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2022年07月05日05:33:09 热门 1731

最近这些年,昆明每逢雨季造成的淹水隐痛,总是容易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2020年6月6日降雨窨井倒灌▲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2021年7月24日昆明降雨▲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2020年7月珥季路降雨▲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2020年星耀路靠近广福路口▲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以至于乐观坚强的昆明人对淹水这个问题简直有着难以排解的焦虑。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今年的淹水似乎来得比别的年份稍微早了一点,6月6日晚间降雨持续到了6月7日,导致昆明西市区多条道路出现淹积水,部分道路实行了交通管制。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在随后针对“为何昆明西市区为何屡屡被淹的”的问题,昆明市水务局公开回复市民称,造成西市区淹积水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极端气象条件下的短时强降雨超出雨水通道排洪能力;

二是片区排水体系为雨污合流制,片区内雨污混流进入兰花沟、采莲河上段河道,当关闭河闸时,雨污混流水进入第一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当降雨区间汇水量超出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后,汇水区无其他排涝通道,就会造成城市内涝,书林街口、刘家营片区、永昌片区等积水点较为典型;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三是片区管网建设系统存在短板,影响了行洪。如五华体育馆片区、福和巷因地铁5号线施工,破坏了片区雨水系统,形成了新的淹积水点。前卫西路、世纪半岛片区,因清水河周边雨污管网建设系统性不足,道路雨污水未分流,造成广福路沿线、前卫西路沿线雨污管整体高水位运行,短时强降雨造成排水管溢流到道路,形成淹积水。


纵观全城,昆明市排水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三重防护系统,试图减轻淹积水给市民带来的影响。


第一层防护是和昆明市气象局合作建立的气象预警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共享了全昆明市163个雨量站,雨量站的数据可实时获取,大概五分钟获取一个数据,当出现强降雨的时候,通过图上显示就可看出来哪些区域降雨较强,以便调动人员到现场进行值守工作,做到提前巡查。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第二层防护是在昆明市主城区公共排水管网建设的液位在线监测系统,现在已安装液位监测设备313套,可长期在线稳定持续监测并及时预警预报。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第三层防护是视频监控系统。排水公司根据内涝防控点、历年淹水断交点、辖区泵站调蓄池等分布情况,安装了300个视控设备,可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按照这个三重防护系统,

昆明市的防汛措施是否已经到位?

是否还有哪些不足?

未来能承受汛期的考验吗?

近期,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联合播》

栏目邀请到了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赵思东,

一起来聊聊如何让春城远离内涝。


Q:

全市现在淹水点的情况怎么样?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2017年‘7·19’造成了86个点片的淹积水点,在2019年的‘7·19’造成了68个点片的淹积水,今年,我们已经应对了好几次极端天气或者强暴雨,现在淹积水点我们统计了(有)63个,应该从淹积水的点数来说是下降的。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处置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说我们淹积水的时间现在通过各种措施已经有所缩短,以前像普吉路可能要到三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退水,现在基本上同等雨量,我们可以把时间压缩,退水的时间可以压缩,所以从淹积水点来看有所好转。


下一步市里面也准备结合雨污分流改造,结合工程措施加大对淹积水点的治理,准备今年实施40件淹积水点改造。按照我们《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年后年还要继续实施一些项目,(相信)我们城市内涝的淹积水点可能会有较大的好转。”

Q:

像一些比较顽固的淹水点,比如今年高考期间海源路的淹水点,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海源路实际上它涉及西片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短时强降雨西片区西边小河、新老运粮河汇水全部到河道里,水位就急涨,很容易漫堤,如果一漫堤的话,旁边这些呈线状的一些淹积水点就会出现。”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今年由于加强了应急排放能力的建设,在人民路以北的河道边上增加了临时泵站,就近布设了4个3200方台套的设备就近应急,再加上面山雨洪的设施,石盆寺和筇竹寺这两个系统基本上建成,在这种情况下,跟往年相比,淹积水的时间是大大地缩短了。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特别是在今年的高考的前一天,那一天的降雨达到了接近200毫米,但是我们在早上7点以前基本上把淹积水的情况消除,也没有影响到那个区域的高考的正常进行。


