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宝妈聊天群里面有一位妈妈表示:自家孩子出现甲醛中毒了,经过多方排查,发现问题的源头在“玩具”上,呼吁其它的妈妈们多当心。
我们也知道,甲醛是世界公认的第一类致ai物,为何会与玩具扯上关系呢!
今天到公司跟编辑部的小伙伴们讨论起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去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发现确实有小朋友因为经常接触含甲醛的玩具,诱发了中毒。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后面大家讨论,有时候真不能怪父母粗心,实在是甲醛这种物质太过狡猾。
它作为一个毒boss,行踪却异常低调,无色无味,低浓度的甲醛几乎不会被人察觉,可儿童的免疫系统又弱,长期吸入这种物质,身体健康可能就会受到威胁。
以下几类“毒玩具”要当心
如今正是剁手节,各大平台都开始做促销活动,周围的很多宝妈都在跟风给宝宝买各种玩具。
虽说这确实是一片好心,不过父母们在玩具的挑选上也要多上心,以下几类玩具中容易藏甲醛,要多注意避雷。
第一类:劣质毛绒玩具
之前看到有记者去采访省纤维检验局,内部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玩具市场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拿边角废料,甚至是黑心棉往毛绒玩具里面填充。
这类毛绒玩具外表做得再好看,内里都是“有毒”的,可能就会释放出甲醛等有害物质。
专家表示,含甲醛的毛绒玩具日夜跟孩子朝夕相处,会释放出部分游离甲醛,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和免疫系统,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挑选毛绒玩具时,不要为了贪图便宜选择“三无产品”,而且要注意以下几个挑选原则:
1、看面料。通常优质的毛绒表面摸起来会比较顺滑舒服,而劣质的毛绒面料摸起来涩手、做工粗糙还容易掉毛。
2、摸内里填充棉。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填充棉多采用的是聚酯纤维,手感异常柔软。而质量差的毛绒玩具内里多填充的是劣质棉,往往是成团成絮的,尤其是在清洗一遍以后,填充物难以恢复原状。
3、闻味道。虽说甲醛是没有味道的,但是通常含甲醛的劣质玩具,由于生产条件不佳再加上用料差,还是能闻到一股刺激的味道。
第二类:木制玩具
例如木制的积木、模型、拼图等。
或许父母们认为木制的看着比塑料的要高端,而且又环保耐用,不怕小孩摔坏,可实验发现,这类玩具往往更容易藏甲醛。
国内某所大学就曾对市面上流行的儿童玩具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发现在木制玩具中有接近九成涉及甲醛超标风险通报。
为何如此呢?专家分析可能有两大理由:
- 一是木制材料本身易燃,厂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添加超量的阻燃剂,内含多环芳香烃、甲醛等有毒物质。并且越是复杂的木制玩具,所含的有毒物可能更多;
- 二是有些木制玩具为了能保证稳固性,在拼接时会用上一种叫“脲醛树脂“的粘合剂,而这种物质的原料之一就是甲醛。
怎么挑选?
A:看安全标识。认准国家“3C安全”标识,并且查看玩具标签上是否印有清晰的生产厂家信息、安全警示语、商品合格证、适用儿童年龄段等。
B:闻味道。拿到手后先闻闻有无刺鼻气味,若有轻微的气味可以选择先在通风处吹吹,如果味道比较刺鼻而且久久难以散去,那往往就是劣质产品,不要让孩子接触。
C:摸手感。如果玩具外表摸起来润滑无毛刺,而且又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那说明做工是可信的,能给孩子玩,避免他们误被毛刺扎伤。
另外,除了上述两类玩具,还有那种带浓烈香味的橡皮泥,里面的添加剂也颇多,成分较为复杂,建议少让孩子接触。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小朋友,还存在误服风险,父母需要看住。
延伸阅读:关于“甲醛”,你需要了解这些
1、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甲醛中毒
轻则出现眼刺痛、头痛、皮肤过敏等情况,中度则容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出现类似感冒的情况;重者就会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免疫系统问题。
2、如何有效地去除室内的甲醛
国标要求,室内甲醛浓度应低于0.08mg/m,如果家里有小孩或者是孕妇,浓度要低于0.05mg/m。
如果发现室内的甲醛超标,最快捷有效的去甲醛的方式为:多开窗通风。
别小看这一步,它的效用可比放绿植更高。
之前有人给甲醛浓度为0.248mg/m的房间强制通风三个月,最终甲醛浓度降至0.071mg/m,整体的降幅达75%。
建议一些准备搬家或者是刚装修完的家庭,多注意室内通风。
【今日话题】你还知道哪些有效的去除甲醛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