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这个‘大家伙’可是能在一万一千米的大洋最深处回收我们的海洋设备!”

6月的松花江上,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的演示下,随着释放指令传回,释放器端紧扣的钢环应声打开,30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爆发出阵阵惊呼。

巴基斯坦学员沙赫扎德-巴希尔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博士生邵桢用学院研发的全双工水声通讯机在松花江里打起“水下电话”,“中巴友谊万岁”的真挚祝福从水下传出。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5月27日至6月13日

哈工程校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来自巴基斯坦工业界和学术界

从事水下、海事技术工作的31名科研人员

来到哈工程研修

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

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

首届援巴海洋信息技术研讨与实践培训班

(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

学习了12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相关课程

来到松花江上进行水声实验

亲手学习包粽子,感受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诚挚的友谊满载而归

基础+前沿 为“巴铁”量身定制

营养丰富的课程“菜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担任主席,举办首届首届援巴海洋信息技术研讨与实践培训班(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提高巴基斯坦相关科技人员在海洋信息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声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国际学院的10余名教师倾囊相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海洋信息技术课程。课堂上,大家探讨前沿科技,分享最新成果,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01

你来点单,我来烹饪

“我们对本次培训抱有极大期待。”学员代表赛义德-哈桑表示。培训围绕巴基斯坦学员关注的水声设备设计制造、水声测量与探测方法等技术,由17名教授、研究员组成的专家团队量体裁衣,制定了从基础到应用再到前沿领域的富有针对性、又具有全面性的课程体系。

从声学基本原理的探索,到水下环境对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卢苇副教授在课上为学员们揭开了水声换能器和阵列技术的神秘面纱。

从工作原理到设计思路,从性能特点到应用场景,课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科技的精妙与创新的力量。

他鼓励学员们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或定制最适合的换能器,无论是浅海还是深海,都能让换能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苏莱曼-马扎尔教授的课,则带领学员们感受仿生技术在水下信息采集中的奇妙应用,领略了自然界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学员阿代尔-阿塔:“此次培训上的声学基础课程,帮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激发了我对水声学原理的深入兴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声波在水下环境中的传播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对声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员阿米尔-优素福:“我对水声通信课程感到非常兴奋。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了解了水下通信的基本原理,还让我见识了深度学习如何与水声通信技术相结合,开辟了数据处理的新途径。这次课程让我有机会亲手操作体验水声试验,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我对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感到非常期待。”

02

教师风采

龚李佳副研究员说:“学员们对声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眼神,以及他们对声学超材料的浓厚兴趣,让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尼亚兹-艾哈迈德教授说:“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员们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员们在对新技术的快速适应和对挑战的积极态度,预示着他们在水声领域的光明前景。”

本次培训班旨在帮助提高学员在该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课程设置涵盖了海洋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使学员们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将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海洋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实践演示,

触摸海洋科技脉搏

探索声学奥秘,实践出真知。6月11日,李智老师带领学员们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楼的实验室动手做试验,深入理解了声学传感器的灵敏度测量和电声参数的测量。

李智示范每一个操作步骤,耐心地解答学员的问题。

水下沟通的“桥梁”全双工水声对讲机、为万米海底海洋设备解锁的“钥匙”全海深声学释放器、海底的“信息高速路”水声通信机、海底地形“绘图师”多波束声呐……

携这些来自“中国水声工程事业的摇篮”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的前沿装备,学员们走出课堂,来到美丽的松花江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之旅。

孙宗鑫教授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讲解水下语音通信的原理。多波束声呐的展示舱室不大,却挤满了巴基斯坦学员。

“这个设备具有多少个波束的发射能力?”“探测距离的档位如何调节,设备内部是如何通过算法预测的?”学员们对这个体积不大、探测精度却极高的小设备提问连连,于晓阳老师一一解答,帮助学员们将原理搞通、搞透。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江面,海洋装备的每一次演示,都让学员们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应用场景。巴基斯坦学员瓦阿曼说到:“在教室里听到的海洋技术,在松花江上像变魔术般纷纷呈现,这种场面如此神奇,又着实令我们叹服!” 鲁胡尔-哈利勒说到,“经此展示,我们对海洋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多彩活动,

感受魅力中华文化

培训期间,恰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佳节的到来。水声学院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充满传统文化韵味和趣味性的团建活动。

投掷香囊、趣味射箭、端午常识抢答……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更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每一项活动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员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和喜悦。

学院精心准备了糯米、竹叶等材料,让学员们亲手学习包粽子。

为了让首次踏足中国的学员们能够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院精心准备汉语教学课程,使学员们更快地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汉语水平。

在志愿者的热情引领下,学员还深入了解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文化,参观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在、办学理念和学术成就。

浩瀚如海,

中巴情谊源远流长

培训班荣誉主席、水声学院院长乔钢在闭幕式上指出:“让我们以此为跳板,跃入更广阔的学术海洋,探索未知,创造可能。我们中巴双方将继续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期待和与会各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海洋科技的辉煌未来。”

“让我们共同为全球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友谊的开始。让我们共同推动海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启更加广阔的未来。”培训班主席刘凇佐在闭幕式的发言中讲到。

 “我们珍惜在这里学到的每一点知识与技术。这些宝贵的知识,将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石。” 学员代表赛义德在闭幕式上这样说。

《光明日报》头题

杨士莪院士,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10国400余专家齐聚!

共襄海洋声学盛会!

为万米潜标开锁!

哈工程刘凇佐教授获评“工信杰出青年”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这场盛会奏响“一带一路”海洋信息融通新乐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    

撰文 | 王蕴聪 张楠 孙怡菲 邵桢

信息来源 | 哈工程水声学院

排版 | 蔡定阳

校对 | 胡莹洁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