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5月,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为了尽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兵2万,由扬州出师北伐。
这支部队尽管人数不同,但清一色的是广西出来的老兵,其信仰之坚定,斗志之顽强,皆非后来加入太平军的其他地域的人所能相比。
到1853年9月,这支孤军远征,长驱六省的太平军北伐军,由于后援无继,已成强弩之末的他们在面对清王朝1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缺衣少食的北伐军攻克了天津静海,并在此与清军展开了气壮山河的百日攻防战。
面对太平军的不利局面,经林凤祥与李开芳议定,林凤祥、李开芳决定率军去攻占易守难攻独流镇,然后依托木城、堑壕等工事顽强的与清军作最后的殊死搏斗。
独流镇位于南运河畔,是南北水陆之要处所在。李开芳进入独流后,立即命人筑木城,挖堑壕,建望台,埋地雷,竖木桩,并以盐包、黄土加固防御工事,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堡垒。
清朝方面,为了彻底消灭太平天王国北伐军,这次是动了大血本了,光正规军队就达数万人,另有天津团练27000人配合作战。
其中以胜保率领的2万多人围困独流,还有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万余人屯兵王庆坨,随时准备策应胜保军的进攻。
为了尽快拿下独流消灭李开芳部,胜保这次特意携八千斤到万斤的重炮来攻独流。
虽然胜保的重炮威力惊人,也给太平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由于英勇善战的太平军将士依托有力的工事巧妙反击,多次击退前来进攻的清军。
1853年12月23日,胜保在久攻独流不下的情况下,决定亲自带领500精兵来到独流西北子牙河窥视太平军。
胜保的行动引起了李开芳的警觉,立即派人以疑兵百余人以佯败引诱胜保,当胜保率人逼近木城时,只见数百名太平军杀了出来。
当先杀来的是太平军伍卒王小勇,清副都统佟鉴不知其悍勇无敌,挥刀向前与之搏斗。
两人只交手一合,佟鉴的刀就被王小勇一刀击飞,还没等佟鉴反应过来,王小勇抢先一步,一刀就将佟鉴拦腰砍为两段。
天津知县谢子澄见状,目瞪口呆的他当时就吓得大小便失禁,连转身逃跑的劲都没有,亦被王小勇向前一刀砍掉了脑袋。
此战太平军共斩杀清军200多人,同时还缴获了清军八千斤的重炮四尊还有火药。
这场胜仗极大的鼓舞了太平军的斗志,更使胜保因损兵折将遭到了咸丰帝的痛斥。
此战过后,清廷改用僧格林沁主持前方军务。这僧格林沁是晚清时代满洲、蒙古八旗少见的名将,他一上任就改变了原来胜保的打法。
僧格林沁对付太平军的战术是:采用长围久困之策略,在独流周边筑临时炮台一步步的逼近太平军。
僧格林沁这一战术果然奏效,尽管太平军将士以“冰车”(一种木制战车,外围泼水,下置铁轮,可以快速在冰上行走)对付僧格林沁的进攻,但由于太平军将士都是南方人,因此上每日非战斗减员非常多。
李开芳见再坚守独流等待援兵已无可能,因此上他在1854年2月5日率部突围而去。
在突围途中,尽管太平军沿途丢弃大量的物品迟滞清军的追击,但在风雪交加中,依然有部分将士因冻伤行走不便而被清军杀死在淤泥中。
虽然太平军在独流一战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这场胜仗确实是太平天国北伐军由进攻转为防御的转折点,尽管此战太平军给清军一定的打击,但由于没有及时突围而去,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但不管怎么说,太平天国北伐军以疲惫之师,在独流与4万以上之清军整整周旋百日,其战斗力之强悍为当时之罕见。
然而,由于林凤祥、李开芳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以为杨秀清会派援军来支援自己,所以在天津一带停留太久,从而错失了突围回归天京的最佳时机,这为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由于林凤祥、李开芳的坚守天津待援的决定,牵制住大量的清军,这也为太平军西征部队减轻了不少压力。
在太平军坚守独流的百日中,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冒着严寒,从缺粮到断粮,再到靠树皮、马革充饥,当清军沿着独流镇外构筑十八座炮台,完成对独流的合围时,林、李两人依然顽固的坚持杨秀清直捣燕京的指令,从而彻底葬送了全军回归天京的大好机会。
尽管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最终覆灭了,但其给清王朝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诚如英国友人呤俐所说的那样:太平军“以英雄的气概进攻敌人,最后又以英雄的气概进行退却,形成了近代战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