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2022年07月01日17:29:15 热门 1544

之前我们聊过了邱氏三姐妹这几位香港豪门贵妇届的典范,这次我们就来细细说一下她们背后的old money家族——邱氏家族,“亚视之父”邱德根的香港传奇。

一、远赴香港

1939年,一个15岁的小伙子来到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带位收票,月薪12元。他在这座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盛名的影院中从一名小工做起,慢慢升任为经理。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他就是邱德根。邱德根出生在一个小商贩的家中,母亲是一个纺织厂的工人。由于家庭贫困,他仅仅读了几个月初中就辍学了。但他头脑心思活络,很早就展露出在经商上的天分。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那时候还被称为“弹丸之地”的香港远远没有今天的繁荣,但是很多目光长远的商人都看到了其中潜在的无限商机。再一次赴港考察后,邱德根果断卖掉了手里的产业,1950年,25岁的青年邱德根和怀孕的妻子裘锦秋一起,身怀几百块钱告别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谋生。

这对年轻的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区荃湾落下了脚。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初到香港举目无亲,原先在上海挣下的财富和人脉都失去了作用,眼下只有即将临盆的妻子、一间破旧的出租屋和几百块钱。邱德根无奈只能重操旧业,放幻灯片为生,就凭着这么一点小技,他勉强在香港站住了脚。

放幻灯片收入虽然微薄,但他们夫妻省吃俭用,慢慢地也攒下了一笔钱,足以开个小小的电影院了。后来他以5000港币的价格顶下了位于新界的一个小戏院——荃湾戏院。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邱德根知道,他这点资本实在是不能在市区和别人竞争的。因为市区中的人只对新上映的影片感兴趣,而新片的租金很贵,只要有一两部片子上座率不高,就足以使他赔光老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邱德根发现所有的电影院都在城里,广大的农村根本没人去,但是农村地区的电影需求也是很大的,农闲时,农民们无事可干,只能串门、聊天、睡大觉,对他们来说,即使是老电影也是很新鲜的,而且租一天老碟片只要一港币,再加上机器的租金一天也就十几港币。在乡村开个电影院,既有市场,成本又低,肯定大有前途。

一开始,乡村居民还不习惯白天看电影,但因为晚上经常买不到票,他们也就只好白天看了。到1960年,前后仅10年时间,他们已在乡村经营了14家影剧院,手头也有了一笔不小的资金。邱德根被同行们称为“白手兴家的上海佬”。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二、荔园游乐场

还是立足于乡村,邱德根发现香港的金融公司都在市区,没有人关注到乡村的生意,但是村民们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小,于是1959年,邱德根开起了远东钱庄,做起放贷跟存款的业务——这就是后来香港几大银行之一远东银行的前身。

与此同时,邱德根也买了一些地皮,投资其它行业,与这些业务相辅相成,远东钱庄的生意日益红火。

196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邱德根买下了荔园游乐场。荔园游乐场于1949年由商人张军安开业,曾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游乐场,位于葵青区九华径的荔欣苑(靠近荔枝角)。荔园早期的设施包括各类剧场、机动游戏、摊位游戏、水上游戏等。另设有动物园,其中大象“天奴”是荔园动物园的镇园之宝,还有蒙眼飞刀表演等,吸引不少观众入场。而园中的粤剧场和歌坛,曾孕育不少炙手可热的电视艺员和歌星,例如梅艳芳梅爱芳姊妹就是其中之一。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张军安是邱德根的好朋友,他不想再继续经营下去,而邱德根对娱乐事业一直很感兴趣,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于是买下了荔园。最初,荔园的生意很好,每年的游客在250-300万人之间,几乎是当时全港人口数目。

邱德根一直在扩建荔园,1970年代,他更投资1500万港币,在毗邻兴建宋城。宋城中的仿宋代民居、商店、钱庄、剧院、神庙、庭园等鳞次栉比,城中居住者和卖艺者都是古装打扮。这样新鲜的创意在当年吸引了许多游客,每年都给邱德根带来丰厚的利润。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宋城

荔园内建成了香港首个真冰溜冰场设施,那时候去荔园溜冰,是最洋气的事。富丽堂皇的旋转木马,很多mv在这里拍摄,“只有荔园的木马才有这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人们对物资和娱乐匮乏时代的记忆是最深刻最长久的。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回忆说:“很多时候要央求父母很长时间,还要考试成绩好作为一个奖励才可以去荔园。”

