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这句话是犹太人给自己打造的“华丽人设”,可事实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忘恩负义、农夫与蛇的故事经常在犹太人身上上演,“感恩”人设早就被他们毁得一干二净。更可笑的是,出身犹太家庭的以色列总理,竟公然否认中国救过犹太人,把二战时期中国给予的帮助忘得一干二净。上海犹太纪念馆的反应很真实:马上闭馆。要知道,二战时上海可是犹太人的避难所,收容的犹太人多达两万,这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事实。
图来源于网络
以色列总理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歪曲历史的言论的?2024年5月5日晚,以色列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亚德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举行大屠杀纪念日活动,以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犹太死难者。期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了讲话:“二战时没有国家援助犹太人...”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中国网友更是愤怒不已,纷纷表示以色列这样的发言乃一派胡言,根本就是将当年中国人对他们的救助抛之脑后,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之举。
图来源于网络
历史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却是公正的裁判、最真实的讲述人,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段被犹太人忘却的过去吧。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厄运开始降临到生活在这个艺术国度的犹太人身上。就在犹太人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难时,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冷漠以对和袖手旁观,只有中国敞开了怀抱,对其伸出了援助之手。
1937年至1941年,中国上海为四处逃亡的犹太人提供了避难所,让他们生活在上海摩西会堂,虹口地区的难民中心和收容所内。2007年,摩西会堂改建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战中,曾有超过2万名犹太难民居住在虹口地区,摩西会堂更是不少难民聚会、躲避屠杀的“东方诺亚方舟”。
图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中国同样面临巨大的危机——日寇侵华,上海更是因日军进犯变得满目疮痍,可即使自己身处险境,面对种族即将灭绝的犹太人,善良的中国人仍然毫不犹豫地予以了帮助。
许多犹太难民的生命被挽救,不少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的“零史料”、数百件珍贵馆藏、被救助者名单,无一不是最好的证据和史料。
还有一位犹太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何凤山,他被联合国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图来源于网络
二战期间的1938年5月至1940年5月,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立场和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强暴,顶住上司压力,给数千犹太人发放了移民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他们逃离虎口、免遭杀害。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比辛德勒还要多,至少4000多名犹太人因为他的帮助活了下来。
1939年2月17日,时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的孙科曾提出一项议案,建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犹太人寄居区域,以容纳更多无家可归的欧洲犹太难民。虽然这项提议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现,但足以看出中国对犹太难民的诚意和善意。
除了上海,当时中国的哈尔滨、天津、香港等地也接纳了不少犹太难民,这些城市为犹太难民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战争期间暂避纳粹的迫害。
图来源于网络
此外,在二战期间,不止中国政府对犹太难民表现出了最大的善意,就连深陷战争苦难的中国百姓,都以各种方式对犹太难民予以了援助。他们或把房屋低价租给犹太难民,或将宝贵的粮食、水、蔬菜等物资赠予犹太难民,在物质上予以了最大的帮助。
总之,在纳粹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只有中国、丹麦、瑞典等少数国家勇敢地站了出来,接纳、收留了大批犹太难民,帮助他们躲过了屠杀。
而且近代以来,随着俄国和东欧等国家不断掀起反犹浪潮,犹太人再度陷入危机时,只有中国从未参与反犹活动,依然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着生活在各个城市的犹太人。
图来源于网络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讲话,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还伤害了曾对犹太人伸出援手的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尤其是提供了颇多帮助的中国。上海犹太纪念馆做出闭馆之举,无疑表达了对以色列错误言论的强烈不满和无声抗议。
需知,历史的真相不容被歪曲,国家的记忆需要被尊重和传承,这是维系民族认同、推动国家发展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歪曲历史真相的以色列,终将自食恶果、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到那时候,它或许会明白,世界上有中国这样一个宽容大度、襟怀磊落的国家,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