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任先生
编辑|任先生
1970年2月17日,南昌万人体育馆里,聚集了上万名围观群众,这天是举行万人审判大会的日子,人们不禁好奇,今天审判的又是哪位反革命分子呢?
等到被审判的对象被押到会场,所有人都傻了眼,站在他们面前的居然是一位19岁的学生。当审判结束,这名学生被宣判死刑,众人无不为之震惊。那么,被判死刑的少年是谁?又是因为什么被判死刑的呢?
父亲吴亚雄,新中国的铁路专家
1949年,也正是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吴晓飞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中。他的父亲名叫吴亚雄,年轻时积极参加革命,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吴亚雄屡立战功,敢打硬仗,曾于1942年在中原抗日根据地团林铺对日作战中,获战斗英雄称号。
到了新中国成立,吴亚雄作为杰出的解放军青年干部,又有文化,于是从部队转入铁路机关,先后在国内各大铁路局担任要职。在十几年内,吴亚雄通过刻苦学习,迅速成长为铁道方面的专家。
在担任昆明铁路局局长期间,吴亚雄将自己多年铁路工作经验全部付诸实践,为云南省建立了多条铁路。众所周知,云贵两省高原山地极多,海拔较高,修筑铁路极为困难,吴亚雄能够克服如此多的困难实属不易,可以说吴亚雄为西南地区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1965年,吴亚雄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往南昌铁路局担任局长。在那时,南昌铁路局刚刚由上海铁路局南昌分局和福州铁路局合并,为了承担线路改造的任务,吴亚雄亲自顶着40度的酷暑,在工地上奔波调研,因此吴亚雄在铁路上一直是众多人心中的标兵。
除了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在生活中,吴亚雄格外体恤下属。在南昌铁路局九江段,一位铁路职工的孩子,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母亲在家身患重病,曾在万般无奈之时找到了吴亚雄,吴亚雄在详细了解他的身世之后,立即交办相关部门为其母亲治病,用这个孩子的话说:“我一辈子忘不了吴局长的恩情。”
从小崇尚正义,社会乱象让他看不惯
吴亚雄的儿子吴晓飞,打小就出生在革命家庭,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尤其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更让吴晓飞对革命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酷爱读书的他,每到放学就会读一些革命书籍,对于毛主席的论著更是爱不释手,从《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诗词》中收获颇丰。
上初中后,吴晓飞就读于福州市第五中学,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吴晓飞就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青年,有着很高的革命热情,而且善于思考,擅长分析社会现象。不过,吴晓飞的这些优点,他的善于思考,他的才华,他的正义感,在不远的将来,为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1966年,吴晓飞因父亲到南昌担任铁路局长而转学到南昌,在南昌第一中学就读,令人意外的是,小小年纪的吴晓飞并没有因转学带来过多的不适应,而是很快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在此期间,特殊时期爆发,全国陷入到一片狂热之中,吴晓飞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年轻人们畅所欲言,讴歌时代,大谈红色理想和共产主义。不过,吴晓飞在这片全国自上而下的运动中,渐渐感觉到了一些异样。
首先,是一些话题变得特别敏感,谈论起来就要喊打喊杀的地步,人人都很极端,很多人不敢谈旧社会,不敢谈任何资本主义时代的东西。
其次,很多人成为了“叛徒”,很多人被抓到了监狱,很多人被戴着“大帽子”上街,一言不合就被辱骂,甚至拳脚相加,这其中就有很多吴晓飞父亲的同事。
然后,就是有的激动的群众开始焚烧书籍,破坏文物和古建筑,学生们上课也不学习文化知识了,每天只学习革命,高喊打倒某人的口号。
一开始,这些热血青年并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反而热衷于参加这样的活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正常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进了监狱,很多人感觉到似乎这场红色的运动要往变坏的方向发展了,吴晓飞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乱成这样,深夜无眠的时候,吴晓飞总是在床前思考着这一切,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吴晓飞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将自己的所想到的和老师说了出来,可吴晓飞的老师又能说些什么呢?
