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2022年07月01日18:48:13 热门 1923

我们在生活中不乏会接到一些来历不明的电话,一些电话可能仅仅只是拨打人打错了电话,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在各种渠道获得你的电话号码,专门打你的电话获取你的信任对你进行诈骗。当然也有一些恶意来自于网络平台。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STOP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可能会对你造成诈骗的套路吧。


一、网恋诈骗

这种诈骗方式一般以网络的方式,对方会伪装成漂亮的小姐姐或帅气的小哥哥通过各种平台和APP添加你为好友,并将自己包装成单身、多金、深情的人设,从而吸引你上钩,与你确定恋爱关系。

当你一旦相信对方的人设后,对方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向你借钱,或者编造“亲人看病或去世”“人在外地没路费”等急需用钱的理由。最终,你在不遗余力献出所有后,被对方拉黑。更有甚者可能接受不住这种负面的压力与情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案例: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杨某在微信上伪装成女性“潘朵儿”,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与王某某(已死亡)认识后,以和王某某谈恋爱、结婚名义交往,期间又伪装成“潘朵儿”弟弟“小海”、闺蜜“佳佳”进一步获取王某某的信任,先后编造了生病、请领导吃饭等各种理由,骗得王某某人民币共计66万余元,被其挥霍一空。王某某因本案于2019年1月投河自杀身亡。杨某于案发前仅归还被害人人民币9000元。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并造成王某某自杀,属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网恋诈骗

二、刷单诈骗

这种方式的诈骗人员会在各个网站平台上面发布一些虚假信息,通常打着"高薪""轻松"的口号吸引你的目光,更有甚者会在"居家妈妈""在校学生"等针对性人群上进行诱导。一旦你主动进行联系,诈骗分子会告知你,只要在网上拍下指定的商品并付款就能获得不菲的佣金。又或是诱导你下载某些任务APP,在短视频平台上对任务要求的博主或指定视频进行关注与点赞,如若是想提高收益须充值不同档位的"VIP"提高任务单价。

当你开始“工作后”,如果你运气好,他们先会给你一些甜头,在第一单甚至第二单的时候按照约定支付货款和佣金,骗取你的信任。

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让你加大投入,让你“多刷多赚”,在你支付上千元乃至上万元后,他们会用各种理由拒绝支付给你货款和佣金,并将你拉黑,让你血本无归。

案例:受害人蒋某某于3月底因网友介绍在抖音上兼职刷单被人诈骗12万余元。据了解,3月28日中午10时许,蒋某某(女)被陌生QQ好友邀请进入“招财进宝11”QQ群,群内消息称在指定抖音号点赞可得小额返利。于是蒋某某通过对方发送的网络链接下载了一个叫“心和”的APP,并通过完成抖音点赞任务共得到255.8元返利。次日14时许,蒋某某接到新任务称在“心和”APP的发现专栏捐献积分可获得双倍积分,1积分等于1元,于是蒋某某在对方的引导下充值了3000元,随后对方又以各种理由及诱惑让蒋某某充值,当充值一定数额后,APP提示不能刷单了,要想刷单得继续充钱,并且充值后才能拿到之前的积分和返利,就这样蒋某某前后充值了27笔共计121629元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刷单诈骗

三、贷款诈骗

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买房,买车,甚至买电脑,买手机都有着分期付款的选项 ,而这类诈骗一般会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告知你之前分期贷款出现了问题,亦或是在你需要用钱的时候"正好"接到贷款的陌生电话或是在某些弹窗广告中发现了贷款APP的广告。

如果你没有多加核实,一心想着尽快借钱的话,那么你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一旦你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填写上去,对方就会知道这些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转走你卡内的余额。或是以你银行卡被冻结的名义让你联系客服并对你进行诈骗。最后让你血本无归。

案例:李先生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推荐贷款服务的视频,正在筹划贷款买房的李先生下载了这款APP,并根据软件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 当李先生点击申请贷款时,软件页面显示李先生银行卡账号错误资金被冻结。当李先生询问APP客服后,诈骗人员发来一条另一个APP的链接,并声称有其他客服人员会对接账户冻结事宜。李先生下载后,软件内的诈骗人员表示李先生账户异常,需要转账到客服所提供的银行账号,并许诺第二天会将李先生所转的钱全部返还。在李先生向客服指定账号转账后,诈骗人员又以李先生转账步骤错误等理由,让李先生继续往指定账户上转账。就这样,李先生先后7次往诈骗人员指定的账户上转账68万元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贷款诈骗

四、冒充客服诈骗

冒充客服诈骗的种类非常多样,有冒充网店客服称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退款的,有冒充快递客服称快递丢件需赔偿的,有冒充平台客服称不小心为顾客开通了代理、会员需取消的(否则会扣费和影响征信)。

骗钱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常见的有:1.设置钓鱼网站诱骗受害者填写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然后将钱转走或消费掉;2.利用受害者对支付宝备用金的不了解,为其申请备用金后以多退了款为由要求退回;3.假称受害者的流水不够或未认证导致退款不成功,诱骗其以刷流水的形式将钱转到指定账户;4.诱骗受害者开启QQ分享屏幕,或者下载云视讯、网易会议等APP,开启视频会议,偷窥受害者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进行转账……

