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续长情慰英灵:孟祥斌烈士遗孀与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

2022年07月05日06:15:16 热门 1846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李恒昌

2022年1月26日下午,远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叶庆华女士给我发了一段微信语音:“我们组织了一个‘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活动,其中齐河县有18名烈士。因为疫情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过去了,能不能麻烦您帮忙,将这些烈士的画像,在春节前送到他们的亲属家中?我们有两个志愿者协助您,他们家住在当地。”

给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随后,叶庆华女士将18位烈士及其亲属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发了过来,同时给我转了2000元钱,让我给烈士家买点礼物,如果不够再告诉她。很快,她创建了一个联络群,将我和两名志愿者拉了进来。那时候我得知,两名志愿者一个叫王健健,家住德州德城区,是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一个叫付鑫飞,是安徽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兼辅导员,他们已经乘高铁行程1000多公里,将烈士画像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我知道,叶庆华是孟祥斌烈士的遗孀,而孟祥斌烈士是山东省齐河县人,生前是火箭军某部副连职参谋。2007年11月30日,他陪到部队探亲的妻子叶庆华和3岁的女儿到浙江金华市区购物时,从婺江10米高大桥纵身一跃,成功救下跳江的轻生者,却因体力耗尽,自己不幸沉入江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被中央军委追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 ”荣誉称号。

孟祥斌烈士牺牲后,经上级批准,他的妻子叶庆华被特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的叶庆华,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延续着孟祥斌烈士的大爱情怀。15年来,她一直在做一件事——发起“让烈士回家”志愿行动,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寻亲,通过各种方式,搜寻烈士的信息,寻访烈士的家属和遗骸所在地。在寻访过程中,她得知许多烈士牺牲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成为烈士子女心中永远的遗憾。2021年3月,她找到《钱江晚报》同心桥栏目,希望“圆梦烈属送烈士‘回家’”。而后,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钱江晚报和浙江传媒学院,启动了“迎接建党百年,为百位烈士画像”大型公益活动,全国多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和各地美术协会积极参与到为100多位烈士画像的公益活动中来。在这些烈士中,有孟祥斌烈士家乡——山东省齐河县的18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战争时牺牲的烈士。叶庆华联系浙江传媒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大学生和齐河县美协的画家,通过千方百计收集到的烈士资料和烈士亲属的描述,参照烈士子女的照片,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打磨,终于用画笔还原了烈士们的容貌。她原本计划在虎年春节前,亲自把18位齐河籍烈士画像送到他们的子女家中,但由于疫情原因,计划不能成行,便委托我代办。其实,这也体现了她对我和我们单位的信任,因为我们单位铁道战备舟桥处,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军味”的单位,其前身是铁道兵独立舟桥团。

我意识到,这次为烈士家属送画像,不仅是一次有意义的为烈士子女圆梦行动,对于我们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来说,更是一次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想到这,我决定安排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随即,我将单位团委书记王欣欣、工会指导员夏春华等人拉到群里,并通知她们第二天上午八点开会商量一下行动方案。因为王欣欣第二天上午安排了节前走访老领导,当天上午我将叶庆华女士转来的钱转给了夏春华,让她负责给每个烈士的家庭买一箱花生油、一袋面粉,并让她准备18套职工书写的春联和福字,一并作为给烈士亲属的礼物。

1月27日下午,我召集单位党委工作部、办公室、工会、团委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活动进行了分工安排。大家感觉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表示一定高质量地完成这个任务。根据分工,大家立即开展准备工作。党委工作部制定了活动方案;办公室调集一辆中巴面包车作为此次活动的交通工具;团委书记王欣欣从踊跃报名的志愿者中挑选了身强力壮的沈景鹏、田播两名青年职工。28日上午,全程参与为烈士画像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王健健和付鑫飞也早早来到单位报到。我们单位职工子弟、济南市大学城实验高中高二学生渠天宇,从爸爸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主动申请参加这次志愿活动。王欣欣和5名志愿服务队员身穿蓝色马甲,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踏上送烈士“回家”的路。当时的气温是零下6摄氏度,虽说寒冷,但志愿者心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恨不得插上翅膀,在第一时间将烈士画像送到他们子女的手中。

