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玲与丈夫都是月收入2万元以上,家庭经济水平在三线城市来说已经算是中上水准。也因此,俩人从女儿梦梦2岁开始就已经斥巨资让她学习钢琴、芭蕾舞、绘画,如今4岁就已经是小区里有名的“别人家的孩子”,同时在幼儿园也是非常出众的存在。

只是,不少邻居都觉得奇怪,“梦梦走路怎么总喜欢低着头”、“跟她说话也是非常羞涩的样子”等。而这样的现象,其实从她2岁多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她经常和妈妈一起到小区花园玩,看到其他小姑娘都穿着漂亮的新裙子,除了满脸艳羡,再看看自己身上已经洗得有些旧的裙子,就已经不愿意和她们玩了。
有些邻居也劝过晓玲,家里也不缺这点钱,不如给女儿买些新衣服让孩子高兴一下。只是,她总是以“我怕她养成爱慕虚荣的习惯”、“小孩子穿点旧衣服没事,她不会多想”等理由反驳。

而梦梦刚去幼儿园,看到其他小朋友都穿新衣服或是对妈妈拿回来的旧衣服的款式不喜欢时,也曾向爸妈提出要买新衣服。但不仅遭到拒绝,爸妈还不时教育她“懂得节俭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应该注重提升内在,别变得爱慕虚荣”。如今,她尽管一直被夸赞多才多艺,但还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能随意穿新衣服的小朋友。
心理专家:别再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三点原因很现实
心理学专家们一直建议家长,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尽量不要让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因为这样的举动对孩子的心理伤害,远超家长们的想象。
原因一: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根据心理学可知,孩子自尊心初步形成是从2岁开始,到了3岁便愈发加强。而长期给孩子穿旧衣服,尤其是看到周围的同龄人都能穿光鲜亮丽的新衣服,对比之下,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若是被同龄人嘲笑,更是会令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
同时,长期自尊心受伤,自信心自然也受到影响。进而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感到自卑、抬不起头,不愿与他人交流,变得自卑又孤僻。

原因二:影响审美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孩子2岁开始拥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到了4岁更是进入“审美敏感期”。在此期间,是孩子审美观养成、固定的重要时期。
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要求穿一些孩子并不喜欢的旧衣服,不仅影响孩子的心情,也不利于审美观的培养、提升。很可能长大后,没有自己的审美观,变得随波逐流。
原因三: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认知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认为:“孩子从6个月起就需要得到关爱与正面评价,这关乎孩子能否拥有正确的自我价值认知。”
而对于长期只能穿别人的旧衣服,将自己置于“被施舍”的位置,那么孩子也就养成不会主动追求自我价值的性格,对任何事情都十分淡漠。做事情也是随便、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无疑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未来的事业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其实,除了以上3点,长期被家长安排穿别人的旧衣服,不管是款式还是颜色都无法自主选择,会让孩子失去控制感,缺乏主见,变得事事只会依赖别人。就如心理学家Maslow所说:“失去控制感的人,将变得毫无主见,态度消极。”
所以,家长们在安排孩子的普通穿衣一事上,也不能马虎应付或是因陷入误区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影响。若真是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家长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方能保证不会伤害孩子。
穿不穿旧衣服,沟通要做到位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认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即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想法,如此才能获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进而能保证教育的顺利开展。
正如家长想安排孩子穿旧衣服,除了1岁前还不懂事的时候,之后应事先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他对此表示排斥,那么就不应该继续强迫,尊重他的选择。
卡尔·迈尔斯认为:“沟通不仅是双向的,能否让对方接受,内容、语气、方式是关键。”如果家长给孩子安排穿旧衣服前,直接说“别人穿不了了,给你穿吧”、“人家衣服多,给你几件”等,无疑令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就是“垃圾回收站”。

若换成“这件衣服姐姐很喜欢,她一直留着,现在想跟你分享”,那么孩子就不会觉得别人是在施舍,而是与她分享美好的事物,自然会欣然接受。所以,如何让孩子毫无芥蒂地接受穿旧衣服一事,家长的沟通措词很重要!
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对于贴身的衣服更需谨慎选择。若是衣服的前主人有皮肤病或是衣服的用料有问题,不仅会令孩子感染皮肤疾病,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
所以,家长为孩子挑选旧衣服时,一定要确定此前穿过的孩子没有任何传染类疾病,又或是衣服的厂家是正规的,不会存在甲醛超标等问题。切不可“来者不拒”,应用心挑选。
枕边育儿寄语:
或许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又或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家长在安排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时,应优先考虑这样的举动是否能获得孩子的同意,是否会对他造成伤害,要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前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