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阳子弟的野心】

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独自立于武陵城头,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位南阳世家出身的武陵从事,此刻正凝视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辗转而来的密信——"关将军败亡,荆州易主,然汉中王必不弃忠义之士。"竹简边缘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却浑然不觉。

"兄弟!"身后传来裨将军习珍的脚步声,"五溪蛮首领已应下盟约,只要三日后举火为号,五千蛮兵便翻山而来。"

樊伷转身,见习珍甲胄未卸,眉宇间尽是风霜,不由想起半月前两人在密室中的密谋。当时他将酒樽重重砸在案上:"孙吴夺我荆州,杀我同袍,此仇不共戴天!若能献武陵于汉中王,必能换得荆南七郡同举义旗!"

【潘濬献策·侏儒一节的隐喻

建业宫阙内,孙权摩挲着案前急报,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阴影:"诸位以为当遣多少兵马?"

阶下老臣颤巍巍出列:"武陵蛮夷骁勇,非万军不可..."话音未落,治中从事潘濬已越众而出:"五千足矣!"

紫檀香炉青烟袅袅,潘濬的声音如金石相击:"臣昔在荆州时,樊伷曾大宴宾客。日过正午,庖厨竟未备黍稷,十数名耆老拂袖而去。"

他唇角勾起讥诮,"此等连飨客小事都安排失当之人,何堪军国大事?"孙权拊掌大笑,案上铜爵中的酒液泛起涟漪:"你洞若观火,便以五千精兵相托!"

【风雨欲来·盛筵难再的宿命】

武陵城内,樊伷正与蛮族酋长对饮。漆耳杯中的醴酒泛着浑浊,他强忍喉间不适一饮而尽:"待得汉中王旌旗东指,五溪儿郎皆可裂土封侯!"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骚动。亲兵踉跄闯入:"潘...潘濬已过沅水!"

樊伷手中铜爵当啷坠地。他想起三日前那场仓促的誓师宴——本该烹煮的牛羊仍在城外散养,说好巳时集结的乡勇午时方至半数。此刻帐外北风呼啸,竟与当年让宾客空腹离席的那日寒风如出一辙。

【枭雄末路·孤城落日余晖】

腊月十七,潘濬大军如黑云压城。樊伷立于城楼,看城外吴军阵列森严,忽闻身后传来习珍怒吼:"蛮兵为何还不来援!"他惨然一笑,终于明白那些歃血为盟的酋长,早被潘濬用盐铁之利收买。

"放箭!"最后的抵抗持续不到半日。当樊伷持剑退至府衙时,庭中那株他亲手栽种的银杏正在烽烟中燃烧,金叶化作灰蝶纷飞。潘濬的脚步声自廊下传来,他最后望了一眼西南方——那里是白帝城的方向。

【青史余音·成败皆付笑谈】

三个月后,潘濬返建业复命。孙权把玩着缴获的樊伷印绶,忽然问道:"若当日真遣万军前往,你可能速胜?"潘濬躬身:"兵贵精不贵多。樊伷空有辩才而无实务,纵有十万大军,也不过是..."他顿了顿,拾起案上酒樽,"如同此杯,看似盛满,实则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江风穿堂而过,卷起几片未燃尽的竹简,依稀可见"克复中原"的墨迹。千里之外的武陵深山中,某个侥幸逃脱的部曲正将樊伷残破的帛书埋入黄土,纸上"匡扶汉室"四字,渐渐被春雨晕染成模糊的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