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画戟”是兵器“戟”中的一类,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而得名,又称画杆方天戟,顶端呈“井”字形。由于这种兵器对使用者要求极高,所以在历史上,方天画戟更多作为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而在演义评书中,以方天画戟为兵器的武将同样两极分化,要么是一流高手,要么是战五渣,很少有中庸之人。
今天我们所说的“五虎将”,是来自不同文学作品中以方天画戟为兵器的佼佼者,由于设定和作者都不尽相同,所以将五将放在一起比较,多少有些“关公战秦琼”,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樊哙
樊哙出自古典小说《西汉演义》,是刘邦麾下的武力担当,以悍不畏死闻名于世,其人勇冠三军,鸿门宴上的表现让项羽都对其赞誉有加,他所使的方天画戟在《说唐》中为薛仁贵所得,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传承吧。
在这部书中,樊哙的武力水平比较“迷”,五十合战平英布,这是一个非常耀眼的成绩,因为英布是全书唯一一个单挑项羽未落败的人物(但并不是说英布就能比肩项羽,因为俩人其他战绩差距明显)。所以樊哙能够战平英布,原本是能够让他位列一流大将的。
但是樊哙的劣势战绩也很多,尤其喜欢与人联手群殴,而且不分对手强弱。比如联手韩信、周勃击败董翳和司马欣。另外,樊哙多次与人围攻项羽,尽管项羽的实力摆在那,围攻他不丢人,但在数次围攻中,樊哙一方一次便宜没占到,最惨的一次是和王陵、灌婴、卢绾四将联手还被项羽数十合杀败了。
所以综合比较下来,樊哙在这部书中的武力排序至多第四或第五位,按照档次划分当属于一流武将和准一流武将之间,而非很多人印象中仅次于项羽的天下第二。
吕布
吕布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知名度极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特别是说起以方天画戟为兵器的人物时,十有八九都会先想到吕布。近些年随着网络的盛行,更是一度被抬高到与项羽相提并论的地步,那么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武艺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我们简单说几句。
首先,民间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二赵”和“三典韦”是否准确见仁见智,但“一吕”个人认为放在演义中是没什么问题的。虎牢关之战,吕布的出场就很拉风: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不说别的,就这行头、气场一看就不是泛泛之辈,之后先是斩杀方悦、穆顺,砍断武安国手腕,数合击败“白马将军”公孙瓒,继而与张飞酣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嘉靖本为不明回合张飞枪法散乱),关羽见状,舞刀向前,与张飞双战吕布,三十合依旧平分秋色。
凭此一战,吕布成为全书唯一一个面对两大超一流武将而不落下风的人物,一举奠定了其演义第一人的武力地位。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吕布强则强矣,却达不到领先其他人一个档次的程度,因为两度单独面对张飞时,吕布都没体现出明显优势,也就是说尽管他实力强悍,但和张飞、马超、关羽、赵云等上将大体是处于同一档次的,优势很微弱,也就是说他还远达不到和项羽相提并论的高度。
薛仁贵
薛仁贵出自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为后传主角,罗成死后白虎附身十五岁的薛仁贵,使其得开灵智,从话都不会说的痴儿,成了无比聪慧的少年英才。
