些军歌的歌词,成了他最先认得的一些字。

他把歌词抄在纸片上,有空就拿出来看,就这样慢慢认识了一些字。

因为表现出色,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白英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3年,白英宽进入第五步兵学校学习;一年后,又进入了解放军第一航空预科总队学习。

转业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白英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他拿出了抗战老兵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学习表演知识,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因为表演中成绩优秀,白英宽获得了国家二级演员的荣誉称号。

2022年1月17日5时28分,白英宽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到倍受大家尊重的老艺术家,抗战老兵,白英宽94岁的人生,令人钦佩。

赵葆华(著名编剧,享年77岁)

2022年1月2日,著名作家、编剧赵葆华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与白英宽老前辈一样,赵葆华也是转业后进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从上中学开始,赵葆华就有一个文学梦,为了圆这个梦,赵葆华在考上南开大学历史系后却选择放弃,执意要上中文专业。

可惜事与愿违,第二年高考,他却被吉林大学哲学系录取。

这一次,赵葆华选择了妥协,去了吉大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赵葆华分配到了部队,成了一名文化干事。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这个职业,多少也算是圆了他的梦,但赵葆华并不满足,直到转业多年后,依然长年笔耕不辍地从事电影评论。

1978年,赵葆华开始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编辑,艺术办副主任,他才算是走上了文学这条路的正道,从此开始了创作之路。

1982年对赵葆华来说,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他的电影剧本处女作《蓝天鸽哨》被拍成电影,他也正式走上了作家之路。

1989年,赵葆华创办《中国电影周报》(中国电影报)。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赵葆华创作剧本,通常会深入生活。

2012年,赵葆华创作的《全城高考》上映,这部聚焦高考背后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这部电影的背后,是赵葆华三次深入湖北黄岗当地高中,与老师家长深入沟通,家访的结果。

片中高中班主任范义本,是赵葆华与6个班主任座谈的集合体,片中很多场景,是赵葆华从很多老师的真实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范义本”的谐音就是“范一本”,“一本”就是重点本科,就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希望。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用心创作的剧本,自然引起了老师家长同学的共鸣。

从1982年到2021年40年间,赵葆华创作了三十多部作品,比如《蓝天鸽哨》、《我的法兰西岁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至爱亲朋》、《悲喜松花江》、《守护童年》、《爱上油菜花》、《全城高考》等等。并获得了很多大奖。

比如其中《我的法兰西岁月》获长春电影节特别奖,夏衍电影文学一等奖。

2015年,赵葆华作品因为谷桂花》入围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原创剧本奖,获第6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让赵葆华成了很多年轻编剧景仰的对象。

而他也成了电影界的权威,曾多次担任百花、金鸡等国内电影奖项评委。

蔡头

2022年1月26日,据台媒报道,著名主持人蔡头因肚癌去世,享年71岁。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蔡头出道较早,靠唱跳成名,因此被称为秀场舞王始祖。

成名后的蔡头,各种资源接到手软。

虽然忙,但赚钱的速度也令人咋舌。

这让蔡头萌生了成立自己的表演团体。

1994年,蔡头成立了反串表演团体“红顶艺人”,又花巨资修建表演场地。

可剧院投入使用后,却一直入不敷出。在9.21大地震中剧院毁于一旦,蔡头多年的心血也付诸东流。

这件事,是蔡头事业走下坡路的开始,他不仅将7栋豪宅赔得精光,还身无分文,连吃饭都成问题。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吴宗宪不忍看蔡头如此落魄,就借了几百万给他。

拿着这个钱,蔡头开起了餐饮,可再一次亏得一塌涂地。

此时,蔡头也发觉自己不适合做生意,想再从事表演事业。

但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蔡头的复出难度可想而知。

他不仅没能重现往日的辉煌,还患上了抑 郁 症

欠吴宗宪的钱,也迟迟未能归还。

在一次节目中,吴宗宪还说起了这件事。但吴宗宪也表示,不打算让他还了。

事业不顺,蔡头多年孤身一人。

有一次,他不小心在浴室摔倒并晕了过去,这期间也没人发现。

还好摔得不重,当他醒来时才知道自己摔倒了。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这些经历,让外人看蔡头这个人时,总免不了会打上“ 可怜”这个标签。

但蔡头对这一切似乎看得很开。

他曾在节目中公开自己的遗嘱,表示如果他离世也不要公开消息。

也正因此,蔡头去世多日后,才有媒体报道他去世。

张继青昆剧演员,享年83岁)

2022年1月6日,著名屁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938年,张继青出生在浙江乌镇一个苏剧世家,家里祖父,妈妈,大姑等,都是靠唱苏剧为生。

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张继青从小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14岁那年,张继青开始学习戏曲,但她对这个工作,谈不上多么热爱,而是仅仅找一个饭碗而已。

但随着她先后师从尤彩云曾长生俞振飞昆曲大师后,她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反而激直敢她的斗志。

为了拓宽音域,她特地去学了“䧳大花脸”的正旦,京剧梅派唱腔,程派唱腔等唱腔;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除了唱腔,张继青基本功方面,也没有落下。

练圆场、趟马、走边、毯子功、把子功等昆剧基本功,她一个都没有落下。

冬天两个小时练下来,张继青经常大汗淋漓,冷风一吹,忍不住打寒

白天练功,晚上还要去学习文化课。

这样的生活,张继青坚持了10余年。

这段时间,为张继青后来的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张断青重新演出《痴梦》,之后,连同她的《惊梦》和《痴梦》,被人誉为“三梦”,张继青自此被人称为“张三梦”。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1983年,张继青带着《牡丹亭·惊梦·寻梦》到北京演出,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关注,并因此获得第一届梅花奖榜首,从此,“张三梦”的名号更响了。

此后,张继青的演出足迹遍布欧美等国,在西柏林的一次演出中,谢幕多达15次,这也是张继青演艺生活的巅峰时期。

为了保护嗓子,在国外演出期间,张继青从来不吃西餐,她自带电热杯煮稀饭,早餐通常是自己做的白粥配榨菜,照顾好中国胃。

每次演出,张继青总是提前几个小时进化妆间化妆,开演前一刻钟,她会从头到脚再检查一遍,然后悄然走到舞台边,等候着大幕开启,次次从容不迫,没有一点架子。

1月份还没过完,文艺界就有9人离世,最大的94岁,最小的55岁 - 天天要闻

进入新世纪后,张继青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上台演出,她开始了昆曲的艺术传承,为一些经典曲目担任艺术指导,比如白孝勇青春版《牡丹亭》担任艺术指导。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虎年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在开心的同时,也一定要多注意身体。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