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后宫除了那拉皇后和被追封的孝仪纯皇后之外,乾隆的皇贵妃一共有五位:惠贤皇贵妃,还有没等到行册封礼的这一天就薨逝了,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和庆恭皇贵妃都是后来又追封的,生前身后名副其实的皇贵妃只有纯惠皇贵妃一人。
纯惠皇贵妃苏氏在她成为弘历潜邸的侍妾格格之前,历史对她的记录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是一介平民出生的汉族女子,但是从她的父亲苏召南,还有兄长"鸣凤、崎凤、嘉凤”的名字上可以推测出来,苏家至少也是有文化的家庭,这种家庭出身的女子,哪怕是平民或者是小康之家,他们身上多少都会有端正、柔和、温厚、纯良的气质。不可否认,乾隆喜欢的就是温良恭顺的女人,苏氏就是凭借着自己的睿智和恭顺成功的吸引了弘历的注意。
在雍正十三年五月份,苏氏生下了永璋。在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乾隆即位,苏氏直接被加封为了纯嫔。乾隆二年,乾隆大封后宫,纯嫔又被加封为纯妃。在乾隆独宠富察皇后的日子,没有显赫背景的纯妃要想在后宫当中得到皇帝的恩宠好,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她也明白皇帝喜欢的就是她的温良恭顺。所以无论在后宫之中还是帝王面前,她做的总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因为除了温良恭顺,她更懂得审时度势,再加上几分小心与隐忍。
乾隆八年,她生下了皇六子永瑢。乾隆十年,纯妃被加封为贵妃,并且在同年生下了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此时的纯贵妃看起来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后宫的地位日趋稳固,她甚至自己也想有子女的加持她日后的生活应该是更加的顺风顺水。然而乾隆对她的这份恩宠总显得是若即若离,缥缈不定。在乾隆心中,纯贵妃所得到的一切不过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恩赐。
乾隆十三年,由于最心爱的富察皇后的崩逝,使得乾隆皇帝悲痛万分,情绪极不稳定。在孝贤皇后的丧仪上,乾隆发现大阿哥永璜还有皇三子永璋对待嫡母的去世丝毫没有哀慕之愧,于是大发雷霆说这二人不识大体,他当着诸位王公的面严正声明:"朕百年之后,皇统此二人断不能承继!乾隆甚至说出了,朕念父子之情不忍杀伊等,伊等当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此时的永璋不过只有十三、四岁,由于受到乾隆的恫吓,永璋从此之后变得惶恐与抑郁,这也让他的母亲生母纯贵妃开始渐失恩宠。其实从纯贵妃在乾隆十年生下和硕和嘉公主之后,她在后宫已经没有了生育记录。
由于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的去世,继皇后的人选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论资历、论子嗣、论荣宠,纯贵妃都是绝佳的人选。然而即便她头顶东珠,无奈他没有家族的庇护,前朝、宗室怎会容忍一个卑微出身的汉族女子成为大清的皇后。于是,毫无争议的娴贵妃成为了下任的皇后。此时的纯贵妃心中已然明白,纵然自己可以用温良恭顺能取得皇帝的片刻欢心,然而自己无法左右的就是自己卑微出身的无奈。
富察皇后离去之后,乾隆性情大变,对待后宫的态度也开始变得阴晴不定。在他眼中,他和纯贵妃恩爱如初,殊不知这种感情已经略显微妙。在纯贵妃看来,帝王给的这般荣宠一边是柔情,一边是毒药。两个儿子,一个因为受到恫吓而郁结缠身,另外一个出继降袭,唯一的女儿和硕和嘉公主虽然指婚给了宠臣傅恒的儿子福隆安,但是在乾隆看来这是恩赐,在她看来犹如施舍。
乾隆二十四年八月,纯贵妃在避暑山庄一病不起。乾隆下令让永璋带领侍卫护送纯贵妃回京,而自己却起驾木兰围场。乾隆二十五年,纯贵妃被加封为皇贵妃。在四月十一号这一天行册封礼,成了名副其实的皇贵妃。可是只做了八天的皇贵妃,她便病逝了,享年四十八岁。乾隆给她的谥号是"纯惠”,按照满语中的注解是"纯”是纯洁,"惠”是给予恩惠。即便乾隆在她薨逝之前让她了却心中夙愿看到了子女完婚,即便在她薨逝之后为她逾制所建陵寝,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在这个"惠”字面前都已经被遮掩殆尽,可能乾隆更需要的就是犹如她最初的封号一般温厚纯良吧。
"万八千朝倏欲过,重华旧侣剩无何。大都五十还期百,了识愁忻更历多。"乾隆在唯一提到纯惠皇贵妃的这首御制诗里,此时五十岁的乾隆感慨最多的并不是对纯惠皇贵妃的思念,而是自己的岁月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