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2022年07月04日20:04:17 热门 1735

文丨Mr. Infamous


还在连载的台综《极岛森林》里,陈柏霖跟演过《华灯初上》的嘉宾郭雪芙总算对上了。这跟上周播出的台剧《正义的算法》,时间线上有些巧合。不过这两个在综艺里玩得投契的大小孩,在剧集里演的是一对冤家。


乍看之下,这确实很「偶像剧」。而顺着这样的标准,《正义的算法》少不了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主刘浪,身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位明星律师享受着身份带来的权威与名利,也毫不掩饰自己世俗的机心。由陈柏霖来演这种乖张的痞帅角色,无可挑剔。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相反地,郭雪芙饰演的女主角林小颜则是一位热心公益、追求正义的菜鸟律师,笨拙,慌张,就连打扮也都是一副背靠市井的定位,而那腔理想主义的热血,涌得出几多公义,就涌得出几多天真。


这两种人,天生就是对家。就像第一次庭外对簿,一眼看穿她初出茅庐的刘浪就为了乐子,大作整蛊。而林小颜自然也对外表光鲜、实则下作的他不抱好感。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但是我们知道,剧情必然会按照偶像剧的路数发展——起初相互嫌弃的两位,会随着交往的深入,一边看到对方的好,一边释放自己的好,最终在一个好的趋势下,迎来一个好的结局,甚至是花好月圆的那种。


套路是这么个套路,但它只是偶像剧吗?幸好也不全然是,毕竟《正义的算法》在略带浮夸的肢体、情绪表演,以及通过斗嘴推动的情感表达中,预留了对正义,特别是根植于民间、民生的正义的一种密切关注。


倒转过来说,它更有意思,也更有价值的地方,是在用一个偶像剧的形式,来吸引观众看它讲正义。而且这正义,还讲得越来越头头是道。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目前播出的10集里,大小案子林林总总,每一个都是我们有所耳闻而且心有所系的类型。


第一个就跟食品安全有关。六岁小童因为吃了果冻,出现慢性肾衰竭,林小颜为原告争取利益,而刘浪则为生产果冻的众乐集团老板辩护。很明显,道理是在证据确凿的原告方这边,如何告赢大厂,不只是为一个家庭讨回补偿,也是避免社会大众再度遭遇同类惨事。


在这个案件里,固然有财力、智力的倾轧,这给正方逆袭提供了反差力,但这在现实面前,多少有些空想的自嗨。特别是在双方律师实力悬殊,这个时候安排对众乐不利的信息无意泄露,催促警恶惩奸的落地,就多少有些儿戏,但这也立竿见影,加快了大众恶气的喘出,是意义大于剧作的处理。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这放在开篇,不太利于剧集品质的体现。《正义的算法》还是需要工地案,纠合复杂人情与善良人性,给自己翻盘。


观众会从这个盘根交错的案子里,思考黑心企业对工人的盘剥、恫吓与应付,不到位的安全保障与不上心的过劳使唤,范畴并不止于工地,更思考穷苦人家为了照拂家人与友人,不惜在法律边缘试探,情理应当如何判断。


在艰难的维权路上,他们在守护公义与爱,而且也只有他们在挣扎,那社会的病态就都在镜头里了。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还有幼儿园案,超收带来的幼儿安全隐患,落后师资对孩童的腐蚀性教育,管理失责之后的收买人心等等,都是与官商、与风气、与人性贪婪相关的。医生案则是东郭先生故事的当代演绎,被曲解触发、放大的医患矛盾,救助风险增大对社会风气的侵害,抑郁症患者的被误解等等,全都承托着发散式的尖锐思考。


我是没想到,在看似轻松的律政故事里,他们会挑中那么多紧扣时下议题,并且能对相关弱势群体有所关照、有所支撑的案例。世情与人情的复杂摆在面前,越是难,就越是凸显剧集的可贵秉性。


换句话说,个案,成了引玉时抛的砖。能够看到,台湾的作品,越来越往韩国靠拢,就是乐于在一个宽松的表达里,把见证多年黑暗所积攒下来的怨恼,精准发泄在不当财富、权力、名望拥有者和伪善者身上,并试图拉这沉堕的局面一把。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怎么拉?就各显神通了。


