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自成立以后,在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与国民党军队生死相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前辈和无名英雄,理应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存。
可以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很少有人民军队被国民党整建制歼灭的部队和领导人。因为毛主席对付国民党,向来主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生存理念。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中原突围前夕发给中原军区的指示电:“胜利第一,生存第一”!毛主席在迫不得已时也从来主张“存人失地”,这种游击战术使蒋介石深感无奈。
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五次“反围剿”在左倾路线的指挥下失败了。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以求得生存。
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的,是后来被称为“铁血后卫师”的红34师。能担任全军团的后卫部队,红34师无疑是超一流的顶尖铁流!红军长征开始那可是根据地大搬家呀,用毛主席的话说:除了夜壶,其余的坛坛罐罐几乎都带上了!压力最大,就是前锋开路的军团和垫后的后卫部队。
红军长征最惨烈的战役是湘江之战。中央红军在此战中损失过半,但部队建制基本还在,彭老总的红三军团因此战成了空架子,所以彭老总直接建议中央将红三军团撤销,并入林彪的红一军团。
后卫师在掩护中央纵队冲过湘江后,撤出阵地赶赴湘江,准备渡江北上。12月3日,红34师在赶往湘江途中于泉州文堂镇险入敌军包围,全师5000余人奋起还击,浴血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在突围时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在被押送途中自断肠子惨烈牺牲,政委程翠林英勇牺牲。整个后卫师只有少数几个人活着追上部队。
1934年11月成立的红十军团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执行战略牵制任务,掩护主力长征突围。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兼第20师师长刘畴西,19师师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红十军团兵力其实勉强能凑一个主力师,称为军团就是为了吸引围困根据地的国民党主力和牵制敌人。1935年1月中旬在德兴被敌人拦腰切断,除先遣部队粟裕和刘英率1000余人突围外,其余部队在怀玉山和敌人激战7个昼夜,200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弹尽粮绝被俘,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一书,有幸保存了下来。粟裕说过,“红十军团在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以后。奉命组建西路军,开赴河西走廊。因敌人切断黄河防线,最后西路军渡过黄河的仅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
1936年11月8日,渡过黄河的西路军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牺牲后为李聚奎),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
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军级干部最后到达延安的仅陈昌浩、徐向前、程世才、李聚奎。其余的皆壮烈牺牲,或被马家军残忍的杀害。女战士和女干部被俘后就像进了人间地狱,惨遭凌辱,生不如死。
西路军是人民军队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页。
金门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扫清台湾外围,华东野战军第十军团在一部9000余人在10月24日发起“金厦战役”。10月25日登陆成功后,因渡船被炸毁后继无力,血战后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180师包括师政委吴成德5000余人被优势的美军围困,血战后大部分被俘,600余人被涛涛江水夺走了生命,写下了志愿军最悲壮的一页。
这些惨烈的成建制牺牲,都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原因 。但欣慰的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正如他们所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一寸山河一寸血,献血染红了烈烈战旗,染红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