既然我们的设施和能力有问题,下一步,市里面已经在考虑能不能再从增加能力的这个层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思考。实际上这个点位也是列入了今后3~5年要解决的40个点位之一,但它的难度就是在都市核心区如何增加行泄设施和河道的能力,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但是我们已经在着手考虑了。”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城市出现内涝时,冲在前面的应该是排水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承担哪些责任?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首先我们负担的是所管辖的100多座泵站的正常运行,19座调蓄池和闸门的运行调度。目前,全市有204个易淹易涝的重点设防点,它不一定淹积水,但是我们要重点设防。我们公司一共负责了101个,这101个实际上主要是市政的主要道路,重要的交通节点和下穿区域,要保证这些点位出了问题以后及时地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三重防护体系现在在昆明已经是建成了吗?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第一个气象体系基本上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每年稍作更新就可以。


第二个液位体系的话,我们主干体系已经布设完成,很可能在今后的2~3年以内还会增加一半左右,还要陆续地增加,根据点位的情况让它更为系统、更为精细、分布更广一点,力争形成一个动态的体系,而不是单点位的体系。


第三个视频体系,我们刚刚起步,因为视频体系建设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我们目前来说也有其他的视频体系作为辅助,包括交警的体系,针对易淹易涝点,我们去布设我们自己的体系,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Q:

淹水点的处置它有个思路是“一点一策”,能具体解读一下吗?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淹积水点‘一点一策’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个是工程治理措施,针对每一个淹积水点我们综合分析产生淹积水点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有些通过地下管网的改造,有些增加排水通道,有些又是增加强排设施等等。反正淹积水的情况不一,通过工程措施的‘一点一策’解决这个淹积水点问题。


针对每一个点位,我们通过强排准备、人员物资到位、增加抽排能力等等这些情况从应急处置这一块来制定针对淹积水点的一些方案。那么实际上从两个方面来看还是发挥了一些效益,但是遇到强降雨,特别是大暴雨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一些系统整治,来根本解决内涝点的问题。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8月9日下了一场大雨,气象路与二环南路交叉口的人行下穿通道再度被淹。这条下穿通道的产权属于昆明铁路局,“管养权”在2020年就移交给了西山区政府,市民希望这个点的淹水问题能够早日彻底解决。类似的下穿隧道淹积水,让排水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昆明市排水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经理 王剑锋:“有一些小区混接也没有人告诉你,自己就把他的排水管网接到你的下穿连接管道内,就造成下穿的水涨得非常快,你甚至抽都来不及抽,这就是下穿(隧道)为什么会(淹积水),它承受了太多的外来水。”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眼下,汛期仍然没有结束,淹积水还时有发生,是不是排水管道不够粗?排水不够快?


昆明市排水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经理 王剑锋:“我们的管道也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再给水进行外排,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发生积水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一场雨它过程中可能没有很极端的暴雨出现,但是长时间的一个降雨也会带来积水,它的原因就在这里。”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王剑锋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城市行洪河道已经不够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深邃”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昆明市排水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经理 王剑锋:“正常情况就是大概五米的埋深,就是埋在地下五米,深邃我们的概念就是在三十米甚至更深的下层,空间没有被占用的地方做大的隧道,把面山的雨洪收集到深邃里面去,通过泵站再进行一个外排,外排到其他区域 。”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小区的排水管网私自接到下穿通道里,接这个管道需要审批吗?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所有的排水管网接到管道都需要城市的排水管理部门来审批的,昆明市正在做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今年要对所有的地下管网这一块形成一张图,针对地下管网这一块我们也在摸底排查。小区排水管网私自接到下穿通道这一块情况应该不是普遍性。如果我们排水部门加强管理,可以杜绝这个情况。”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昆明的周边有很多山,淹积水与山洪有多大的关系?是不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昆明市的地形面貌就是三面环山下临滇池,主城区地势平缓,一到暴雨的时候,山洪水就会入城,会对城市的地下管网,对河道这些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面山洪水对城市防汛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2017年系统梳理,基本上建立了‘下泄、中疏、上截、高蓄’这样一个城市防汛的治理体系。上截就是我们对面山洪水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从2018年以来,我们实施了长虫山、 石盆寺,还有春雨路面山、跑马山等等十二件面山截洪的工程,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对于山洪水,我们尽量把它留在山上,那么也起到了一个滞蓄、错峰、调蓄(的作用),这样一些海绵城市的理念。”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昆明的排水管网设施,以及三重防护体系可不可以阻挡极端天气,再严重一点比如说,24小时的降雨量超过100毫米、200毫米,甚至更高一点?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因为超标准的降雨这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立足于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立足于底线意识,就是尽量争取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有相应的断交、转移,包括一些在政府层面的停工,轨道设施的停运等等之类的,都是应该或者是必要采取的手段之一。”

