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从1.0到4.0,草原与中原关系的四次升级

矛盾的双方,要么战争,要么吸引,要么形势统一,要么彻底融合。这就是建立在大历史观上的营养精华。

2024年6月17日 第534篇

几千年的中他民族史,其中一条主线便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斗争史。秦朝时期义渠、汉朝时期匈奴宋朝时期的辽国,后来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明朝时期的鞑靼瓦剌,都是草原民族的代表。如今这些草原民族哪里去了呢?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远走他乡,比如现在匈牙利的祖先就是匈奴人,另一部分与中原民族融合。几千年来,草原与中原的关系经历的四个版本。

关系1.0版,一个字概括“战”。草原与中原斗的你死我活,双方谁也制服不了谁。即便短暂的和平,也是通过和亲,进攻,或者一方实力暂时处于劣势的不得已。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就是典型的“战争型”1.0版。汉朝初立,国力微弱,刘邦白登之围忍辱负重,吕后作为一国之主,面对匈奴的调戏,也只能隐忍一笑。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被打的落花流水,从此一蹶不振。

关系2.0版,一个字概括“引”。这个“引”是吸引的引,这种吸引主要体现在中原文明对草原民族的吸引。关系2.0版的典型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这位深受儒家思想熏染的草原人,不惜与百官为敌,坚持南下迁都洛阳,礼仪文字准多事项全部汉化。这场轰轰烈烈的汉化改革虽然仅仅持续了40年,就被北方的遗老遗少们推翻,但却给草原与中原关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

关系3.0版,一个字概括“统”。“统”的意思是“大一统”。各个民族被一个更大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各种实行自己的治理。辽朝将部分族,女真族,蒙古族,回族纳入自己的治理之下,每个民族维持每个民族的治理。元朝建立之后,也是建立了两套治理结构,中原人按照中原人的老办法治理,草原人按照草原人的办法治理,这是最早的“一国两制”。后来的清朝,统治满汉藏蒙回,也是建立在大一统之下的分别治理。

关系4.0版,一个字概括“融”。“融”即融合。大一统之后,民族交流逐渐取代民族纷争,交流不断升级,随之而来的便是融合。如今的中华民族,就是各个民族不断融合之后的4.0版。

战、引、统、融,草原与中原几千年的摩擦,最终走向民族大融合。草原与中原关系的四个版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上演。矛盾的双方,要么战争,要么吸引,要么形势统一,要么彻底融合。这就是建立在大历史观上的营养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