案例:6月10日张女士接到一条快递客服短信,短信告知她购买的商品在邮寄过程中损坏,还跟她核对快递单号等有关信息,要进行赔付,但是需添加对方微信。添加后,对方开始引导她进行刷单返现,说这样几单下来,就能把她在淘宝消费的钱都赚回来。张女士信以为真,结果被骗了38万。同日李先生接到自称是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说他购买的物品丢失可以赔偿。李先生把支付宝账号告诉对方后,没会儿支付宝进账了,但数额不对,给多了。这时,对方电话来了,称因为操作失误,客服把应该转给别人的钱,转给了李先生,希望李先生能把多余的部分退到一个账号里。结果,李先生支付宝里的24000元都被转走了。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冒充客服诈骗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以此获取事主的初步信任,对事主进行“洗脑”。

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诈骗分子会向事主发送虚假“警官证”、警号,甚至穿上假的“制服”和事主视频。同时,还会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进一步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会假装要事主到某某公安局接受调查,但是设置的时间根本赶不到,诱骗事主通过网络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自证“清白”的办法一般是将钱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清查账户”进行清查,或者下载所谓的“资金清算”软件(实际是远程控制软件),将钱款转走。

案例:6月15日小芬(化名)接到号码为+8539128170522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榆林市某公安局民警,电话中对方称有人用其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并涉嫌洗钱,涉案资金高达300多万元,还给其发了一张拘捕令图片,让其配合清查其银行卡账户资金,如果不配合就会派人对其进行抓捕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小芳听了这个消息非常害怕,为了洗清嫌疑,就按照对方指示通过手机银行给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转账1笔8600元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冒充公检法诈骗

六、“杀猪盘”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相亲网站等添加好友后,通过建立人社和嘘寒问暖等PUA手段,逐渐确立恋爱关系,取得受害者信任。

待到关系稳定后,骗子通过让受害者代为打理账户的形式,怂恿受害者在其自制的虚假平台投资、参与赌博或者购买股票、外汇、期货等,大多数人都会试着小额投入几笔,骗子会通过操控后台,让受害者小赚几笔,尝尝甜头。

待受害者尝到甜头后,骗子会以赚钱买房、结婚为诱饵,称机会难得不可错过,怂恿受害者加大投入,甚至贷款、借钱投入。

当受害者准备提现时,客服会以“账户涉嫌违规操作被冻结”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缴纳解冻费、认证费、激活金等进一步诈骗。此时,“恋爱对象”还会假装帮受害者承担部分费用(其实只是在平台后台更改一下数据),诱骗受害者到处借钱,直到榨不出一滴油水,再拉黑跑路。

案例:李女士在某社交APP上认识了某张姓男子,一段时间后便以恋爱为目的交往。之后张某向李女士透露自己在玩一个理财APP,并且让李女士帮他在上面操作管理账户,李女士操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该APP能赚很多钱,遂在对方花言巧语诱惑下,李女士也开始在里面用自己的钱充值,一开始李女士确实赚钱并成功提现了,但在前后投入了50多万后,再也无法联系上张某,而且用来投资的APP也打不开,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杀猪盘”

七、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将会偷偷潜入你所在的家长群中,将头像、昵称改成与真老师一致。他们会通过观察,选在老师在上课不方便查看手机的时间段里,在群里发送虚假信息,一般都为需要缴纳学习材料费或者报考补习班为理由。

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着想,群内的家长都会在群里发送红包或者转账的形式向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内转账。等到真正的老师反应过来时,诈骗分子早已收到钱财退群,不知去向。

而冒充孩子诈骗更加简洁明了,他们将会添加你为好友,伪装成你的孩子,再以需要缴纳学习材料费或者报考补习班为由,要求你转账汇款。

案例:市民小王在家中玩手机时,在小孩幼儿园家属微信群内看见“老师”发的信息,称需扫码支付698.5元的学习资料费用,小A便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了698.5元。转账成功后,同日16时,老师在群内发来信息称并未要求交学习资料费用,微信昵称和微信头像被人盗用,小A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续经过查询,班内共有11名家长被骗,共计7683.5元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冒充熟人诈骗

如今的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在平日里一定要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不让诈骗分子对我们有可乘之机。

我们对这些诈骗分子一定要有"十个凡是"

1、凡是让你刷单刷信誉赚钱的一定是诈骗

2、凡是说可以为你办理贷款、提升额度,但是让你先交手续费、担保费、保证金、解冻费或刷流水的一定是诈骗

3、凡是好友在微信、QQ上称自己或朋友、亲戚遇到困难向你借钱又接口种种理由不和你直接通话的一定是诈骗

4、凡是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自称老板或上级要求你转账汇款却不和你通话的一定是诈骗

5、凡是在微信、QQ等网络上先与你交友恋爱,后带你投资理财的一定是诈骗

6、凡是说你网购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包裹丢失,为你退款理赔的一定是诈骗

7、凡是自称网购平台客服说误将你设置成“VIP”会员,为你取消会员的一定是诈骗

8、凡是自称公安、检察、法院、通讯管理局或社保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说你涉嫌犯罪,要求把钱转到另一个账户或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一定是诈骗

9、凡是以军人、消防队员身份联系你,提出购买物资需求,并告知你此类物品供货商电话的一定是诈骗

10、凡是以老师或学生身份通过微信、QQ发来信息对家长索要补课费、培训费、资料费的一定要拨打电话与学校进行核实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熟人之间需要打电话确认

一句话:任何刷单的,任何官方与非官方机构与你联系需要金钱转账的、任何未对你打过电话的熟人对你借钱的和索要金钱的全都是诈骗。

是否会被诈骗与个人学历,个人背景无任何联系。因为你是一个人,而诈骗团伙是一群人,你会的他们都会,你不会的他们也会。请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与对方博弈。

请警惕电话与网络诈骗,提高个人防范意识。支持下载"国家反诈APP"。

诈骗!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 - 天天要闻

国家反诈中心


以上图文材料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