Q:

在什么情况下,公交、地铁要启动停运机制?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比如说轨道地铁,它的安全营运降雨量是其中一个指标,还有若干指标,它会从其他方面深层次的一些东西启动不同层级的响应机制,一旦条件具备的话,它就触发它的响应机制,那么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需要停运的,它就及时停运,需要加密的,它就及时加密营运。”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昆明的汛期其实还挺长,有一个“七下八上”的说法,接下来昆明还会有大的暴雨发生吗?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因为我们昆明的汛期从5月份到10月份,汛期比较长,‘七下八上’这个是关键期,大雨、单点暴雨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比较容易频发,所以这个关键期压力会比较大。那么整个汛期从昆明来看,8月份、9月份 ,特别9月份、10月份属于后汛期。”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8月底和9月出现大的降雨这个概率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9月10号左右、9月上旬,往年大概率地都产生了一个大规模降雨,所以我们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在整个防汛预案体系里边也加强了两块预案,包括轨道预案的完善、在建工地预案的完善,然后也包括了桥隧公司,就是我们二环以上的防汛预案的完善。通过这些预案的完善来完善我们整个昆明市的防汛体系。”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Q:

昆明主城区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研究已经在公开招标,是不是意味着距离实施不远了呢?这个难度有多大?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因为深隧排水系统在国外,包括在国内也有一些项目实施,对昆明来说,特别昆明主城区来说,它的行洪通道现在我们找空间也非常难。那么行洪能力不足这个问题,我觉得通过深邃来解决效果会比较好。深邃系统研究我觉得这个也比较及时,下一步通过研究的情况,因为它也比较复杂,它是地下30米,还有地质等等情况。我觉得通过深邃系统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什么时候搞?搞到什么规模等等这些可能要看研究情况。”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为什么会提深隧呢?实际上是用来破题,我们现在发现了问题准备解决问题。


我们在主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扩容实施的压力,现在已经是建城区了,没有扩容的空间。所以在平面上做不到的事就扩展了一下思维,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就是能不能跳开浅层在深层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在全国来说都是刚刚起步,正式投入运行的是武汉有一个深隧,其他包括广州和上海它都仍然在做实验段,做实验段的运行,现在说深邃为什么强调启动的是研究,研究可行了以后,它就会往下推,但它也有弱点,就是它的能耗、它的建设投资的规模等等都会比常规的工程要大,所以提到的是先研究,研究成熟了以后,成熟一个,落实一个。”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陈辉阳:“因为主城基本上河道都是由北向南,但是道路交通、铁路它就是东西向的,所以桥涵主水还有河道这些要拓宽,要增加行洪通道实际上基本没有空间,特别是铁路,还有公路这些桥涵主水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实际上空间很难,所以通过深隧研究看看增加一些行洪能力,我觉得从这个思路来说应该是非常好的。如果通过下一步研究能够实施深邃的话,我们排水通道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改善。”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从今年六月开始,条码君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网络评论专栏:有一码说一码。每周我们都会关注热点话题邀请评论员、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讨论,提出观点。希望有想法有态度的你,也积极投稿哦!


逢雨必淹,城市患上了“慢性病”?未来或许已有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尚待接受考验 - 天天要闻

编导:罗青山

编辑:牛牛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