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刘邦开创大汉,你看他在楚汉之争都干了啥?每日巧用3招奇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


提起刘邦,他的人生经历既威风又励志。刘邦,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


然而,他一没文化,二没雄才,流氓地痞出身的他,为何能打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豪取江山,刘邦靠的从来不是硬闯,而是这三招奇谋。



1、用人之妙,存乎一心


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咸阳,驻军霸上,曾有一部很火的小说叫《白鹿原》,讲的就是在陕西省西安市发生的故事,而当年的霸上就在此地。


赵高杀死了秦二世,太子子婴继位,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主动投降。


攻破秦王朝的宫墙,“好酒及色”的刘邦想到数之不尽的好酒,后宫中的三千粉黛,刘邦两眼放光,当即决定今晚就住这了。


身边的手下樊哙,连忙制止,好言相劝:“主子,这里可万万住不得啊,军营才是我们该住的地方啊”


这会儿的刘邦哪听得住劝,意志坚定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徭役,看见秦始皇出行时的霸气场面,长叹道:“作为男人,就该像秦始皇一般”。


这时,身边的张良看不下去了,言语晓谕利害,动之以情:


“沛公啊,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暴君,而天下苦秦久矣,这里就是暴君住的地方,你想住在这里,难道你也想成为像他一样的暴君吗?”


张良的一番话,虽然不中听,但一瞬间就把刘邦从自甘堕落的泥潭里拉了出来,刘邦幡然醒悟,当下退出秦宫,还军霸上。



再有定力的人,都容易被眼前的胜利所诱惑,况且刘邦本就不是什么圣贤之人。


刘邦之所以能一路保持清醒,最终还当上了皇帝,取决于他用人的智慧。


相较于对手项羽的手下尽是溜须拍马之人,而刘邦的人才储备精良,大都是敢说真话之人,刘邦的也能做到用人不疑,接受忠言逆耳。


萧何月下追韩信,建议刘邦取天下,先要留下韩信,刘邦听进去了,最后韩信成为开国的第一大功臣。


在楚汉相持阶段,张良又提出联合英布、彭越,共同对抗项羽,刘邦采纳取得全胜。



连刘邦都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要说在营帐之中谋划策略,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负,这点我比不上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这点我比不上萧何;


统帅百万大军,每战必胜,每攻必克,这点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啊。


而这些人缺一不可,便是刘邦取得胜利的主心骨。



2、学会低头,转危为安

刘邦攻下咸阳后,有一个谋士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沛公,当务之急,要把守函谷关。函谷关威中原地区进军秦地的要塞,只要你把守住函谷关,秦这块地方就是你的了”。


刘邦一听,很有道理,马上派兵驻守函谷关,而这时刚攻下北方的项羽一路打到函谷关,却发现刘邦军队在此,项羽根本进不去。


刘邦军队根本不敌项羽,函谷关三两下就被打开,而项羽的军队一路达到了鸿门。




这样的形势本就对刘邦不利,偏偏刘邦军队里还出了个叛徒曹无伤,他跑去向项羽禀报,说刘邦这个人太坏了,跑到秦王宫中,夺取金银财宝,在关中称王。


项羽这个西楚霸王,哪受得了这个,当场勃然大怒,二话不说,就准备拿下刘邦。


刘邦的兵力1万人,项羽40万人,这哪是项羽的对手啊。


好在项羽派了奸细曹无伤,刘邦这也有一个通风报信之人,他便是项羽的叔叔项伯,张良与项羽叔叔是故交。


最终,项伯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自己侄子面前解释了好一番,又是对刘邦极尽美言。


项羽这才消了出兵的心,但项伯还是提议刘邦要亲自上鸿门给项羽请罪。


就这样,第二天,刘邦带着100多骑兵赶到鸿门,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饭局就此诞生。


刚进门,刘邦隔着老远,就开始给项羽行礼,委屈地说道,我与大王一同干秦朝,昔日里我们曾是统一战线的队友,您河北,我在河南,我是想都不敢想,竟然先一步破秦。


项羽见刘邦将姿态放得如此卑微,便也放松了警惕。


接着,刘邦又说,我们两个人的误会,全是因为有小人在你面前进献谗言,恶意想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可委屈了。


这话一说,项羽念在旧情,还有些感动。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来自《史记》)


而项羽一旁的范增看着主子完全被软化,只得在一旁干着急,于是,他找来了项庄,席座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时,张良拼命给项伯使眼色,项伯马上起身,同步舞剑,用身体护着刘邦,张良趁机走出帐篷,找到樊哙。


五大三粗的樊哙走进大帐,打断了这场潜藏杀机的舞剑,最后用“彘肩斗酒”解救了刘邦。



刘邦能在这场已是死路的局面,脱身而出。后人常常归咎于刘邦的运气和项羽的大意。



但最重要的一点,刘邦能抓住项羽的弱点,没有选择与他正面硬刚,保存实力,审时度势和以退为进,才是刘邦胜出的又一大奇招。


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范增对项羽提议,把刘邦封到汉中去,因为范增有着男人的直觉,他始终认为刘邦这个人不简单。


而关中也就是原来秦国的地方,一分为三,分给了三个秦朝投降的将士,目的是让这三个王将刘邦团团包围,堵住他的去路,这样刘邦想插翅也难飞。


一年后,张良要回到自己的诸侯国韩国,临走时向刘邦告别,发自肺腑地提出了一个建议:“沛公,建议你烧掉栈道”。


刘邦一听,马上气得脸都红了,本来被项羽软禁在关中,刘邦已是百般委屈,每天都好思想工作,才能又咽下这口气,这下你竟然让我把唯一出去的栈道都烧了,究竟居心何在?


张良不管刘邦脸上的土灰色,继续说:“这样你就可以让项羽放心,表示你非常高兴、乐意、满足地接受了他的封赐”。


刘邦一听,原来是迂回之术,难怪项羽会小看刘邦这个敌人,刘邦是有演戏天分的,他烧了栈道,表现出一副卸甲归田,毫无野心的样子。


可是栈道一烧,刘邦手下从家乡楚国追随的士兵,便觉得跟着刘邦毫无前途,军心不稳,要么自立山头,要么投奔项羽。


刘邦一看变成了这般模样,也只能干着急。这时韩信站了出来,对刘邦说了这么一番话:“大王,你想一辈子呆在这个鬼地方吗?”


刘邦:“当然不愿意啊,可是目前不是没办法嘛”。


韩信:“如今天下未定,战乱纷飞,现在就是打仗的最好时机,如果天下一定,所有人都追求安定,当下要立即出关”。


刘邦一听,恨不得把张良打一顿,他无奈地说:“出关,谈何容易,我连栈道都烧了。”


韩信望着远方,缓缓说出八个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一想是啊,我的军队哪里打得过项羽啊,但自己的雄图伟业,怎可轻易认输。


于是,刘邦便开始在汉中屯粮练兵、养精蓄锐,只等待时机进军关中。


由此,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拉开了帷幕。


韩信和彭越、刘邦以及项羽的一支叛军将项目团团包围在垓下。


这时,刘邦让士兵们唱起来楚国的国歌,使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楚歌,最终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自此,刘邦正式成为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相比项羽的“匹夫之勇”,刘邦的忍耐并不是软弱,机遇来临前,低谷只是暂时的,能沉住气,是刘邦取得胜利的第三个奇招。


“乱世英雄出草莽,斩蛇起义古今闻。”


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崛起,最终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他走的每一步,背后不乏运筹帷幄的谋略。


正是刘邦善于用人,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弯道超车能力,他的霸业征途才能顺利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