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曾贴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为最后一份尊严

太监,古代宫廷中被阉割掉的男性,明清两代的皇宫内曾经使用大量的太监和宫女,照顾皇帝和后宫的妃子们的生活起居,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的内监人数过万,这应该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顶峰。到了清朝,太监的数量有所减少,乾隆时期约有2800多人,此后基本都持续2000上下,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还有1500多人。

瑾妃(端康皇太妃)和太监们的合影

1923年6月27日晚,紫禁城内的建福宫突然起火,大量房屋被烧毁,嘉庆皇帝珍藏在建福宫内所有的珍贵的文玩字画和稀世宝物也全部化为灰烬,这让溥仪大为恼火,他怀疑时太监们放的火,原因是有人偷了建福宫的宝物怕被查到。此后宫内有发生了太监行凶事件,因此溥仪经过再三考虑,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下令将所有太监驱逐出宫。

孙耀庭青年:贴身伺候婉容和溥仪

后来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孙耀庭也是在这时也离开待了7年的紫禁城,回到了天津静海老家,但没过多久,端康皇太妃想起了这个曾经侍奉过她的机灵小太监,派人将孙耀庭从老家召回了宫内,在偶然的一次见溥仪时,又被留下开始贴身伺候婉容和溥仪,这时的孙耀庭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因为每一个太监的终极目标都是伺候皇帝皇后。

孙耀庭谈到被溥仪留下时的感受

1924年,冯玉祥倒戈进京,命令鹿钟麟将溥仪等人赶出紫禁城,当然也包括所有的宫女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太监,孙耀庭出宫后继续跟随婉容在摄政王载沣家里伺候,仅仅过了一个月,婉容跟随溥仪去了天津,孙耀庭从此彻底“失业”。

此时孙耀庭没了去处,只能再次回到天津老家,他当了8年太监,对于老家的生活环境根本适应不了,更不用说下地干活了,完全靠兄弟的接济勉强度日,时间一长,连兄弟们也开始嫌弃他,孙耀庭在老家再也待不下去了。

孙耀庭

孙耀庭中年:到太监聚集的兴隆寺落脚

1926年孙耀庭听说溥仪和婉容在天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寻找,试图回到主子身边,好不容易打听到溥仪的住处,门口的警察连门都没让进,他只好到处流浪,生无可恋,无奈最后只能来到以往太监们的终老之地:兴隆寺。

兴隆寺曾经在出了宫的太监们中非常有名,任何一个太监想在这里终老是有很严格的条件的,不仅需要在出宫前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而且还需要在出宫后在这里做四年杂役,同时不准有不良行为才可以最终被“录取”。晚清时期的兴隆寺内大部分都是非常有钱的太监,溥仪赶太监出宫后,大量无安身之所的太监涌入这里。

虽然兴隆寺聚集的都是同病相怜之人,但还是会根据拥有财富的多少分为三六九等,有钱的太监可以花钱雇穷太监伺候,甚至还有在这里娶媳妇的。孙耀庭身无分文来到这里,受到了另一名太监马德清的照顾,才安定下来。

孙耀庭和来访的人合影

孙耀庭晚年:为保留尊严,30年不洗澡

解放以后,兴隆寺成为公共场所,此时全北京还健在的30多位太监全部集中到这里,政府为了接济他们,每人每月发16块生活费,冬天还能多8块煤火费,孙耀庭由于能写会算,成为寺庙里的管理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让孙耀庭不仅工资涨到35块,而且成为全北京寺庙管理组的成员。

七十年代末,孙耀庭从兴隆寺搬到了广化寺居住,没过几年,曾经照顾过孙耀庭的老太监马德清在广化寺去世,耋耄之年的孙耀庭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在世的太监,同时也成为清朝灭亡和太监这个群体从历史上消失的唯一亲历者。

孙耀庭晚年时期,生活上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顾,过得很安逸,但年轻时几天就洗一次澡的他,却在人生最后30年间没有再洗过一次澡,因为他明白自己与正常男子的区别,为了保留最后一份尊严,他只能这么做。

溥杰为孙耀庭的自传题序

作为“活历史”的孙耀庭,上世纪90年代接受了很多人的采访,对于宫中的往事他总是知无不言,并且非常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有作家根据他的自述,写出了《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并找到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弟弟溥杰题序,这让孙耀庭很激动,他说:“真没敢想,二爷能给咱这本书写序。咱过去是奴才呀!这可真是一举扬名天下知啊⋯⋯”

1996年12月17日晚,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在广化寺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94岁。

欢迎关注小辫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