俗话说“白虎临门,必有灾祸”,薛仁贵蜕变后不到半年,父母便双双过世,和兄长分家之后的薛仁贵因不会生产,只晓得练武,很快花光了积蓄,只得远遁江湖。不过主角自有光环,薛仁贵不仅在樊家庄意外得到樊哙留下的方天画戟,还在机缘巧合下得遇九天玄女,吃下特制面团,获得“一龙二虎九牛”之力,从而开启了平灭四方之路。
虽然设定和描写看起来都足够惊人,但薛仁贵属于典型的“捧得高,表现差”,和前传的主角秦叔宝属于一个类型。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是青龙星转世的东辽国红袍大力子盖苏文,尽管薛仁贵一直压盖苏文一头,盖苏文也很怵薛礼,但实际两人交手时,足足打了一百四十回合,盖苏文才落入下风,又战了八个回合,薛仁贵一鞭击中盖苏文,从而获胜,但是这鞭唤作“白虎鞭”,是专门克制青龙的。所以说薛仁贵的硬实力大致也只比盖苏文强一线,大体处于同一档次。
而盖苏文作为反派boss,武艺还真不是太强,对战力杀四门后几乎力竭的秦怀玉,十余合占了上风,然后自信满满的让麾下士卒不许插手,要亲自将秦怀玉生擒,没想到足足从中午打到晚上,占尽上风却始终也没拿下,最后眼见对方援军到了,只得让手下一拥而上,结果罗通赶到,盖苏文不仅没抓到秦怀玉,还被这哥俩给修理了一顿。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但是我们要知道,秦怀玉的水平在后传可能连前十五都进不去,面对罗通四个回合认输;面对铁雷银牙六七合大败;甚至对老年尉迟恭也只能偷袭,在其有了准备后还被放了个跟斗。
结合后传出场的全部人物看,薛仁贵的准确排名当在第七到第十之间,而后传的武力体系又远远低于前传,换算下来,薛仁贵至多也就是前传巅峰期秦琼的水平,在《说唐》系列着实算不得高手。不过由于我们讨论的是以方天画戟为兵器的武将,所以作为这一领域的最强者,薛仁贵还是成功代表《说唐》入围。
史文恭
史文恭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骑抢来的夜照玉狮子,使一柄方天画戟(有时用朱缨丈二枪),战绩不多,但着实恐怖,二十合就击败了梁山五虎之一的秦明,有意思的是此战后虽然史文恭的实力受到一定的认可,但更多声音反而是否定秦明。纵观秦明一对一公平斗将战绩,只有这一败,其他结合来看比之林冲都不遑多让,所以此战并非秦明弱,而是史文恭太强,怎么舆论就被带跑偏了呢?
其实这和史文恭被卢俊义生擒不无关系,加上现代一些影视作品胡编乱造,让很多没看过原著的朋友认为史文恭是卢俊义通过战斗后擒杀的。实际史文恭被擒和武艺高低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曾头市被攻破,史文恭慌不择路,只想着逃命,已无战心,结果在密林中被晁盖阴魂缠定,使其难辨东西。不巧碰上了燕青,被一声大喝吓得转身要跑,结果闪出卢俊义,一朴刀将其砍落坐骑,继而擒获。
所以按照硬实力看来,史文恭其实足以和作者内定的天下第一卢俊义划入同一档次。
伍尚志
伍尚志出自《说岳全传》,原为洞庭湖匪首杨么麾下大将,曾与岳飞激战百合不分胜负,更是以火牛阵送给岳家军平灭四方匪患时的唯一一败。战后杨么为了表彰伍尚志,将义女嫁给了他。
然而很快反转来了,杨么的义女和他并不是一条心,其真实身份竟然是岳飞的表妹,她向伍尚志坦言,若要自己下嫁除非表哥同意。于是伍尚志为了能娶到如花似玉的娇妻,暗中联络岳飞,与杨钦、王佐、严奇、严成方等人一起成了岳家军在杨么军中的内应,最终助岳飞大破五方阵。
尽管伍尚志的行为属于拨乱反正、浪子回头,但为了女人出卖故主,又使方天画戟,这些特点和《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倒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总体来说,伍尚志和杨再兴、余化龙、何元庆等人一样,武艺与岳飞同档次,虽称得上一句“大将”,但对比整体武力结构并不算强,大致排位在十五到二十二之间。
五大将实力排序
