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明大义 儿子勇担当:“陈母问勇”家国情怀为什么感动许多人

陈母问勇

一、 “陈母问勇”:家国情怀感动天下

2020年6月15日,解放军和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激烈肢体冲突,战士陈祥榕和营长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

部队问陈母:“有什么困难?”

英雄陈母只说了一句话:“吾儿勇否?”三军齐答:“勇冠三军!”。

陈祥榕用自己的英雄行动,完美地践行和诠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壮言,展现了伟大的家国情怀!

“陈母问勇”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却体现了陈母的深明大义和一位母亲伟大的爱国深情。

三军回答“勇冠三军!”,则体现了广大官兵对陈祥榕英雄行为壮举的广泛认同,并化为激励前线将士保家卫国的热情。

同样,“陈母问勇”也在网络和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陈母问用”的英雄故事和烈士陈祥榕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起成为2024年度广为流传的热词,也是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孟母三迁

二、孟母三迁:培育一代大儒

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把孟子培养成为一个贤良贤能的人,曾经三次搬家,最后选择居住在学校附近。孟子在学风炽热的环境里,整日耳濡目染,最终成为一个知礼节、懂礼貌、守秩序、爱读书、有思想的伟大儒者,被人称为“亚圣”,成为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大圣人”。

三国演义:徐母大义

三、徐母大义:母亲以死明志,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三国时期,曹操听闻徐庶足智多谋,很想让徐庶帮助自己出谋划策、辅佐自己,可是徐庶屡屡不去。为了要挟徐庶,曹操就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掳到许昌。徐母深知知刘备乃汉室宗亲,为人仁德,曹操不过汉室奸贼。她深明大义,毅然自杀,以死明志,坚定徐庶信念,激励儿子坚守正义,不被曹操利用。

徐母骂曹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后来徐庶虽被强制留在曹营,但徐庶终其一生,也没为曹操出过一个主意。这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来历。

岳母刺字

四、岳母刺字:培养宋朝一代抗金名将

宋朝时期,岳飞的母亲姚夫人也是一位深明大义、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面对金国的入侵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他教育岳飞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用绣花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儿子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岳飞谨记母训,亲书“还我河山”,勇敢奔赴抗金前线,屡建奇功,最终成为宋朝一代抗金名将。

五、葛母送子:儿子效死疆场,母亲一恸而亡

清朝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侵犯定海,当时定海总兵葛云飞正在家中服丧,接到清廷起复任命葛云飞抗击英军时,葛云飞的母亲教育葛云飞:“好男儿志在疆场,国家有难,自当以死相报!”葛云飞急赴前线,与英军殊死搏战,最终身中40余弹,壮烈牺牲。葛母闻讯,称赞儿子好样的,自己也一恸而亡。

家国情怀

在我国历史上,孟母、徐母、岳母、葛母、陈母,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虽然都是女性,但是她们却同样都是深明大义、富有家国情怀的伟大母亲,同门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我们这个民族、为我们国家培养出了一代代贤良贤能、正直正义、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贤明和英雄人物。

“母亲明大义,儿子勇担当”,从历史上看,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伟大精神传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良精神的传承,我们的国家才屡经磨难而不断崛起复兴,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