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广陵王”陵墓被炸出,比马王堆大18倍,专家:木头就值170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省高邮市经济飞速发展,由于本地矿山资源丰富,因此本地的采矿业非常发达。

1979年,有一次在高邮市湖西天山镇的神居山山区内一个的市采石场进行爆破时,却意外的炸出一个大山洞。工人们探进去一看,山洞里边竟然有一座古墓,工人们旋即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上级派来江苏省的考古专家,文物专家们对此墓地进行了初步的检测和勘查。判断这个墓地的规模极为庞大,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而且内部的布置十分考究,极有可能是古代王公贵族的陵寝。

不出所料,专家们进入古冢之后,察觉到这便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第四子刘胥的陵墓。墓坑内藏有大量的珍奇陪葬品和很多价值千金的文物,非常具有文学考古价值,例如金缕玉衣残片、各类汉朝早期的陶器、玉器等等。

此墓乃是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命名为天山汉墓,也叫广陵王墓。因为刘胥曾受封广陵,是为第一代广陵王。

但是,当专家学者们来到棺木前面却发现这里全部被代表汉代最高等级礼仪的楠木垒成的“黄肠题凑”横木给围了起来,宛如一座金丝楠木做成的小宫殿,气派十足。

后来,专家们将楠木一根根分解下来。外表上,这些楠木光滑细腻,颜色艳丽;在制作工艺上,这些珍贵楠木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腐,足以证明了西汉时的工艺高超。

考古专家们判断,随便一根像这样的楠木最起码也要值2000万人民币,听闻如此,高邮本地人异常惊愕。清点刘胥墓楠木数量时,发现一共有着865根楠木,全部以珍贵楠木制成,折合木材545.56立方米。

根据专家给出的报价,计算出这堵垒墙所用楠木总价可达170亿元人民币。天山汉墓出土的“黄肠题凑”式木椁,与全国出土的十余座同类型墓葬相比,其用料之大、制作之精、结构之严、保存之好,当属罕见惊世之作,一经报道便轰动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