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多种病菌非洲大蜗牛频现海口,雌雄同体繁殖力惊人,家里发现咋办

看看这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却犹如移动的“病菌盲盒”,一旦触碰,严重的可致人死亡,它们就是非洲大蜗牛。近期,在海南海口等地,雨后的小路边、草丛里、树枝上频繁发现它们的身影。专家呼吁:别吃、别碰!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又名褐云玛瑙螺、非洲巨螺,在我国属外来入侵物种。它们个体比较大,整体形状呈圆锥形,一般为7到8厘米,最大的可以达到20厘米。由于体型巨大,在食物链体系中几乎难逢对手,基本上处于一个没有办法制衡的状态。

非洲大蜗牛白天群居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傍晚开启逛吃模式。它们食量极大,喜欢吃农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等,可危害500多种作物,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仅危害生态系统,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携带多种细菌,堪称是移动的“病菌盲盒”。如果用手去摸可能会引起皮炎,严重的会入侵人体的免疫系统,持续不断出现发热头疼,一旦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它们还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最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

更可怕的是,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繁殖力极强。它们异体交配,每年可产卵4次,每次产卵150-300粒。孵化后的小蜗牛经5个月发育成熟,既可参与繁殖。而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这足以完成世代交替,并让种族壮大发展。

虽然非洲大蜗牛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但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它们便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以如此之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正在向我国北方地区拓展自己活动、繁衍的边界。而且不仅出现在城市,在农村地区也变得很常见。

非洲大蜗牛所经过的地方,还会留下携带病原体或者寄生虫的黏液及粪便,家里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必须处理干净才可食用。如果家里出现了非洲大蜗牛,可用撒食盐的方法清除,其软体部分遇盐后会融化成水而死亡。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对我国的本土物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危害,已被我国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