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是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抗,也是弱国挑战强权的艰辛历程,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审判事件。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次年初,为审判日本二战期间的侵略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标志着为期两年的“东京审判”正式开始。
此审判庭由11国法官构成,麦克阿瑟任最高统帅。审判持续两年七个月,25名被告受审,419名证人出庭,28名日军官定为甲级战犯,判决书数十万字,书面证据4336件。
众人未知的是,这看似正义的审判实则隐藏诸多罪恶,最终仅7名日本战犯被处决,此乃中国法官据理力争之果。此番审判之艰难,可想而知。
中国法官通过详尽调查与严谨审理,成功定罪7名战犯。但因其未起诉部分重要战犯且未追究日本政府责任,此次审判被认为是不彻底的。
【一、东京大审判的最终结果】
1948年12月22日,东京市区的巢鸭监狱实施全面封锁,四周被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把守,门内外寂静无声,气氛凝重。
在凛冽寒风中,狱中的七人似预感末日将至,氛围凝重。晚餐时刻,唯有一人享用最后的日料晚餐,其余皆味同嚼蜡。
凌晨刚过,一名身材矮小、嘴周蓄满胡子的光头被带上十三级刑台。总行刑官一声令下,随即,这位小个子被吊上了绞刑架。
绞刑机运转,绞绳缓缓上升,他呼吸困难,剧烈挣扎,双腿颤抖不已。九分钟后,生命消逝。此人究竟是谁?
这位秃顶小个子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侵华战争的最大甲级战犯,背负数千万亚洲百姓性命。他至死都认为侵略是“自卫”,毫无道歉悔改之意。
与他同时被处决的还有武藤章、松井石根及土肥原贤二三人。
随后,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等三人,至23日早7时许,东京审判中的七名战犯均被执行绞刑,以偿其在亚洲杀害的数千万无辜民众之罪。
东京审判另判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人分别获刑20年和7年。然而,部分战犯后被保释,逃脱惩罚,甚至组建政党经商,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之祖父岸信介。
东条英机等七人仅以6比5的微弱多数被判处绞刑,且有多名重罪犯逃脱,未受任何惩罚。
如731细菌实验部队的创立者石井四郎、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朝香宫鸠彦王、主导策划侵华及亚太地区战争的裕仁天皇等人。
这些罪责深重之人非但未现身东京大审判,反而隐匿幕后,极力推卸自身所有罪行,企图撇清关系。
讽刺的是,日本对我国及亚太区15年的侵略,犯下无数滔天罪行,仅以7名战犯绞刑告终,而那些罪恶昭彰的首领仍逍遥法外。
为何会有此结果?相较于严惩纳粹的纽伦堡审判,规模宏大的东京审判结果却显得荒谬草率,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何种缘由?
【二、开庭前的东京大审判】
1946年初,盟军统帅麦克阿瑟颁布重要文件,决定成立远东军事法庭,着手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诸多罪行进行审判与清算。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梅汝璈等人,同时也让千万被压迫、被侵略的国人心头一震,倍感振奋。
终于能为正义对小日本进行清算,坚信正义必胜,这无疑体现了包括梅汝璈在内的众多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纽伦堡审判中,美苏等国对纳粹战犯进行了严厉而正义的裁决,确保这些罪行累累的恶魔为其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因此,众人普遍预期东京审判会效仿纽伦堡审判,严惩每位发动及参与战争的罪犯,绝不会轻易宽恕。
国民政府特派梅汝璈、向哲濬等人作为首批法官代表,参加东京审判的开幕式。
梅汝璈当时为国民政府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代委员长,他早年自芝加哥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荣获博士学位。
向哲濬检察官早年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时任江浙首席检察官。接国民政府令后,他组织了一批国际法、英语精通的顾问,全力搜集并整理日军战时罪行证据。
除我国外,英、美、新加坡、澳、法、印、菲、荷、苏九国各派一名法官,共十人,加我国法官共十一人组成审判庭,庭长由澳大利亚韦伯法官担任,但初即现位次之争。
韦伯法官凭个人喜恶,将我国座次降为第三,而将亲近的英国法官提至第二,使自己被英美环绕。然我国二战损失惨重,牺牲巨大,且在日本投降书上第二个签字。
现今,韦伯仅凭个人喜好擅自调整中国位置,既是对中国的不敬,又似有在审理时与英美派暗中勾结、方便交流的企图。
梅汝璈坚决反对,愤然离席,明确表示不接受韦伯的私下安排。韦伯多次威胁,称此举将损害中美关系并激怒盟军统帅麦克阿瑟。
