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2023年02月17日19:24:29 家居 2155

最近《狂飙》太火了,两周前,都已经大结局了,我在各种热搜轰炸、提前知道了所有好人坏人是谁以后,还是以“狂飙”的速度把这部剧刷完了,然后,和很多人一样——

迷上了张颂文,还有高叶。

这两个人有很多共性:都不年轻了,在这个行业多年,一直没啥名气,但又凭借着过硬的专业且直击人心的表演,终于火了,被大家看见了。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我这时才注意到,对哦,大哥就是《隐秘的角落》里那个失去女儿、食不下咽无比悲伤的爸爸,演得超好;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什么?大嫂还演过《理想之城》里那个唯唯诺诺的小职员吴红玫?我看过啊,很惊讶,没对上号,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人啊——真*演什么,就成为什么;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只要还给我机会,我就虚心、神圣对待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无论是谁。

你知道我还感动于什么吗?是他们俩,特别经得起“考古”

尤其张颂文,就好像你已经提前知道了一个人辉煌的现在,再倒带回去,发现了一个个蛛丝马迹,串起了他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的秘密——

不是一天好,就理所当然被看见;是难得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好,真诚、真实地如其所是、与人为善。

好像《演员的诞生》里,当所有评审,都觉得演员李梦在剧组一场戏里提出“买同样的苹果、演戏更有感觉”是在耍大牌,是张颂文,替她说了话,“我看到你就是很想把这个角色演好。”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他不是仅仅在《狂飙》播出期间,就去回复粉丝,整出不少幽默的小金句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而是一直如此,经常这么“接地气”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他不是演什么了,才去琢磨跟进入这个角色;而是会把工作也当做生活、旅行的一部分,始终有一双发现、好奇跟觉察的眼睛:

他还是个长情的人,每年都会去已故的经纪人微博下面留言,就像老朋友唠叨一样——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在一个人寂寂无名、不知未来如何的时候,这无关作秀、也没法策划,就是真心流露,无他。所以当这些被挖掘出来,才显得那么可贵:

你看,他一直是这样值得被看见的人啊!

当然,人无完人,我不倾向“造神”,也从不相信所谓“人设”,最安全最本分的,其实一直都是真实做自己

你未必能全部袒露,但至少,你从不撒谎欺骗;你未必能事事周全,但至少,你不会刻意虚伪。

写这些、看完《狂飙》两周了突然想写点什么,也是被触发到了。

周二的文章(这个情人节,我劝老公别回家了,自己浪一浪 ),收到了很多留言: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就忽然觉得,好感动啊,好像我一直想表达的,被深深看见了;

我打开着自己的真实和脆弱、有感而发记录下的那些,也能被你们深深懂得、感动……就……特别幸福。

慢成长这个公众号,是2015年建号的,与我和花时间的孩子几乎同龄,一晃儿,也8岁了。

我那会儿刚开始写文章时,其实毫无信心,我也是个新手妈妈啊,咋能写出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所谓的亲子讲师、心理咨询师,都是这8年,在日复一日的输出里,慢慢学习和发展出来的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个老黄牛,不知不觉竟然在这一块地上耕种了8年;我对自己没有尝试一些新东西,不是没有不满和愤怒,甚至对写作本身,也产生过很多次自我怀疑:

我分享的大多是亲身经历,是不是太“自嗨”了;我越来越少提具体的方法,而是去讲完整、看见、爱……这些,能帮助到大家吗?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要么是我不会、要么是我不想,我也在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人要终身成长进步,但我发现,最有能量、最能产生连接的,还是我在写的当下、真的有感而发的那些文字——我无比忠于自己、真实做自己的那些时刻

你说阅读量有下滑,我是不是沮丧呀?非要写标题党,才有流量吗?我生不生气呢?

这些对内心的激荡,也是一场看见自己的旅程:我会努力,也得接受,有始就有终。但至少在我写公号的这些年,我是很有点“傻气”和“真实”在身上的,谢谢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看见这样的我,谢谢你们,让我连接到了同类的你们。

《狂飙》早就追完,后劲儿反而更大了…… - 天天要闻

正当最近我有些“悲壮”、感慨慢成长也会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我发现,同样的难题,最近大家都在遇到:微信算法,确实是变了,很容易“相忘于江湖”,连我爸,都看不到更新,还以为是我们没发文……

我想,与其在那空悲切,不如我做点什么,敞开我的脆弱,真实地向大家去求助

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专家”,只有自己也感同身受、经历过低谷、渴望给出连接和善意的两个妈妈——

愿真诚的人们,不走散。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家居分类资讯推荐

修不了空调,买不到书包,关税对美影响可能在几个月后真正显现 - 天天要闻

修不了空调,买不到书包,关税对美影响可能在几个月后真正显现

上个月,美国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日前,美国一家物流行业数据分析平台负责人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高关税下美国零售商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会越来越少,造成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严重短缺,影响美国民众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美国“货运浪潮”公司首席执行官 克雷格·富勒:我认为一些大型零售商,...
24万余元买的原木家具货不对板,消费者起诉获赔73万元 - 天天要闻

24万余元买的原木家具货不对板,消费者起诉获赔73万元

00:15华声在线4月30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虢灿 通讯员 蒋志强 胡海鹏)花了24万余元购买全套家具,合同约定全部使用桃花心木原木,不能使用其他木材,收货时却发现家具的辅材、面板使用了其他木材,买家认为家居馆涉嫌欺诈,起诉到法院要求“退一赔三”。近日,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判决,卖家退货退款并赔偿73.14万元...
中年断舍离:一场精神的二次发育 - 天天要闻

中年断舍离:一场精神的二次发育

在东京银座的精品店里,我遇见了42岁的山田女士。她正专注地擦拭着仅有的三支口红,这个动作持续了整整十分钟。当得知她曾是奢侈品柜姐时,这个场景的隐喻意义突然显现——原来真正的精致,始于对物的敬畏而非占有。神经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35-55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