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凉干燥要告一段落,南方冷空气余温不再维持
5月11日前后,随着冷涡系统大幅度南压,带动的冷空气一路深入南方,影响甚至延伸至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这波干冷空气强度之强、影响范围之深,在5月中旬确实少见。不少南方城市都经历了罕见的春末回寒体验,例如广东中北部清晨最低气温已跌破20℃,让人一早出门就能感受到一股久违的清新凉意。
但冷空气再强,也敌不过春末夏初阳光的威力。5月的太阳直射强度不断增强,即使是在冷空气覆盖范围之内的地区,到了午后也已经不再凉爽。在南方这轮清凉短暂秀场中,大风、干燥、低湿度暂时将连日来的闷热一扫而空,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暂停,可不是季节的反转。
对于整个华南而言,5月中旬的冷空气南下是一种非常规现象。以往这个时期,副热带高压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控制南方的势力逐步增强,而这次冷空气之所以能压得如此之深,是得益于北方冷涡的配合和槽线下切的临门一脚。不过也正因为已进入初夏气候过渡期,这类冷空气注定不能持久。从5月12日开始,冷空气主力即将迅速撤离,南方多地的气温将迎来全面反弹,一轮强势的升温过程已经在路上。
二、北方干热气团全线发力,35℃“开锅”格局正在确立
在南方冷空气还在发挥余威时,北方已经悄然进入“干热模式”。5月11日,全国大范围的回暖态势正式展开,受晴空辐射和下沉气流影响,各地气温迅速飙升,尤其是此前经历连续降雨的西南地区,回暖的幅度尤其明显。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贵州等地气温在一天之内暴涨10~15℃,直接从阴冷切换成初夏的炽热。
与此同时,干热气团在北方强势崛起。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最高气温已经接近37℃,热浪扑面而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也快速逼近35℃高温线,局部地区已经实测超过34℃,如河北峰峰达到34.1℃,河南林州录得33.7℃。这些数据说明,高温不再是局地现象,而是大范围“预热”状态下的提前预演。预估5月12日起,高温将正式大范围铺展,尤其是黄淮、华北平原到渤海湾一带,热度还将继续升级。
这一轮高温并非昙花一现。从大气环流形势来看,冷空气南撤之后,冷暖空气交汇带北抬,高压回流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为地面气温的持续抬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5月12日之后,不只是北方,连南方大部也将全面升温,华南各地白天气温将重新站上30℃,闷热感快速回归。可以说,35℃开锅的夏季气温格局正在全面建立,“南湿北干”的气候格局也已经高度确定。
三、湿热全面接管南方,台风或成下一阶段变量
随着冷空气退场,南方即将在5月13日之后迎来气温和湿度的双重回升,正式踏入湿热模式。届时,冷空气带来的干燥空气团将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南海和孟加拉湾不断输送来的暖湿气流,水汽输送增强、地表升温显著,南方天气的关键词将从“清凉、干燥”转换成“闷热、潮湿”。
从华南到江南一带,日最高气温逐渐接近甚至突破32℃,而湿度的大幅提升,让人们的体感温度远高于实际温度。这种桑拿天般的天气,将成为5月下旬的主角。对生活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的居民来说,这意味着一系列与夏季高温潮湿相关的不适即将来临,如夜间闷热难眠、空调开启频繁、户外活动疲乏加剧等,生活节奏也将被重新调整。
而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副热带高压的逐步北抬以及南亚季风的爆发也即将进入关键阶段。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初,当南海季风爆发叠加副高稳定北上时,华南等地将迎来梅雨前的强降水窗口。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风活动也将逐步启动。虽然目前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扰动尚未形成成熟系统,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随着海温持续升高、大气条件逐渐成熟,台风生成的概率也将可能要出现了。
台风在初期可能更多是海上活动,但若路径东偏或者副高位置偏西,就可能将雨带带到华南沿海,甚至形成强降雨或大风影响。从目前气候趋势判断,台风未来在缓解华南高温、缓和干湿交界压力方面,有望成为重要调节力量。当然,台风路径和强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是否真正“送清凉”,还需密切观察后续的发展动态,目前暂时没有明显迹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