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三国时期哪一场战役比较精彩,那一定要将“赤壁之战”摆在最前面。赤壁之战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合力对抗曹操,以3万军队对抗25万军队,实力相差八倍。它本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如果没有黄盖、周瑜的火烧赤壁扭转局势,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重温赤壁之战
自从曹操打败了北方的袁绍之后,曹操渐渐地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但这离他统一天下,称王称皇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于是,曹操整顿军队,向南征战,决定征服天下。南方的各个势力大多都依附于曹操,甚至有一些人听说曹操就要打过来了,直接向曹操举起了小白旗投降。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江东地区的孙权,以及曾经依附于曹操的刘备。两个人都不甘心屈服于曹操,干脆将各自的军队集结在了一起,共同对抗曹操。
此时的曹操开着战船,带着自家军队一路向南来到了赤壁。而且孙刘的军队逆流而上到达了赤壁。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周瑜紧急召集将领开展会议,最终采纳黄盖的建议,使用火攻计攻打曹操。直到大火熊熊烧起,曹操的军队被火烧得节节败退。
曹操终于意识到自己中了敌人的计谋,但为时已晚。周瑜随后带着军队发起进攻。曹操害怕基业全毁,再顾不上别的,匆匆忙忙带着军队撤回了北方。
这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以3万对抗25万军队获得了胜利。赤壁之战后很多人都记住了周瑜,记住了周瑜的火烧赤壁,但没有人记得为周瑜献上火攻计的黄盖。
黄盖的火攻计+诈降计
面对曹操的25万大军,孙刘军队当然也很害怕。这个时候孙权的部下黄盖提出了一个建议“敌众我寡,建议火攻曹操”。
周瑜本来也有使用火攻计的意向,听见黄盖此言更是不再犹豫。只是如何接触曹操,找到放火的机会呢?黄盖决定以身涉险,向曹操诈降。
黄盖立刻用恳切的语言向曹操发起一封投降书信,曹操没有怀疑。黄盖借诈降的机会,带领若干战船,拉着一船船的柴草以及油,慢慢得接近曹操的军队。
等到距离足够近的时候,黄盖点燃了战船。东南风助力,火势蔓延到了曹操的军队。由于舟车劳顿,曹操为了使船更加稳定、舒适,早已将自家的船都联结在了一起。
却没想到敌人狡猾地用了火攻计,这下真是跑都跑不了了。曹操的军队不是被火烧就是被水淹,不堪一击。周瑜之后的进攻更是使曹军溃不成军。
黄盖放火之后中了箭,不慎落水。吴国的士兵把他救上来之后根本认不出黄盖,随手把他放到了厕床上。还好是昔日部下听出了黄盖的声音,这才把黄盖解救了出来。
(这里的厕床,其实就是马桶,或者是古代坐便器的一种说法。)
不得不说,周瑜与黄盖两个人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如果不用巧计,孙刘军队难以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打黄盖是怎么回事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实这个歇后语也与赤壁之战有关。
《三国演义》中说,黄盖使诈降计,为了赢得曹操的信任,黄盖和周瑜配合演了一戏。黄盖假装和周瑜不和,周瑜打了黄盖50个板子,黄盖便借此机会向曹操诈降。
曹操听说此事,对黄盖投降的事深信不疑,随后黄盖又接近曹操使出了火攻计,帮助孙刘军队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三国志》等正史书籍上,其实并没有记载“周瑜打黄盖”这一件事情。毕竟赤壁之战那么出名,如果周瑜真的打了黄盖,没有必要不往史书上记载。
所以历史上,周瑜没有打黄盖,黄盖也没有用苦肉计。至于曹操为什么相信黄盖肯向自己投降,大概是因为曹操过于自负了。
曹操带着25万军队打孙刘的3万军队,他内心里认为这场战役是一定稳赢的。加上向曹操投降的人本来也不少,再多一个黄盖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说到底,赤壁之战的胜利,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很巧妙。其中发挥了比较大作用的还是要数黄盖和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