18位烈士的家属,除3位居住在县城外,其他15位均分布在齐河县的多个乡镇村落,最远的开车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志愿者制定了路线图,王欣欣负责打电话联系,沈景鹏负责沿路打听。但由于临近年关,许多村庄正值集市,他们不得不一次次绕行,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速度赶到烈士家。电话联系也经常出现问题,由于联系电话大部分是烈士子女,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看是陌生号码不接电话,有的手机不在身边,电话总是无人接听。王欣欣一路上一直在百折不挠地和他们联系。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有时车子到了村子里,还需要打听烈士家属家的具体位置,即使土生土长的沈景鹏,问路也不是那么顺利。

上午9时,志愿者来到送烈士“回家”的第一站——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晏城街道华信嘉苑小区,找到了居住在这里的赵梅英老人。她的父亲赵玉泉,是齐河县仁里集花赵村人,生于1924年6月,1947年3月参加解放军,是第2野战军157团3营8连的战士,曾经参加过济南战役、东明战役等多场战役,作战时非常勇敢。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参加阻击国民党军的战斗,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被敌人包围,但他仍顽强战斗,直至英勇牺牲。当王欣欣把赵玉泉烈士的画像递给赵梅英老人时,老人的眼圈立刻就红了,嘴里不住地说:“可把父亲的像给盼来了!”赵梅英老人告诉志愿者,她今年74岁,父亲赵玉泉牺牲的时候她还没有出生,她有一个哥哥,是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拉扯着他们兄妹长大。赵梅英从小缺乏父亲的庇护,生性要强,在齐河县机械厂工作时,是一名电焊工,在岗位上,她一样干得不比男同志差。赵梅英的哥哥因病在20多年前就去世了,她一直赡养着自己的母亲,母亲两个多月前才去世,享年97岁。赵梅英老人说:“我母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父亲生前的照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青年志愿者无不为之动容,为烈士的家属送去烈士画像,快些,再快些,再也不能让这样的遗憾出现了。

但续长情慰英灵:孟祥斌烈士遗孀与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 - 天天要闻

在位于大清河公园西侧的晏城街道后甄村,志愿者找到了烈士马成龙的女儿马风英。马成龙生于1925年,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南下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11月牺牲于解放贵阳的战斗中,被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头发花白的马风英老人凝视英雄父亲的画像说:“我今年78岁了,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从小听家人说,父亲是为了革命牺牲的,生前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多年来,我对父亲的思念只能靠模糊的回忆,现在,终于见到了父亲的画像,我多年的心愿终于了却了。”听着老人的讲述,在场的志愿者心中非常欣慰。

志愿者来到晏城街道大杨村时,烈士吴逢仁74岁的儿子吴孝全早已在胡同口等候。在他家的大门旁,最醒目的就是墙上挂着的“光荣之家”门牌。王欣欣恭恭敬敬地将烈士画像递到吴孝全手中,老人手捧父亲的画像仔细端详,眼眶中泪光闪烁,他嘴角颤动着说:“俺这一辈子最大的光荣,就是父亲是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但遗憾的是,从来不知父亲长什么模样。今天,终于将这个遗憾弥补了,父亲终于回家了……”谈起父亲,吴孝全的脸上漾起一种自豪:“父亲吴逢仁出生于1925年,1949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第3野战军30军89师266团3营8连战士,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安葬于上海市川沙烈士陵园。父亲牺牲时,俺才1岁……”当志愿者问及家中是否还保存着其他关于烈士的东西,吴孝全老人的老伴从衣柜里拿出一个铁盒,打开铁盒,除了一张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外,还有一件用黄布层层包裹的布包。老人慢慢打开布包,原来是一封已经发黄缺损的信件,信纸虽已发黄风化,但上面的字迹还清晰可辨。这是吴逢仁烈士牺牲后,他的连队给烈士父母写的一封信。望着这封历经岁月沧桑的信件,仿佛把志愿者的思绪带到了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但续长情慰英灵:孟祥斌烈士遗孀与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 - 天天要闻