由于五部文学作品属于不同作者创作的独立作品,所以开篇我们就说过,这样的跨小说比较属于“关公战秦琼”,故而关于这五位战将的排名只代表个人观点,见仁见智。
愚以为排名第一的当属《说唐》中的后传主角薛仁贵。很多朋友或许会疑惑,上面对五员大将的介绍中就属薛仁贵被贬得最狠,怎么到了这里又成了第一?诚然薛礼在《说唐》确实算不得什么一流武将,但这部书的整体设定太高,要远远凌驾于其他四部演义,几乎已经能够跟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相比较。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薛仁贵就好比身处一个优等班,尽80分的成绩只能算是班里中等偏上的学生,但其他班即便是排名第一的也不过堪堪60分及格,班与班之间的整体差距过大且无法弥补。所以尽管薛仁贵对比本班同学有所不如,但也不是其他普通班级的所谓优等生能够相提并论的。
第二位是《西汉演义》中的樊哙。某种程度上讲,樊哙其实是沾了薛仁贵的光。在本书中,虽然他的兵器是方天画戟,但并未交代重量,反倒是《说唐》中薛仁贵得到樊哙留下的戟,并且明确指出重达两百斤,光是这重量,就足以碾压其他文学作品了。
同时即便回归到《西汉演义》本身,樊哙其实也是有资格争夺第二的,因为这部书的升华程度和《三国演义》差不多,整体武力体系略高,项羽要远远凌驾于三国诸将,即便英布也要领先一些,所以樊哙大体和《三国演义》的超一流猛将水平相当,再结合《说唐》,故而位居吕布之上。
第三位便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了。《三国演义》是典型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略有夸张,但整体能让人接受,吕布作为书中的第一人在这五位中排第三已经够憋屈了,怎奈《说唐》的设定太夸张,又间接抬高了樊哙,所以吕布只能屈居于此,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吕布“方天画戟”代言人的身份。
第四位是《水浒传》中的史文恭。照理说《水浒》是这几部演义中夸张程度最小的,比之《三国演义》都明显要差一筹,书中最重的兵器只有六十二斤(鲁智深的水磨禅杖),卢俊义一人挑杀辽国一支千人队已经算作神绩了。所以按照出处小说的整体设定看,史文恭应当敬陪末座,但为何他还能位居伍尚志之上呢,这就要结合《说岳》一起说了。
首先《水浒传》和《说岳全传》在时间线上是挨着的,而为了蹭一波名著热度,《说岳》作者钱彩在书中添加了很多《水浒》元素,不少人物都是梁山后裔。特别是主角岳飞的义父周侗被称作卢俊义、林冲的老师(这一设定在《水浒》中并不存在)。在岳飞艺成时,书中曾通过旁白称其“文武双全,尤胜林冲、卢俊义”。这样乍一看,似乎和岳飞伯仲之间的伍尚志也应该胜过卢俊义和林冲,可偏偏有那么一句“文武双全”,所以岳飞是武艺强于两位师兄,还是全面性上更胜一筹就无法确定了。
而在金军南下时,后来七八十合不敌岳飞的金兀术曾四十合击败昔日梁山五虎之一的“双鞭”呼延灼,并将其追击斩杀。但是战后金兀术的内心活动是“呼延灼年事已高,若是在巅峰期自己恐怕不是对手”。假设金兀术真的逊色于巅峰呼延灼一筹,那么略胜过他的岳飞至多也就是师兄林冲的水平,再往上也强不过“大刀关胜”,达不到另一位师兄“玉麒麟”卢俊义的高度,那么与岳飞同级的伍尚志比之与卢俊义同级的史文恭自然要逊色三分,故而位列第五的为《说岳全传》中的伍尚志。
综上所述,古典小说中的方天画戟“五虎将”按照各自设定,武艺高低次序为:
- 《说唐》中的薛仁贵
- 《西汉》中的樊哙
- 《三国》中的吕布
- 《水浒》中的史文恭
- 《说岳》中的伍尚志
或许有人会提到另外两位使戟高手,项羽、贾复。之所以未将这二位算在其中,是因为项羽在《西汉演义》中的兵器并非戟,而是火尖枪。至于贾复,他的高设定源自现代评书,在古典小说《东汉演义》中并没有那么强,所以受限于文学作品题材,评书中的“银戟太岁雪天王”是不具备竞选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