在那个年月,老师自己也是自身难保,老师这个职业更是被人攻击,就连吴晓飞老师也不知道厄运是否会降临在他自己头上,不想更不敢说出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话。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寻求内心的答案,吴晓飞决定自己走出南昌这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看看各地现在究竟是什么样,怀揣着问题,吴晓飞离开家,开始为期几个月的走访。
就这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吴晓飞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先后到达过27个城市,走过几十个村镇。一路上,吴晓飞亲眼看着种种动乱景象,见证了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将亲眼所见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还在路上购买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大量传单,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悄然产生,吴晓飞越发怀疑,有人在制造这些混乱,利用这些混乱。
这次旅行让吴晓飞取得了很多收获,吴晓飞决定将自己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展现出来,从1967年10月开始,吴晓飞在家中冷静、理智的整理各项材料。
从1967年11月到1968年4月中旬,吴晓飞仅用了半年,就写完了长达四十余万字的政论手稿,对当时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运动进行了批判,广泛地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在文稿中,吴晓飞还为蒙冤的政界、文化界人士各位大鸣不平。
虽然他很想将自己所写的东西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看,警醒世人停止这场混乱,但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吴晓飞还是一个中学生,他还是将这些手稿藏在了家中,只是作为宣泄自己情绪的一个出口。然而谁能想到,就算这些从未发表过的文字,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记录罪行的证据,却成为自己一家人的“罪证”
1968年5月6日,厄运终究降临在了吴晓飞家,首先是身为南昌铁路局局长,吴晓飞的吴亚雄被一群带着红袖箍和语录本的人抓住,扣上“走资派”的帽子,吴晓飞很想站出来为父亲辩解,但他根本做不到。
紧接着不久,吴晓飞的家被人抄了,一群人冲进屋内,不容分说,当着家人的面开始打砸,所有家具都被抢被破坏,更要命的是,吴晓飞的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他的手稿也被这些人发现,全部被查抄。
刚开始,这群抄家的人并没拿一个中学生写的东西当回事,不过越看越发现,这位中学生批判的都是他们自己,这些心里有鬼的人自然看不得揭露他们暴行的东西,他们就像如获至宝一样,连夜上报头目。
果然第二天,吴晓飞就在南昌县蒋巷公社被人抓走,他的这些书稿被认为是整个江西省特大、罕见的反革命案。
然而,就在吴晓飞被捕的第二天,噩耗传来,他的父亲吴亚雄在狱中遇害,被迫“意外死亡”,吴亚雄有着37年军龄,获得荣誉无数,立过大功,从年纪上看,吴亚雄正值壮年,身体很好,这突然的“意外死亡”,无论是谁听了,都会觉得很不正常。
然而,吴晓飞根本没有权利见上父亲吴亚雄最后一面,吴晓飞还来不及悲伤,他的5位家人接连被捕,他的同学、朋友和老师也收到牵连,30多人被格隔离审查。
在狱中,吴晓飞遭到了非人般的虐待,他们认为,吴晓飞一个中学生不可能写出这么多东西,肯定是受人指使,肯定有同伙藏在暗处,于是对吴晓飞和他的同学们、老师们展开严刑审讯。
但无论怎么折磨吴晓飞,吴晓飞始终实事求是,坚称所有批判暴行的手稿,都是他自己一人所写,与老师、同学和家人无关。
眼看问不出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只能放了吴晓飞的同学和老师们,但吴晓飞就没那么幸运了,一场审判他的万人大会即将召开。
万人审判会上,吴晓飞临刑不屈
1970年2月17日,南昌市体育馆举行了一场万人审判大会,从名字上看,似乎充满了正义感,但所宣泄出来的确是纯纯的罪恶。
伴随着审判大会发言人一番“义正言辞”的演讲,吴晓飞被五花大绑押到台前,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瞬间激情高涨,一时间鸡蛋、菜叶纷纷被人扔向吴晓飞,这就让遍体鳞伤的吴晓飞瞬间变得十分狼狈。
面对如此情形,吴晓飞义愤填膺,想想自己的父亲,想想这短短几天自己和周围人的遭遇,吴晓飞毫不畏惧,拒绝向他们屈服,大声呼喊着这场浩劫带来的罪恶,可是这只会为他带来更严重的拳打脚踢。
更为悲哀的是,在审判大会上,吴晓飞孤立无援,几万人中没有任何人敢为这个不到20岁的孩子说话,很多有良知的人不忍看得一个孩子受到如此折磨,闭上了眼睛。
最终,吴晓飞被审判组以“现行反革命罪”为由,判处死刑。临行刑前,吴晓飞眼神坚定,毫不畏惧,以悲壮的语气读出了刘禹锡的经典诗作:“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他的一番好意,本来是想要希望国家变得更好,谁能想到,在那个年月里,终究害了他自己。
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十年之后,当初煽动作乱的人被打倒,很多蒙受不白之冤的人也被平反、昭雪。
爱国青年吴晓飞和他的父亲吴亚雄也被平反,组织上知道吴晓飞的事迹,为他恢复了名誉,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吴亚雄也被评为烈士,南昌铁路局还专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场面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