邱德根经营的荔园是年长一辈港人童年欢乐记忆的源泉,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功德无量。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加之海洋公园等新游乐场的出现,荔园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于1997年结业。荔园及宋城在1990年代末拆卸,改建成住宅物业。

三、妻妹为妻

邱德根的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他和妻子的感情也非常融洽,婚后裘锦秋生下四子一女,一家七口人过得十分幸福。

悲剧发生在1964年,邱德根被著名电影制片人,国泰集团、永华电影和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陆运涛邀请去参加亚洲影展。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是妻子裘锦秋代替邱德根参加活动,而她搭乘的那架飞机发生了劫机(后来经过勘查,发现有两支手枪遗落在现场,飞行员林宏基右颊有个小洞,左边脸被炸掉一半,显然是被人近距离开枪所致。衣服也有被撕裂的痕迹,说明曾有过搏斗。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一起劫机事件。然而,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劫机事件的真相被压了下去,只当一起坠机事件来处理)。机上57人全数罹难,除了裘锦秋、陆运涛夫妇,还有周海龙夫妇等多位电影人,包括美军顾问团在内,使当时的影坛遭受了极大的损失,结果当年的金马奖直接取消,史称“神冈空难”。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裘锦秋去世后,邱德根悲痛欲绝,他痛苦、自责,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面对年纪尚幼的五个儿女,他也无心无力去照顾。他在自传中写到:“至少有半年,我的生命竟是活在迷迷糊糊,麻麻木木之中,不管公司什么大小事务,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是生活在锦秋的回忆中。

祸不单行,1965年1月到4月,香港爆发挤兑风潮,此次挤兑始于小型银行明德银号,至2月因对地产放款过度而倒闭,引起大众对华资银行信心恐慌,多家银行不日便宣告破产,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都被迫让出一半股份给英资银行,才得以稳住脚跟。远东银行很快也陷入了危机之中,邱德根不得不强行振作起来,拯救千辛万苦打下的产业。他将他所控制的其它产业的资金尽最大可能调来充实银行,终于渡过了难关。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而这次事件最后导致1965年的香港股灾。

这个时候,妻妹裘锦兰站了出来,照顾年幼的孩子,安慰悲痛的姐夫。裘锦兰比姐姐裘锦秋小了将近10岁,当年邱德根夫妇在香港站稳脚跟后,裘锦兰便前来香港投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对于这个姨妈,邱德根和裘锦秋所生的几个孩子却非常地反感,他们认为裘锦兰是来争抢自己父亲的,而且母亲刚死,她就如此高调,一定是另有所图。

邱德根却渐渐与裘锦兰生出了感情,也许是因为姐妹容貌相似而移情,也许是因为想照顾好亡妻的亲妹,也许是他太需要有个贤惠的女人帮他稳住大后方了,在家人的抗拒,舆论的质疑下,1965年7月,邱德根迎娶裘锦兰,此时距裘锦秋去世刚满一年。

新婚当晚,年仅十岁的二儿子领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不断哭闹,硬要夹睡在两位新人之间,可是邱德根不为所动、态度坚决。

多年后,邱德根为纪念裘锦秋开办数所“裘锦秋书院”;他有时手书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裘锦秋的照片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这是爱?还是怀念?裘锦兰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

没人知道。

四、纵横四海

后方安定了,挤兑危机也挺住了,邱德根的远东银行声名远播,业务蒸蒸日上,于是他马上兴建了一座当年新界最高的17层远东银行大厦,其后相继在元朗及港九各区开设分行。

荔园游乐场的运营也为他带来优势,在经营戏院、游乐场的过程当中,邱德根不断买进新界物业,不过几年时间,这些地皮就身价倍增,很快令他跻身于香港亿万富翁的行列。

到了70年代,邱德根的远东集团旗下已建立起金融、地产和娱乐三大产业支柱。1972年,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远东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上市;1979年,由游乐场、戏院及其他资产组成的远东酒店实业有限公司上市。同时邱德根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加拿大、法国等地经营着数家游乐场、酒店等,据不完全统计,彼时他的身家已过百亿。

80年代,邱德根又在新加坡投资5亿港元,兴建了仿唐代社会生活的唐城,再获成功。古装喜剧《花田喜事》就是在唐城拍摄的。

临近花甲之年的邱德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业大亨了,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但他想起自己当年因为陆运涛坠机身亡而暂时搁置的影视梦,终究还是意难平。

