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刘邦正式外出创业。
刘邦的创业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他的老婆、孩子、父母等家人,刘邦就没法带在身边,而是留在了沛县老家。
但是当时兵荒马乱,刘邦的创业性质又很容易招惹麻烦,所以刘邦对家眷自己待在沛县也不太放心,于是他就安排了一个叫审食其的负责在老家看护家眷。
这个审食其的出身,在史书中没有什么详细记载,再从刘邦没有把他带着创业看,审食其当年在沛县,应该就是个只配给刘亭长拎包的小弟,家里也没啥背景。
据相关史料记载,审食其在沛县照顾刘邦家眷的时间,大概是接近四年。
公元前206年左右,天下大势基本明朗,刘邦在明面上接受了项羽的安排,去了蜀地。
不过不久之后,刘邦就趁着项羽四处平乱,杀出了蜀地。
刘邦一旦杀出蜀地,就意味着和项羽成了敌人,而刘邦的家眷此时还在沛县,因此刘邦赶紧安排人去接家眷,防止他们成为项羽的人质。
就在刘邦派人接家眷的过程中,项羽这边也动手了,而且因为地利的原因,项羽比刘邦先一步,“接”走了刘邦的部分家眷,而刘邦则接走了吕后的大闺女和嫡长子刘盈。
不过刘邦当时的面临的情况比较危急,随时可能被项羽追杀,刘邦为了自己能加速遁逃,曾把吕后的俩孩子还扔下车,后来是大将夏侯婴,又把孩子给捡了回来。
而此时的吕后已经成了项羽的俘虏,本有机会逃走,但却留下陪吕后的正是审食其。
刘邦当年差点就被项羽给办了,但是刘邦却绝地逢生,并慢慢的积蓄起力量,后来在韩信等人的协助下,还打的项羽只能同意和谈。
既然是和谈,那么再扣留吕后和审食其等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吕后等人就被还给了刘邦,而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03年。
也就是说,刘邦和吕后分离的六年多时间里,都是审食其在替他照顾、陪伴吕后,而刘邦此前在战场上对吕后子女的狠心,以及对新欢戚夫人的宠爱,吕后应该也有所耳闻。
在这种情况之下,吕后和审食其的关系又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
公元前199年,赵王张敖向刘邦献的美姬,虽然已经坏了刘邦的骨血,但是因为张敖谋反事败,而遭连坐入狱,这时这名美姬的弟弟,就开始找门路救姐姐。
正常情况,他最终要找的人应该是刘邦,因为明面上,只有刘邦才能决定他姐姐的生死,但是他却知道,当时真正能决定刘邦决策的,其实是吕后,那么他又该找谁去说服吕后呢,这个人自然是要深受吕后宠信的人。
史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审食其。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刘邦死了以后,吕后自然会急着安排后事,这后事不是白事,而是政事,这种重大且机密的事,吕后应该找谁商量呢,是自己吕家的人,还是曾和她联手杀韩信的萧何呢?
史书中给出的答案仍然是审食其。
众所周知,史官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因为有些事不能明说,且又不能不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用非常隐晦的写法,让有心人有理由的去推断真相。
司马迁虽然没有明说审食其给刘邦戴了绿帽子,但是看过《史记》的人,恐怕都会得出这种结论,明朝的大家冯梦龙就曾在他的《情天宝鉴》中,公然写道:
刘项争雄,太公与吕后常在楚军中为质,舍人审食其从焉,后因与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