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损失的9位顶级人才,齐楚燕各得1人,秦国得到6人

战国时期,由于秦国处于边陲之地,所以自身的文化教育不发达,导致秦国的人才不多,但是它通过招揽天下人才,让中原诸国的人才,纷纷入秦来为秦国效力,这让秦国聚揽了众多人才,并迅速强大了起来。最终在中原诸国的人才的帮助下,秦国灭掉中原6国,统一了天下。

秦国得到的顶级人才中,有6人来自魏国。与秦国相对应的是,魏国地处诸国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再加上魏文侯能礼贤下士,这让魏国短期内聚揽了众多杰出的人才,但到魏武侯时期,魏国的人才选拔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贵族出身的人才开始在魏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让平民出身的人才没有出头之日,所以纷纷出走,让魏国损失了9位顶级人才。

一、吴起奔楚

吴起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改革家,他效力过鲁、魏、楚三国,在鲁国的时候,他率兵击败了齐军,但是由于鲁穆公猜忌吴起,所以吴起去了魏国。到魏国后,吴起率兵击败了秦军和齐国,还为魏国进行军事改革,打造了赫赫有名的魏武卒。但是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开始重用贵族出身的人才,而平民出身的吴起,成了魏武侯用人策略转变的牺牲者。失势后,吴起去了楚国。

二、孙膑入齐

孙膑是鬼谷子的学生,他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早于孙膑下山,并到魏国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

后来,墨翟将孙膑推荐给了魏惠王,这让孙膑来到了魏国,准备和庞涓一起为魏国效力。但是孙膑的才能在庞涓之上,庞涓担心孙膑会取代他的地位,所以设计诬陷孙膑,导致孙膑被魏惠王处以膑刑和黥刑,成了废人。后来,孙膑在齐使的帮助下,去了齐国。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击败魏军,还逼迫庞涓自杀,报了陷害之仇,也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三、乐毅赴燕

乐毅原本是赵国将领,但是赵国发生内斗后,赵武灵王被其子赵惠文王困于沙丘行宫中,活活饿死,这让乐毅失望,离开燕国去了魏国。乐毅虽然在魏国获得了官职,但是没有得到魏王的重用,后来他出使燕国时,恰巧遇到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受到了燕昭王的厚待,这也让他被燕昭王的诚心打动,最终留在燕国。后来,乐毅率五国联军拿下了齐70余城。

四、6人入秦:商鞅、公孙衍、张仪、魏章、范雎、尉缭

让秦国真正强大起来的人是卫国人商鞅。未入秦之前,商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担任中庶子。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但可惜,魏惠王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掉商鞅,这导致公叔痤死后,在魏国怀才不遇的商鞅,离开魏国去了秦国。

商鞅去了秦国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让秦国快速强大了起来,还击败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

公孙衍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还做过魏国的国相,但是魏国还是未能将这位顶级人才长久留住,后来公孙衍去了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大良造,他率军攻打魏国的河西地区,并大败魏军,斩杀8万人,魏军老将龙贾也被其俘虏,这导致魏国占据的河西地区彻底易手,落入秦国囊中。

张仪是魏国贵族后裔,他在鬼谷子处学有所成后,前去找他的同门师兄弟苏秦,但遭到了苏秦的冷遇,这让张仪愤愤不平。在苏秦的暗中帮助下,张仪去了秦国,并在秦国推行合纵策略,以此来破坏苏秦的连横策略,从而帮助秦国瓦解中原六国,使它们无法组成同盟来对抗秦国。

魏章也是魏国人,他到秦国之后,被秦惠文王任命为了庶长,张仪因为欺骗楚国,导致楚国和秦国交恶,楚王联合齐国攻打秦国,魏章、甘茂和樗里疾联合韩、魏两国击败了楚、齐联军。魏章还在丹阳之战,联手樗里疾,击败楚军,斩杀楚军8万余人,俘虏楚军70多位将领。

范雎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但是他因为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来,范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来到了秦国,并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先后出任秦国的客卿和国相,他为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国灭六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蓝图。

尉缭也是魏国人,他著有兵书《尉缭子》,他在秦王嬴政时期任国尉,他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为秦国灭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值得讽刺的是,魏国拥有大量的人才,但大多没能留住,导致他们去敌国后,反而为敌国效力,给魏国造成了灾难,导致了魏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