但续长情慰英灵:孟祥斌烈士遗孀与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 - 天天要闻

志愿者找到烈士董传贤、李志刚、杨俊荣、吕洪恩的亲人送完画像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因附近没有需要寻找的烈属,当天的行动暂告结束。在回来的车上,回想起一天接触的7位烈士家属,志愿者田播感慨不已地说:“太令人感动了,这些烈士为了革命,那么年轻就牺牲了,有的牺牲时还没有我们的年龄大。他们为了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亲手为烈士的子女送去逝去亲人的画像,圆了他们多年的思念之情,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田播的一番话,引起了志愿者的共鸣。

但续长情慰英灵:孟祥斌烈士遗孀与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 - 天天要闻

1月29日,志愿者继续为刘兴三、郝景鳌等11位烈士家庭送画像。在烈士孔繁茂家,他的儿子孔祥付佝偻着身子从志愿者手中接过父亲的画像,将画像端端正正摆在堂屋正中的条案上,然后带着儿子、孙子一家人扑通跪下,连连跪拜。老人一边跪拜一边泪眼婆娑地说:“俺活了83岁,终于见到了日思夜盼的父亲面容。爹,感谢好心人把您送到家,俺们一家人团圆了。您看,您的重孙子都已经成家了,全家的生活现在过得很好,以后,俺们一家人不再分开了!”

从王成章、张明堂烈士的亲人家出来,大家一算,上午已为8个烈士家庭送去了烈士画像。下午,志愿者们要到赵官镇,这是18个烈士家庭中距离县城最远的,汽车行驶了两个小时,才找到烈士王俊生的家。送完画像,志愿者返回县城,寻找韩存贵烈士的家。韩存贵烈士的女儿乔英莲今年75岁,父亲在1948年济南战役中牺牲时,她还不到3个月大。母亲改嫁后,她被姑姑收留养大,姓也改成了姑父家的姓。看到父亲的画像,她泪如雨下。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在乔英莲老人的身上,她久久地凝视父亲画像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

寻找烈士刘玉亭家则颇费了一些周折。按照叶庆华女士提供的信息,烈士刘玉亭的女儿刘桂英住在宣章屯镇,当志愿者拨打刘桂英老人的电话,却怎么也无人接听,原来老人不小心把手机铃声设成了静音模式。望着父亲的画像,刘桂英老人说:“今天,见到你们送来父亲身穿军装的画像,俺感到就像和父亲重逢了。没想到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在我快80岁的时候竟然实现了。”

革命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志愿者们“但续长情慰英灵”。短短的两天时间,6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奔波360公里,辗转18个乡村社区,为18个烈士家庭送去亲人画像,送去暖心的春节慰问品,圆了他们多年的思亲之梦。

远在金华的叶庆华女士,一直关注这次行动,时刻与王欣欣等人保持联系,当她得知志愿者圆满完成这次特殊任务后,非常欣慰,连连表示感谢。其实,作为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的行动发起者,同样作为烈士家属的她,甘当为烈士寻亲的“提灯者”,她才是最应该被感谢的人。在画像的一次次传递、交接过程中,志愿者们见证了一幕幕跨越时空的相见,见证了人间最真挚的悲喜情怀。他们一次次聆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心灵一次次被深深震撼,更加坚定了感恩烈士、奉献社会的红色信仰,也必将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项有意义的行动中来,早日让更多的烈士“回家”,与亲人团圆。

(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出品)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