梅汝璈对此坚决不让步,拒绝韦伯的私下安排,并明确表示,他的政府同样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距审判正式开始仅一天,韦伯仍对我国百般刁难。随后,他借彩排之名,让梅汝璈先按第三位置拍照,声称晚上再议此事。
梅汝璈迅速识破其计谋,坚决拒绝。考虑到四周布满摄像机,即便仅是彩排,只要他坐上第三把交椅,此事便成定局。
韦伯经三次与英美法官商议,决定按中国第二的位置进行正式审判。此事虽小,却反映西方当时对华态度,预示着东京审判的艰难。
【三、美日暗中达成协议,艰难的审判之旅】
多方纠葛增加了审判难度。此审判全面由美国主导,包括英美诉讼体系、审判庭统帅及定罪量刑等。为避嫌,美国指定韦伯担任庭长。
在此之前,美国已决定不对裕仁天皇及日本皇室提起诉讼,导致这场侵华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得以逃脱法律制裁。
美国此举意在蓄力对抗苏联,因此,二战期间日本的细菌实验成果对其而言,成为了极为宝贵的资源。
石井四郎作为731细菌部队创始人能逃脱严惩,关键在于他与美国的交易,使美方获取细菌实验详资,而具体负责人依旧未受惩处。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朝香宫鸩彦,因其日本皇室背景而未被追责。1945年9月至12月,麦克阿瑟四次下令逮捕二战主要战犯,但他未在其中。
遗憾的是,盟军给予罪犯的宽限期过长,致使众多日本罪犯或自杀,或逃亡,甚至有人通过美国渠道寻求赦免。
裕仁天皇属于后者,虽美国政府初未对日本皇室立即行动,但澳大利亚与联合国坚决要求惩处皇室,尤其是首要责任人裕仁天皇。
当时天皇掌握军政的绝对至高权力,远非今日之吉祥物可比。裕仁天皇焦虑不安,因惧怕遭审判而夜不能寐,其怯懦之行显露无遗。
1945年12月,裕仁的恐惧达到了顶峰,这一转变紧随其首席谋臣木户幸一等人被捕入狱的事件而发生。
他心怀忐忑求见了麦克阿瑟,二人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深入交谈,但交谈的具体细节并未对外公布。
此后,皇室权力被架空,仅具象征意义。总之,日本皇室因美国庇护而脱身,且美为遏制苏联,对其他战犯也未赶尽杀绝,反有包庇之意。
这给审判造成巨大障碍,英美法官在法庭上以证据不足等为由,为众多重罪犯开罪,造成与纽伦堡审判迥异的结果,甚至16名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也在五十年代陆续获释。
此外,法官们对日本侵华战争起始时间存在分歧,因向哲濬等人迅速搜集证据,提交1928年“皇姑屯事件”为最早时间,但法庭在英美主导下,却以1941年珍珠港事件为起诉基准。
至1941年,日本已在中国领土上肆虐屠戮13载,其间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及南京大屠杀等种种暴行,竟未计入起诉年限之中。
梅汝璈、向哲濬等人当时的无助与愤怒可想而知,他们昼夜不息地搜寻资料、证据,孤身在法庭上与霸道强权顽强抗争,以言辞力战群敌。
经持续顽强反驳,法庭最终采纳了中国以1928年为起诉日本基点的意见,但随即要求提供相应证据。
至今已18载,自1928年张作霖遭暗杀。期间,搜寻九一八事变及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证据,困难重重,极为不易。
关键在于,日本在美军登陆前大肆焚毁文件,涵盖侵华、菲律宾侵略及海陆空军事机密,给后续审判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困境?
【四、中方据理力争,将七名罪犯送上绞刑架】
在向哲濬等我方人员的竭力搜寻下,尽管日军制造大量伪证并焚毁众多军事文件,仍成功发掘出部分确凿证据。
他们持有的资料包括:自日本陆军省抄录的侵略档案、外籍记者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报纸、拉贝的日记,以及松井石根亲笔签名关于攻打南京的文件。
这些均为定罪量刑提供了有力证据,另有约419名证人出庭陈述。尤为重要的是,溥仪的出庭揭露了日本构建伪满洲国的虚伪策划。
但很快,中方面临新挑战:审判遵循英美诉讼体系,日本罪犯也配有专业辩护律师,且全为美国籍,极为娴熟。
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小组仅20人,且国民政府毫无准备,未提供物证、人证等资料,仅派法官赴东京,预期数月内即可完成审判。
审判过程长达两年七个月,中方法官在英美阵营的阻挠下艰难前行,而战争的罪魁祸首却依然未受惩处,逍遥自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暇提供资料证据,梅汝璈等人遂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研读国际法,亲手抄录日军侵华档案,并广泛搜寻相关人证与物证。
期间,需不断在法庭上驳斥日军制造的大量伪证,精神几乎全天24小时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确凿证据面前,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罪犯无法再混淆视听,最终沉默并无奈接受审判。
量刑时,法庭初无意判死刑,认为违悖民主自由。经我国法官梅汝璈据理力争、逐一举证反驳,最终以六比五微弱多数,七名罪犯被判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