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我国最后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在她奄奄一息之际,众人都不禁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但慈禧硬是撑着最后一口气又干了六件不好的事,而且这六件事至今还被老百姓骂!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上几乎算得上是臭名昭著的人,临死前的遗言,竟让后世人听了哭笑不得?
那么这六件事是什么?这六件事背后又藏着什么猫腻?那句可笑的遗言又暴露了她怎样的心思?
不想放手的权力
权力这个东西,是慈禧一生都在追求的,就连临死前她最怕失去的也是权力。
当她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撑不了多久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一个残酷的问题。
当时的光绪帝才38岁,万一自己一闭眼,那自己辛苦抓在手里这么多年的权力不就得交给光绪帝了。
而且自己走了,自己留下的那些人就没有人撑腰了。如果光绪帝到时候新账旧账一块算,那自己的这些人不都得到地底下跟自己做伴去?
一想到这儿,慈禧脑子里闪过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而紧随这个不好念头的,是一个恶毒的想法。
于是,在她离世前的一天下午,正当盛年的光绪帝突然“病逝”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紫禁城上下一片哗然。
御医甚至都没来得及细看,慈禧就给光绪下了一个“病逝”的结论。
慈禧都发话了,也就没有人敢质疑了。
不过真相或许虽然会被暂时地掩埋,但却不会不到来。
几十年后,考古学家对这件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惊人的发现。这位“病逝”的光绪帝,体内可能含有毒药。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似乎是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相。难道光绪帝的死与慈禧有关?但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慈禧对光绪不存在怜悯。
她知道,如果自己死在光绪帝之前,光绪帝一旦大权在握,自己的“辛苦经营”立马灰飞烟灭,慈禧当然不允许这种事情出现。所以,她很有可能先送光绪帝上路。
送走光绪帝后,慈禧也没有闲着。
她立刻召见了醇亲王载沣,硬把3岁的溥仪推上了皇位。
此时的大清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革命党蠢蠢欲动,这时候让一个吃奶的娃娃当皇帝,对江山社稷那可真是百害而无一利啊?
可能有人会说,溥仪的父亲载沣可以当摄政大臣辅佐溥仪啊。
那么问题又来了,载沣虽然是想振兴清廷的,但奈何他只有一个摄政王的虚名,实际大权还在慈禧的亲信手里。
所以载沣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可怜的小溥仪在啥也不懂的年纪,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慈禧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还让他背负上了许多骂名。
你说慈禧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她当然知道,但是比起江山社稷,她更在意的是皇位上的是不是自己的人,大清是不是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和自己的私利相比,大清社稷和黎民百姓又算得了什么呢?
除了权,让慈禧着迷的还有“钱”。
奢靡一生的习惯
慈禧这辈子,就没过过一天穷日子。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金银珠宝里堆砌起来的人生让慈禧临死前还惦记着两件事——自己的陵寝和私房钱。
据载,在慈禧马上要咽气的时候,她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催问内务府:陵寝的工程……银子够不够?
在她说这话前,众人看到慈禧老佛爷挣扎的样子,还以为她有什么大事要叮嘱。
结果人家到死惦记的,还是只有自己。
要知道,她的定东陵到她死的那年,已经修了十三年了。
先不说花了多少银子,就单论陵寝中用的那些黄花梨木,就从云南运了整整三年。
加上地宫里的金丝楠木,这都是能和黄金相媲美的贵重。
还有那些精雕细琢的汉白玉栏杆,一个工匠要雕上半年之久。
给她修建陵寝的时候,大清朝的国库已经没钱了。
当时的清朝穷到什么地步呢?
前线的将士连棉衣都穿不上,可她为了死后的排场,硬是挤出这笔钱。
所以,她的定东陵早就修得金碧辉煌了,甚至奢华程度都超过紫禁城不知道多少倍了。
但她老人家还是不放心,一个劲儿让内务府再往里多塞点宝贝,生怕自己死后住得不舒服。
不过慈禧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她辛辛苦苦带下去的这些宝贝,都在未来让孙殿英充作了军饷。
这也算是她给革命事业做的一点奉献吧。
不过还有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充分体现了慈禧“守财奴”的本质。
据传,在她死前,她紧抓着心腹太监李莲英的手叮嘱道:我那些体己钱,务必收好,别让朝廷的人知道。
慈禧死后,李莲英充分发挥了他心腹的作用,连夜让人把这些财宝运出了宫。
民间传言,李莲英把这些财宝有的藏在京郊寺庙的地窖里,有的塞进亲信家里,还有的直接埋在了自家宅院底下。
不过这也只是民间传言,这些财宝具体在哪,大清亡后,就不得而知了。
表里不一的策略
安顿好自己的事情,慈禧终于想起来她对大清的“责任”了。
于是乎,慈禧在死前又把她最擅长的事情重温了一遍——见风使舵。
她让内务府找了一些说高档不算高档,说低档也不算低档的礼品送到了各国的公使馆上。
然后让传话的人替自己转达:希望我死后各国大使能“照拂我大清”,愿大清和各位友邦友谊长久。
看到这,或许有的人会为慈禧最后存在的良心而感到欣慰。
但谁能想到,刚送完礼,慈禧扭头就对载沣说:洋人没一个好东西,迟早大清得收拾他们。
这个反差直接给载沣整无语了,他只能附和慈禧说:太后老佛爷说得对。
做完这件事,慈禧真的就算是大限将至了。
她死的前一刻,外边的阳光透过窗子打在她的身上,那是她最后一次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她闭上眼睛回想起了她这跌宕起伏的一生,心中满是感慨。
从年轻时的一个小贵人到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这条路太长太苦了。
她使出最后的力气向身边人招了招手:我死之后,不允许出现女人干政、涉政或者垂帘听政的情况,女人当家太累了。
结果此话一出,周围人愣在原地了。
或许大家心里都在想,合着你把啥事都干了,尝到甜头了就不让别人干了。
现在想起老祖宗家法了,早干什么去了。
不过碍于当时的形势,这些吐槽的话也没有人敢说出口。
不过慈禧死后,她这句遗言,却让后人笑掉了大牙。
这不是摆明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结语
慈禧对光绪狠心,后又将溥仪拉进权力的斗争,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还始终惦记着自己的陵墓与钱财,自然是忘不掉这辉煌的一生。
即便是她还有点良心,想要用钱平息清朝的威胁,也依旧没挽回清朝的衰亡。而不让女子参政,或许是她的私心,不想要让其他人站在跟自己一样的高度。
慈禧的一生充满着矛盾,是强权者,也是亡国祸首,更是时代悲剧的缩影。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的故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