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镇说》之缘|王玉金:一棵入乡随俗的大树

2022年06月30日14:07:10 热门 1466

□王玉金

从泰沂山脉东北沟壑纵横的大山皱褶里,流出一条古老的水系叫浯河。千百年来,哗啦啦的河水见证过发生在齐长城脚下的古齐、莒两国对决,见证过韩信、龙且领衔的潍水大战。出土于20世纪30年代的高脚陶杯散发着幽幽暗光,带着龙山文化印记,至今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绵延凸立的浯河两岸,是一道文化的隆起。

历史车轮碾过几千年后的今天,浯河仍然流淌着历史的回声,沿河兴起的景芝烧酒作坊自宋代便有文字记载。然而,此后的滚滚红尘将那些文化灵魂深埋于烂泥碎砾之下,以至近百年来,这里鲜有雄文长歌诞生。今年初夏,一阵热风刮来,终于打破了这一历史的沉寂。《农村大众》开始连载长篇乡野小说《芝镇说》(逄春阶 著),在浯河流域,在齐鲁大地,掀起了一道滚滚的热浪,读之如同在桑拿天里洗桑拿,让人热血偾张。

这是一部以乡野说定位的长篇小说,从故事内容到题材架构再到书写风格,均呈现出了别样的风情,多元性特点十分明显。一是历史跨度长,故事从民国风云际会开篇,展开于抗日战争,讲述发生在芝镇一带风起云涌的斗争历程;二是场景宏大,叙事庞杂,以芝镇为背景,笔墨触角伸到了省城、京城、国外;三是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以公冶大家族为主体,上至老爷爷、老嬷嬷,下至重孙辈“我”,活跃在芝镇的三教九流,以及与公冶家族相关的各色历史风云人物。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到底就是地域文化。而在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一定是汇聚了大量的文学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灵魂,反过来,地域性又赋予了文学的生命。对很多作家来说,他们都有一块以家乡为背景的创作根据地。比如,贾平凹的关中平原,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周大新的豫西盆地,等等。逄春阶的根据地自然是家乡浯河流域。

作为作者的同乡,我对书中人物、故事,多数似曾相识,有的还熟知于心。地缘关系使我把连载视为老家自留地,专门下载了《农村大众》客户端,每期必读。《芝镇说》连载至今,留给我这位“家里人”最基本的感受和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顶风香百里”的家乡味道。

其一,当地独有的“酒文化”。外地人只知道景芝盛产美酒,却不知还有大量与酒有关的传奇故事。而这些,则顺理成章地成了作者创作的现成元素。比如流传当地的“景芝狗四两酒”说法,作者于开篇前两章就写了“景芝狗能上席”“景芝驴善饮”“景芝猪能大醉”,以至后来的“酒浇牡丹花”等等,故事闻所未闻,场景光怪陆离,书写别开洞天。

其二,大量真实的人物原型。《芝镇说》涉及人物众多,有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有追随时代潮流的文化学者,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有雄踞一方的名门望族,有医术高超的旧时中医,有混迹江湖的市井无赖,以及横行乡里、危害一方的土匪汉奸……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中,多数都有生活原型,其中有些还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比如开篇出现了一位名叫“陈珂”的八路军武工队员,他的原型就是中共安丘县委首任书记、革命烈士陈克。20世纪5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在景芝镇前老汽车站附近修建起“陈克烈士纪念碑”,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以乡绅形象出现的“芝里老人”这个人物,原型刘大同(原名刘建峰),也是位真实人物,家在景芝以南十几里地的芝泮村,此人早年一腔热血,放弃仕途北上关东闹革命,当时素有“南有孙中山,北有刘大同”之说。他在东北安途县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即“大同共和国”,比后来在武汉成立的“中华民国”早三个月。抗战事发,刘大同退居天津,创建《渤海日报》,树起了一面抗日大旗。书中还写了我党山东早期创始人王尽美、赴欧留学的进步知识分子王辫等真实人物。

