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还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前言

当年那位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面对着刚刚平定的动荡局面,他为何还要一门心思设法丰补国库?

当年那位勤政爱民的雍正皇帝,他苦心治国积累下的万贯家财,为何还要留给儿子挥霍?如今这位奢侈荒唐的乾隆皇帝,滔天富贵万民仰望,他又为何要为国库忧心忡忡?

家学渊源:治国需先丰补国库

公元1661年,注清世祖顺治皇帝驾鹤西去,只留下一个8岁的皇太子康熙。眼看着清王朝一片混乱,各地反清力量蠢蠢欲动,大臣们拥立年幼的康熙即位。

8岁的康熙面对内忧外患重重的局面。南方,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志在反清复明;西部,三藩之乱的余孽李定国率军反叛;西北边陲,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策零叛乱;北部边界,俄国人屡次越境劫掠。

天资聪慧的康熙深知面临的困境。他选择大臣中的佼佼者助他治国,多方听取庶民疾苦,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很快,他便以出人意料的勇气和才干平定内乱,击退外敌,树立威望。

天下太平的背后是万事待举。康熙明白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让老百姓富足安居。于是他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熬盐造币以充实国库积蓄。同时严惩贪官污吏,以清朗吏治。果然,在他60年的管理下,清廷财政年年盈余,国力日渐兴旺,到晚年国库已存银2716万两之多。

王道乐民:勤政仁民的雍正帝

雍正元年,康熙驾崩,太子胤禛登基,是为雍正帝。作为儒学典范的雍正帝勤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勤奋治理国家,简朴节俭,身体力行。

雍正减轻地方负担,严惩贪官污吏,致力推行低税率和平准法,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他的努力下,清朝的财政收入大增,手工业显著发展,庶民们安居乐业。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鹤西去,留下一个信箱满满的国库——3453万两白银,较康熙时期又增长了737万两。如此巨额积蓄,足以应对朝政各项大事。可以说,在雍正勤政爱民的治理下,清朝的国力达到顶峰。雍正留下的丰厚国库和鼎盛天下,成为儿子乾隆继位的最好基石。

挥金如土:奢靡之徒的荒唐悲歌

乾隆登基后,清朝进入全盛时期。多年和平发展使清朝国力空前强盛,年财政收入高达7500万两之多。这对一个帝王来说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财富积累。

然而好景不长。相传,人的成就往往造就自负。到了中期,乾隆变得奢侈,沉迷于女色,好大喜功。他在位期间爱给古迹随意盖“御书”章,自比神圣,在古迹上刻满自己的题字,仿佛在向百姓宣告自己的伟大与不朽。

乾隆为讨好妃嫔,更是大兴土木,修建异宫花园。仅度假山庄一项,他便修建了数十座。这些奢靡之极的建设无不需要耗费车轴国库。但乾隆置若罔闻,仍我行我素、任意挥霍。

百官效仿:层层盘剥的官场乱象

自上而下效仿皇权的百官们也跟着皇帝奢侈起来。他们仗势欺压百姓,虚报工程进账,从中截取“回扣”。还以各种名目新设苛捐杂税,寻思压榨百姓来补贴自己的奢靡开支。

这些腐朽贪婪的官僚将最底层的百姓视为摇钱树,不断敲打榨取。老百姓们为了应对频繁增加的苛捐杂税,被迫高额举债。而高利贷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村里,人人为了还债,只能出卖田产房屋,最终家破人亡。

可悲的是,最应该捍卫百姓权益的皇帝,此时正沉溺于后宫佳丽。他对朝中腐败视若无睹,任由贪官污吏为所欲为,并因此间接助长贪腐之风。这让老百姓们对他日渐生出怨愤之心。

末路狂奔:国库濒临枯竭的挣扎

这种双重挥霍让国库经不起这样的摧残。即便年财政收入依旧可观,但接连不断的巨额支出也让国库捉襟见肘。乾隆晚年时,政府年收入骤降至6939万两,比鼎盛时期整整减少了561万两!

乾隆驾崩后,尚有近7000万两存银留给儿子嘉庆。这本是笔巨额财富,可因此前的挥金如土,其实际购买力已大不如前。更严重的是,此时的清朝已积重难返,隐患丛生。

果然,嘉庆登基后不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前期积累的财富融化速度可怕。官僚机构已经腐朽不堪,贪污成风。税收锐减,国库濒临破产。到后期,为节省开支,皇帝只能寒酸到打补丁穿旧龙袍。当初鼎盛时的财富荣华,已不复存在。

功败垂成的荒唐皇帝

爷爷康熙积累下的财富,父亲雍正增长扩大的基业,都落在一个不称职的挥金如土者手中,最终回天乏术。国库、民心、天下,在乾隆手中蹉跎飘摇,步向败落。

也许乾隆会为自己找到万般穿凿附会的理由。他会说鼎盛功业在在,山河依旧,子民安居乐业,自己便功成身退,高枕无忧。殊不知,他这一生的荒唐浪费,已然埋下朝代毁灭的隐患。在他驾鹤归西的那一刻,大清的衰败从此不可逆转。

风光无限的皇帝,何苦为银子忧心忡忡?不为持国有术,只为荣华虚浮。功败垂成,路回情难移。待到断崖几近,悔之晚矣!

结语:

府宅如大山,家务杂如丝。家大业大,事务繁杂,宛如庞大的帝国,重如千钧。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家务,也成为一项棘手的工作。与此同时,大清国内部的问题逐渐浮现,官员贪腐、盘剥百姓的情况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风气。

富国强兵的理念背后,是需要一个清明的朝政和廉洁的官员团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官场上的贪污渐成风气,这让家族的使命变得更加艰巨。官员们应当以身作则,努力营造一个廉洁清明的朝政,以保护家族和整个帝国的繁荣稳定。

正如家务一样,朝廷的事务也需要精心管理,以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只有在官员勤政、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中,大清国家库才能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也是家族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