当时香港有两家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和丽的电视台,无线电视台的故事我们改天再说,丽的电视台的前身是丽的呼声。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1949年3月,英国丽的呼声公司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香港丽的呼声,1957年4月,丽的呼声获香港政府准许开办有线电视,并获发执照。经过与佳艺电视、无线电视多年激烈的竞争,到了1978年,佳艺电视因经营不善倒闭之后,没过两年,英国丽的呼声公司也将其61%的股份转让给澳大利亚的一个财团,不再对其进行管理。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大家印象当中一直都是亚视被无线摁在地上打,其实就在邱德根于1982年收购丽的(前亚视)前不久,亚视就曾经打了一个很漂亮的翻身仗。

1980年9月,在被无线主导的电视剧占尽半壁江山那一年,亚视更改了路线,一口气同时拍摄并推出了三部全新的剧集。主打的是乡土剧《大地恩情》,这部剧集共分三部,跨越了几个时代,展现出一幅戏味浓郁的乡土画卷。该剧一经播出,收视就一路走高,但是亚视并没有想到能这么火,并且牢牢的占据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而无线同时段播出的由当家小生郑少秋主演的《轮流传》惨成炮灰,并成为无线自开播以来首播就遭到腰斩的剧集。

那段时间,亚视士气高涨,接连推出数部精品,如《武侠帝女花》、《大侠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皆是收视口碑双丰收。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亚视情况稍有改观的时候,董事局遭遇易手,直接打击了后续的发展,亚视又被无线打败,恢复惨兮兮。

邱德根于1982年出资1亿港元购买了丽的电视台50%的股权,改名为“亚洲电视台”,自任董事主席,下大力气整顿:压缩编制、 收缩预算、推行成本控制。1984年,又购入余下股权,全权控制亚视。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一方面努力提升作为电视台“顶梁柱”长篇剧集的质量,邱德根提拔李壮烈和徐小明(《霍元甲》的导演)两位干将,让他们分别担任总监制和节目经理,负责亚视的制作业务;另一方面对设备、技术到内容进行全面更新,邱德根率先采用微波技术直播足球赛,让亚视博得了一个“满堂彩”。

邱德根执掌亚视时期,亚视先后推出古装武打片 《陈真》、《霍东阁》等,与《霍元甲》合称“精武三部曲”,接着又陆续推出一系列古装戏《武则天》、《秦始皇》、《西施》 等,都获得成功,收视率屡创高峰。

除了在电视剧上与TVB争奇斗艳,邱德根在1985年还举办了首届“亚洲小姐选美”,打破TVB“香港小姐”的垄断局面,冠军黎燕珊就是从中诞生的;紧随其后又推出了“电视先生”更令TVB大为紧张。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邱德根并不畏惧模仿,邵逸夫开办无线艺员训练班,他在亚视也举办同样的训练班,发掘出黄秋生、何家劲苑琼丹等人身上的星光。

邱德根的一系列举措成功地使亚视转亏为盈。1985年,亚视获利1229万港元;可惜在TVB打压下,第二年利润便骤减至664万港元,而同时期TVB的利润接近2亿港元,更在1984年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

不管怎样,邱德根时期的亚视是成功威胁到无线的,使得无线想了很多方法来应对亚视的屡出奇招。若不是后来发生了三子邱达成醉驾撞死警员被判入狱和邱德根本人因涉嫌造假账被港府追查这两件事,邱德根大概准备长期与无线的邵逸夫对抗下去,最后他虽然因为老年痴呆症被免于控诉,但从此心灰意冷,分两次将亚视股权全部脱手,出售给香港“制衣大王”林百欣和“珠宝大亨”郑裕彤,亚视最后被林百欣收入囊中,不过,那又是以后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亚视始终斗不过无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丽的当时是有线广播,提供的是收费服务,需要付费才能观看。而1967年成立的免费电视台TVB有强大的收视号召力,丽的在1979年才转为免费电视台,才正式开始了两大免费电视台数十年的龙虎斗。但因为亚视进入免费电视市场较1967年成立的TVB晚,观众已经形成了收视习惯,导致亚视始终未能在市场上占领更多份额,收视率一直低于TVB。

“亚视之父”邱德根: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 天天要闻

然而邱德根虽然坐拥百亿资产,但晚景凄凉。原配和续弦所生的七子一女都不愿照顾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一节一起来聊这个吧~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