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主席开会遇见贺敏学,得知行政待遇之后:他们定得太低了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前言

1963年,贺敏学难得回京述职,结束了向组织的汇报之后,秘书忽然找到他悄悄说道:“主席请您去丰泽园见面。”

贺敏学恍然,当即跟着秘书往那边去。到了丰泽园之后,刚推开门,一个小女孩就冲上来抱住了他,开心地喊着舅舅。

没等贺敏学和李敏说几句,毛主席就在身后笑呵呵地说道:“娇娇,别缠着你舅舅了,快让他过来坐吧。”

贺敏学来到跟前,毛主席和他拉了会儿家常,问起他最近的工作待遇怎样,听到回答之后,立刻说道:“你是老革命,这待遇低了。”

贺敏学却是说了一番话,劝服了毛主席。他究竟说了什么呢?

革命元老

抛开贺子珍哥哥的身份不谈,贺敏学也是党内实打实的老资历老革命,远超大部分的开国元勋。

1904年,贺敏学出生在江西永新,家中是当地有名的地主,从来不缺吃穿。再加上贺敏学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打出生起就没体会过什么叫苦日子。

1921年,他被家里人送往禾川中学念书,和袁文才做了同学,两人友情很是亲密。不过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贺敏学却是没有走上家里人希望的道路。

既然是地主,家里人对他的期望当然是符合清政府统治的要求的。长辈们盼望着贺敏学能够专注学业,走上仕途,延续书香门第的香火。可是贺敏学实在对读书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加偏爱拳脚功夫。

从小贺敏学就爱好看《三国》、《水浒》之类的书籍,心中有一股兼济天下的热火在腾腾燃烧着。

当时贺家在城里开了一家茶馆,这天贺敏学散学以后正在茶馆里闲坐,忽然看见两个兵痞走进了店里,调戏自己的母亲。当场贺敏学就无法忍受,抄起一旁炉子里的火钳插向了那两个兵痞的屁股。

最终为了保护贺敏学,家里人让他逃往里外地,不过从此贺敏学也开始了传奇的生涯。离开家以后,贺敏学偶然遇到了一位隐退江湖的武术大师。他便跟着大师学了一身的好武艺。当时大师问他为什么要习武,贺敏学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为了救中国!”

正是这句回答让大师决定教他武艺,也揭开了贺敏学一生的序幕。练成武艺下山以后,贺敏学先是前往了南昌,加入了当时的军官子弟学校。这时候是1925年,北伐战争的前夜。

没过多久,贺敏学就加入了国民党,参加了北伐军并率领部队重回家乡。打败当地军阀部队之后,贺敏学成为了国民党在当地的执政官。

可是随着国民党统治的推进,贺敏学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未来不应当是这样的。这样的统治太过黑暗,中国人民值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我党同志的影响之下,贺敏学的思想不断向我党靠拢,终于在1927年3月加入了党组织。这时可不是当初两党蜜里调油的时候了。就在一个月之后,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运动,这无疑显示出贺敏学坚定的信仰。

四一二之后,贺敏学对永新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过几次攻击,可惜力量尚弱,实在不足以攻下这座城市。只好撤上井冈山投奔袁文才,建立起了最初的井冈山根据地。

福州焕新生

井冈山根据地是我党革命的摇篮,而贺敏学的革命生涯也是从这里起步,但并没有在此停止。建国以后,贺敏学先是奉命在陕西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西管局领导,为陕西建立起了工业体系的雏形。

此后由于美国的干涉,海峡两岸的风声不断收紧。而此时福建地区的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它的需要。为了扭转福建工业环境落后的局面,叶飞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希望把他在新四军时期的老下属贺敏学调往福建帮忙。

中央在细致讨论之后,征求了一下贺敏学的意见。贺敏学自然无所不可,只要是为国家出力,他并不在意自己在哪个地区工作。因此1958年,贺敏学离开西北,前往了我国的东南地区。

50年代的福州由于在过去的历史岁月中并不是福建的核心所在,再加上战争时期没少经历战火,此时的发展情况非常恶劣。

虽说是福建的省会城市,可福州非但没有省会城市该有的形象,也无法良好地承担省会城市的功能。其中的一点关键原因就是交通建设不到位。

市政道路是人民对生活感知最明显的地方。一旦道路出了问题,连带着两旁的建筑和延伸出去的街道都会表现出明显的规划错误。

针对这种发展停滞、反过来制约城市经济建设的问题,贺敏学坚持实地考察,多次走访福州的各条大街小巷,探访人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生活有什么意见。

了解了福州的情况之后,贺敏学的心中大概有了计划。他又让工作人员把上海西安的城市规划图拿了出来,作为福州建设的参考。因为之前贺敏学担任过这两个城市建设的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城市规划经验。

最终,他向省委递交了自己的计划。想要发展福州,必须做出几个标志性的建筑来,作为福州的地标,提振人民的心气。五一路和邮电大楼,就是贺敏学瞄准的目标。

这个计划需要非常高额的预算,因此也是极为大胆的。在省委会议上,贺敏学获得了一些干部的支持,可是也没少遭受反对。

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工程造价过于高昂,对于福州的财政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而且有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的嫌疑,对人民生活会造成压力。

第二点就得考虑到福州的地理位置了。毕竟是东南沿海,紧挨着海峡,难说不会有成为战场的可能。一旦战火重燃,如今兴建的建筑都没有用了。

贺敏学回应道:“难道我们要为了虚无缥缈的战争可能,让人民始终生活在落后的环境中吗?眼下的生活幸福,难道就不是幸福了吗?”

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福州终于拓宽了道路,大大地方便了福州的交通运输和人民的日常出行。有了道路,福州的经济也渐渐地发展了起来。

毛主席心疼

就在贺敏学专注于福州发展建设的时候,省委来命令了,要求他作为省代表,前往北京述职,向中央汇报福建近几年建设取得的成果。

1963年,贺敏学回到了北京,正式向中央进行了汇报。中央领导们对福州取得的发展成效非常满意,对贺敏学的功劳也是大加赞叹。

会后,秘书告诉贺敏学说:“主席在丰泽园等您,请您过去一趟。”

来到丰泽园,贺敏学一开门就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外甥女,之后毛主席就要他去身边坐下,问道:“现在不在会场上了,你跟我交交底,在福州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贺敏学笑笑说道:“主席,我在福州一切顺利,同志们齐心协力建设福建,我的工作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保证交给中央一个兴盛的福建。”

毛主席点点头,又问起了贺敏学的个人情况,不一会儿聊到了待遇问题,贺敏学说自己定了个八级。

毛主席眉头一皱:“你是老革命了,怎么才八级?组织部那些人真是不像话!”

贺敏学拦住生气的毛主席,劝说道:“主席,是我自己让同志们把我下调一级的。我低一级,不少同志就能高一级,我自愿的。”

毛主席闻言深深地叹了口气:“敏学你啊,永远是这样。国家建设是首位,可也别让自己吃亏呀。”

贺敏学谦虚地听取了毛主席的建议,可是一回到工作岗位,他就还是那个心中只有工作的建设者,完全想不到给自己谋半点福利。1976年,毛主席逝世,贺敏学在福州得知消息之后痛哭流涕。

不仅是因为二人的亲戚关系,更因为他心疼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和引路人,前路从此迷茫了。

结语

1988年,贺敏学也离开了人世。对于他的功绩,中央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许:“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去,创造性的工作,成绩显著,有口皆碑。”

贺敏学的一生完全对得起这样的评价,他诚然是为了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人生。从青春到暮年,始终走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讨论。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被深究。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