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选择一种乡下去生活,是一种积极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不是逃避厌烦都市的方式,更不是不想工作了,而是不断的让自己心里有个安稳的一个过程。
2018年2月份,我们全家搬到了北京市通州的小村子里。
当时我租的这个农家小院,已经是破烂不堪,房东说他恰好想把这个院子重新装修,装修的费用就折算成房租,我一共花了有150万。
当时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做装修教设计的,我邀请他过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我提出了一个外方内圆的这么一个建筑装修构思,从动工到装修完工整整一年,整个小院的建筑面积约有300多平米,分为上下两层,房子细分起来有14个房间。
我的家庭成员有我和妻子,我们的三个孩子,还有孩子们的外婆。
我们最理想的生活空间,就是家庭成员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相对自由,私密。孩子们有自己独立自我活动游戏的空间。
外婆喜欢侍弄菜园子,因此在建筑装修设计了一个菜园子。
我们现在的家,农家小院的走向,推开大门走进来,门前是种的一排竹子,起到挡风的作用,接着往前走,院子里种了一棵银杏树,绿茵茵的草坪,在往前是自己铺的一个旋转楼梯,可以上到屋顶的空中菜园子。
空中菜园子,我们在屋顶铺了40公分的土做种植菜,春夏秋三季的蔬菜基本满足我们一家人餐桌。
冬天的餐桌,有萝卜、白菜、南瓜,可以满足冬天的餐桌,对于的厨余垃圾自己亲自动手堆肥,然后再施肥。
在农家小院的北面做了一面攀岩墙,是给孩子们玩的。
从正门进入房间是个门厅,是孩子们玩耍的榻榻米的空间,餐厅旁边有一个壁炉,厨房合适不算大,旁边是一个茶室,都是独立发挥作用。
二楼无形的楼梯用钢缆线从房顶一直拉了下来的,这样的空间就比较通透,同时也起到了保堡作用。
主卧室里,是一个禅修的房间,外边是一个儿童房,有一个月亮门,它是串通的,让我们随时照看到孩子。
内院的这一面,就都是用玻璃幕墙做的,把自然太阳光引到屋子内来,阳光从早到晚透过玻璃幕墙辐射到屋子里,孩子们在从多角度都能看到父母,设计了个既独立又比较顺畅的沟通空间。
我曾在外企做了18年高管,当时收入不错,辞职搬到农家院就是想给三个孩子,老大12岁,老二8岁和老三3岁更多的陪伴,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成长自然环境。
我们曾经多次搬家,先搬到有百万庄附近,后搬到了前门大街后,最后从前门大街又搬到了通州农家小院,搬家一次比一次远离北京市中心。最后彻底远离繁华住在怡静的田园。是因为我们向往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恬静生活。
如今我们自己创业,平时生活简朴不买贵重物品。
孩子们也不买高档玩具,自己动手做玩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家庭开支方面尽量节约,但不降低全家人生活质量。
自然的居住生活环境,应该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