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清朝摇摇欲坠,全国乱成一锅粥,沙俄瞅准机会,暗中鼓动外蒙古高层闹独立,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带头,喀尔喀蒙古四大王公一呼百应,宣布成立“大蒙古国”,还联合俄军把清朝的库伦办事大臣赶跑了。
可就在这分裂的狂潮里,有一个蒙古部落站出来说“不”!他们是外蒙古西部的杜尔伯特部,领头人噶勒章那木济勒宁死不从,誓守科布多,硬是跟分裂势力干了一仗。
沙俄的阴谋
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得大清江山摇摇欲坠,外蒙古这片160万平方公里的漠北之地,也被卷进了乱局。
沙俄早就盯着这块肥肉,从19世纪起就没少干侵吞中国领土的勾当,清朝一乱,沙俄立马找到机会,怂恿外蒙古的高层搞分裂。
领头的就是八世哲布尊丹巴,外蒙古的活佛,身边还有喀尔喀蒙古的四大王公——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三音诺颜部。
这帮人一拍即合,12月宣布成立“博克多汗国”,自称“大蒙古国”,公然跟清朝对着干,他们还联手俄军,包围了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的驻地,缴了清军的械,把人全赶了出去。
这事儿说起来,沙俄是外因,内部矛盾也是推手,外蒙古跟清朝的渊源得追溯到康熙年间。
1691年,康熙搞了个多伦会盟,把喀尔喀蒙古正式拉进清朝版图,雍正十一年又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着外蒙古的军政大事。
可外蒙古跟内蒙不一样,内蒙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归顺了,清朝直接派官治理;外蒙古却保留了世袭札萨克制度,给了当地王公不少自主权。
这制度到清末就成了分裂的隐患,喀尔喀蒙古的王公们仗着沙俄撑腰,胆子越来越大,他们甚至联名给沙皇写信,求俄军出兵,还收了沙俄的枪炮、军火和顾问,摆明了要“单飞”。
反观杜尔伯特部所在的科布多,情况又不同。科布多直到1761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后,才正式划归外蒙古,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跟喀尔喀蒙古比,科布多晚加入清朝版图,民族成分也复杂,有厄鲁特蒙古和乌梁海诸部,跟喀尔喀蒙古不是一路人,甚至还有世仇。
这历史渊源,让杜尔伯特部在分裂大潮里选择了另一条路,沙俄的阴谋点燃了外蒙古的独立火苗,可杜尔伯特部的硬骨头,却让这场分裂多了几分悲壮的注脚。
科布多的孤城
外蒙古东部的喀尔喀蒙古闹得热火朝天,西部的科布多却像一座孤岛,杜尔伯特部的王公噶勒章那木济勒,出生于1854年,光绪年间就被封为左翼副将军,赏三眼花翎,算是清朝册封的五大蒙古王公之一。
到1911年,他快60岁了,头发花白,可骨子里那股忠义劲儿一点没减,当喀尔喀四王公在库伦跟沙俄眉来眼去时,噶勒章那木济勒旗帜鲜明地站在清朝这边,听从科布多参赞大臣溥润的号令,誓死守住这片土地。
科布多这地方,战略位置可不简单。它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扎萨克图汗部,西北跟俄国接壤,地盘大得吓人。
可1911年,分裂势力已经占了外蒙古大半江山,科布多跟内地的联系被切断,成了一座孤城。
溥润手下清军不到300人,面对沙俄撑腰的外蒙古军队,简直是蚂蚁撼大象,噶勒章那木济勒没退缩,他跟溥润一边召集杜尔伯特部的蒙古士兵,硬是凑出千把人,一边派人偷偷跑去新疆求援,盼着能搬来救兵。
1912年春天,分裂势力先拿下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几乎没怎么抵抗就投了。得势的外蒙古军队立马掉头扑向科布多,以为这小城手到擒来。可杜尔伯特部的战士愣是拼了命,守城战打得异常惨烈。
新疆的援军虽然来了,却在半路撞上外蒙古的埋伏,全军覆没。更阴险的是,沙俄玩起了“调停”的把戏,派人忽悠溥润,说愿意居中劝和,别再打下去了。
溥润信了鬼话,开城迎接“谈判使者”,结果俄军和外蒙古军队一拥而入,直接控制了科布多。
1912年8月,科布多沦陷,溥润和700多清朝官员、商人被驱逐,噶勒章那木济勒的抗争,像风中残烛,摇摇欲灭。
察哈尔部在清末选择归顺民国,保住了地盘和地位;杜尔伯特部却因孤立无援,成了清朝末年的最后尊严。
被历史遗忘的忠诚
科布多沦陷后,噶勒章那木济勒彻底没了回天之力,分裂势力变本加厉,驱赶中国商人,烧毁城市,科布多成了一片废墟。
杜尔伯特部虽然没参与这些暴行,可独木难支,噶勒章那木济勒的心血付诸东流。1913年,这位60岁的王公郁郁而终,有人说他是被气死的,有人说他至死都没放弃对清朝的信念,无论真相如何,他的离世,标志着外蒙古再无反对分裂的声音。
接下来的历史,像一场无情的洪流。民国政府上台后,袁世凯多次喊话外蒙古取消独立,可分裂势力仗着沙俄撑腰,压根不理,还在1912年底私签《俄蒙协约》,让沙俄拿走了开矿、修路、经商的特权。
外蒙古的独立步伐越走越远,苏联上台后,更是搞起了“苏式改造”,把所有反对独立的人清理得干干净净。
到了1945年,外蒙古搞了场走过场的“公投”,披上“合法”外衣,彻底独立,民国政府为了换苏联出兵打日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更让人心寒的是,独立后的外蒙古,为了强化“国家认同”,大搞仇华教育,把当年反对分裂的杜尔伯特部,硬生生写成了历史书里的“反面角色”。
噶勒章那木济勒的抗争,成了被刻意抹去的记忆。对比清末其他少数民族的遭遇,比如回部在准噶尔战争后归顺清朝,保住了文化和地位,杜尔伯特部的结局格外悲情。
参考资料:
《外蒙古独立始末》 百科知识 2011年12月1日
《晚清与民国时期卫拉特蒙古史实考辨》 西部蒙古论坛 2016年
《国民政府派员观察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始末》 钟山风雨 200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