其三,当地流传的民间文化传说。安丘境内西南部有座城顶山,山上有座书院,相传是孔子女婿公冶长讲学的地方,现有公冶祠和其塑像。当地传说公冶长喜欢鸟儿,能听懂鸟语,时常与鸟交流。这个民间故事被作者既巧妙又完整地移植到《芝镇说》里,开篇即以“我”诞生在公冶家族,取名为公冶德鸿,能听懂鸟语,每遇难题,那只名为“弗尼思”的木鸟总会前来,为“我”释疑解惑。距书院不远,有处叫“牛沐”的古老村落,“牛沐钟声”,是“安丘八景”之一。相传古时铸钟时,反复数次皆不成功,时有一奸人献计:铸锅中需添加童男女,被混仗官采纳,可怜一双天真烂漫的童男女被活活投入铸锅。说也奇怪,那一次竟成了,钟声洪亮如野牛。所铸两钟分别安置在当村和距此七八十里的县城,敲任何一钟,另一只就会同时响起。这个传说同样被安到有关章节。这些当地元素的出现,让作品凸显了地域性和可读性。

其四,贯穿全书的当地美食名吃。“菠菜饼、鸡脯丸子、潍河鲤鱼、芝泮烧肉、芫荽小炒、五瓣火烧、绿豆糕、芝麻片、千层饼……”这是第二章《壮怀激烈》中元亨利饭店老板李子鱼招待客人时报出的一串菜单。其后,这些当地美食不断出现在各种酒局中,并多出了炉包、蘸糖石榴、驴肉火烧、三页饼、马口鱼等特产名吃。 《芝镇说》还运用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当地元素,如当地风土人情、当地方言土语等,让读者能够强烈感受到作品的民族风格,体味到浓郁的乡野气息。林林总总的这些地域风味,让我不由得想到20世纪著名作家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该作围绕马桥镇100多个词条展开,完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

“皂角树栽在了咱家场院大门的左边……是最高的一棵树。俺把自己也栽在了芝镇,栽在了大有庄。”这是《芝镇说》第五章中的一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家乡浯河岸上,突然长出一棵本地少见的皂角树,此树见风就长,遮天蔽日,越来越高大。

编辑手记

12月8日,农村大众报特约连载的长篇乡野小说《芝镇说》(逄春阶 著)迎来第一部大结局。一直追《芝镇说》的小伙伴们意犹未尽。

“说实话,好一个闪。期待(明)春开窖第二部。”系灵留言说。

“从今年初夏开始,跟随着连载经夏历秋,一直走到寒气袭人的初冬时下……”网友临浯街留言。

……

作者逄春阶先生也如歇冬了的老农一般,不流汗不自在。“今天早晨空落落的,不用再发稿打磨了。我整理了一下,连载的142节,一共25万零397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定要有个目标啊。没有目标,死亡就成了目标。”连载结束第二天,逄春阶先生给记者留言,“要没有连载,我这一年荒废了,小打小闹(写小稿)……我找到了回报故乡的载体。”

眼下,逄春阶先生正在打谱下一季。“如果快的话,明年初即可(第二部)连载。”他说,一年酸甜苦辣,感觉读了两年乡土文化研究生。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那些追读《芝镇说》的小伙伴。在“佳评奖佳酿”活动结束后,依然每期都有精彩的追评。对此,我们编辑部非常珍视,将每五期集结成一组,一并放到本报客户端《芝镇说》专题的“精彩评论”栏中保存。也有读者写来了长篇评论,本版选择其中的两篇发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芝镇说》连载,回报读者。

“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跟农村大众报的这个约定,完成三分之一了。忽然想起大约四十年前,我在景芝老家堂兄春兆的菜园屋子里喝酒,他的墙上贴着《农村大众》,我喝到一半,说,啥时也能在《农村大众》沃土副刊上发篇咱老家的散文呢。春兆说,好好写,没问题,先干了这盅酒,仰脖而尽。想起那个雪夜,恍如昨日……”连载结束当天,逄春阶先生感慨。

壹点号老逄家自留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芝镇说》之缘|王玉金:一棵入乡随俗的大树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