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蒋介石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能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突

自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便以奉行军事优先为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而在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军费更是缩减了40%,这引起了职业军人的不满,于是他们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以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石原莞尔为首的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

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会议,首相田中义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折呈给天皇,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在奏折中写道: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向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国策已经充分暴露,只是当时国人并没有察觉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其中也包括正在国内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蒋介石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经过两年的苦熬,日本经济并没有任何起色。等到了1931年时,已经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维护统治,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侵华战争,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

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蒋介石依然没有意识到山雨欲来,反而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突。

马首是瞻

自从蒋介石掀起北伐战争之后,国内的诸多军阀几乎尽皆被他收拾了一遍,只是蒋介石并没有真正地征服他们,而是沉醉于明面上的效忠。

北伐军一路向北之时,原本占据着北京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只得选择暂避其锋芒,卷铺盖返回奉天以自保。

可是在回奉天的路上,却被日本人炸成重伤,回到奉天大帅府后不久便不治身亡,身为长子的张学良就此开始执掌奉军

蒋介石占据北京之后,担心蒋介石会武力谋求东北,便在得到蒋介石的许诺后,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服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选择表示极大的宽慰,自此之后,张学良只能服从蒋介石的各项命令。

尤其是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横扫各个军阀,让张学良更加没有了抵抗的勇气,毕竟他的野心不大,只想守着东北那一亩三分地。

1931年,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剧变,蒋介石所遇到的麻烦事则接踵而来。

只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不久之后,他将犯下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错误。

对日政策

1931年9月11日,蒋介石接到张学良的急电,询问他该如何对付日本人。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意识到了不妙,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已经开始有了动作,他必须要拿出对策来。

蒋介石接到张学良的急电后,向他下达了避免与日本人发生任何冲突的命令。

仅仅一周之后,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

随后,他们布置假的现场,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随即日本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

万分焦急的张学良再次发电请示蒋介石:

我该怎么办?

蒋介石的回答很明确:

为了避免这一事件的任何扩大,必须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

东北沦陷

张学良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之后,随即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下达指令:

所有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由于这一荒唐的不抵抗命令,北大营守军被不及十分之一的日军击溃。

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因此而心生仁慈,反而向奉天发动进攻,不到一天的时间,日军便占领了奉天等附近的18座城镇。

在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

山河沦陷,国人痛哭,而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日本的亡我之心。

蒋介石之所以对日本这般退让,是因为他早已经对解决军事问题的顺序做出了决定:

先消灭国内的反对力量,然后在对付外国的侵略者。

即便在后来,蒋介石意识到了日本人的企图,他依然坚持自己既定的决策——攘外必先安内。

不可否认,蒋介石是想过抗日,但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国必须统一在他的领导下,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抗日之事就免谈。

等到五年之后,张学良逼了蒋介石一把,这才让他改变了解决军事问题的先后顺序,只是他已经在国人的谩骂中失去了民心。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中华民国史》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