作为一部单元剧,《正义的算法》对案件呈现的篇幅算得相当精确。每两集,必有一宗关键案子,中间再散碎铺陈一些小的案件,以一种补充的态势,填补对主案意犹未尽的探讨。


譬如在离婚官司中,穿插了一个情场骗子对多位年长女性的钱财诈骗案,那对情感的真伪,剧集就提出了开放式的盘问。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曾经的神仙眷侣走到离婚这一步,以及曾经的幸福时光得悉是一场骗局,那些美好时光你会如何回望,是相互成全地不予纠缠,是不计代价地不去戳破,还是针锋相对地不留情面,他们每一个情理之中的意外之选,关乎的不只是当局者的私人利益,还会有我们这些旁观者走出窠臼、走出城府的思索空间。


可以这么说,才10集,《正义的算法》已经通过不同类型、范畴与指向的案件,构建出一个表象与真相脱钩的世态。也就是说,基于明面的判断,往往会被内里的实质击溃。


胜诉无从代表全方位的大获全胜,因为伤害在最初就已成形,也因为过度曝光的进程被充满偏听偏信的媒介一再左右,更因为大众对狗血八卦的热衷向来高于对寡淡真相的追问。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但是,正因为实情不只是跟单一当事人相关,它所呼应的群体正名、社会良知,可以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而有更高的穿透力与辐射力。像是一心救人的医生反复被泼脏水,那脏水泼向的显然不只是医生。


剧集对种种官司的浓缩模拟、戏剧转折,完全可以说是在这浮皮潦草的快餐时代里,以最高效率,把人情世态裹着糖分掰给观众服用。


这偶像剧的形式,慢慢地又浮出另一份功用,因为计较的刘浪和良善的林小颜,这对卡在套路中的冤家人设,反而成了剧集突围的关键点。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粗暴划分的话,他俩分别代表「算法」和「正义」。每一起案子,他们在搜证、辩驳以及善后的步骤上,观念跟行动都是南辕北辙的。比如离婚案,刘浪对前因不闻不问,只想为客户争取最大利益,而林小颜始终觉得二人余情未了,希望能够帮助达成和解。


前者向着钱,后者向着义,一个是过于世故,一个是过分天真。看似高下立判,但剧集没有那么肤浅。它始终在钱要赚、情要全之间找平衡。这不是单纯呼应公益案件为主的律所定位,而是在测探律师的专业性跟人的感情性在现实中的价值配方。


刘浪和林小颜每一次,都在截然相反的角度对人与事做出判断,而且各有道理,也各有境界。案件在还没到法庭之时,就经受了世俗的对垒。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果冻案、医生案,都要在当事人的高额赔偿与整个社会的公义保障之间做抉择,这可就不仅仅涉及「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道德裁判,而且涉及对司法、对传媒、对人性的拷问了。刘浪和林小颜的交锋,往往是从直截的利益刻画,岔向透彻的价值提炼。


得有这些跳脱出绝对对错的模糊性,才好把故事推向案件之外、现实之内的延伸点。


这也是一场主创不得不算的创作。或者这么说,这部剧也体现了一种「正义的算法」,如何表达正义,遴选哪些民众更关切的案例,如何编排案件的反转逻辑,如何调配喜剧与正剧的比例,如何掐准观众的泪点,如何在泪点中搭建穿梭纪实与虚构的通道,都要算尽。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在日趋成熟的商业创作中,算法对应的是类型化的成功经验,警惕的是过火后的陈腔滥调。算法大户Netflix是全球通用影视语言的主导者,在换汤不换药的批量商业片之间,偶有精品爆发,屡屡改写所谓的影视法则与操作指南。


《正义的算法》同样背靠大平台,懂得针对用户的精准画像,来进行合规范畴内的创作。这次他们集结高人气的斗气冤家、职场精英与菜鸟、萌娃、律政、正义、民生、喜剧等关键词,炮制了这部嬉笑怒骂下的朗朗正气作品。


《正义的算法》是很出色的华语律政剧,冷门不是它的错 - 天天要闻


它不会一味沉重,而是要以轻喜剧的形式,承载一些关于社会现状、人心向背、司法公正等等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它保持台湾特色,并兼顾内地情状后,还能算得对这复杂的配比。


渐入佳境的《正义的算法》如果在后半程依然保持得了高位的反思,而不是扎入言情的轻浮,那么这个必要的新鲜尝试,就有当下亟需的创作经验启示。想必,它也有这份自觉。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