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5年,首辅严嵩被抄家,他苦苦地跪在徐阶面前哀求道:“能不能留点钱给我,做为仆人的遣散费?”哀求无果后,严嵩又拿出一件宝贝送给徐阶,希望他手下留情。谁知,徐阶根本不为所动,转头就把宝贝献给了皇帝,竟然官至首辅。
严嵩,江西袁州人,他的父亲久考不成,但又不甘心。于是,便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儿子严嵩身上,严嵩从小就被父亲悉心教导,年纪轻轻便中举。
在1505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做了编修,可惜不久就大病一场。无奈之下,只能回家休养,结果一休养就是十年。
这十年刚好是刘瑾权倾天下的时期,在刘瑾被消灭不久,严嵩便正式复官,在翰林院任职。嘉靖帝一直沉迷于长生不老术,便把朝事交给大臣去处理。
礼部尚书夏言深得嘉靖信任,夏言执掌期间,自然事多。就在这时,同乡严嵩进入了夏言的视线,严嵩还比他大2年,但严嵩依然尊称他一声“先达”,言语中对他百般讨好。
尽管严嵩百般讨好,但是夏言心底里依然看不起这位老乡,只是把严嵩当成是自己的私人顾问,压根没有要提拔严嵩的意思。
做为首辅,夏言要做的事情太多,连主持祭祀也是他的事。但是,主持祭祀如何安排又全看嘉靖的意见,时间久了,夏言自然就难猜测圣意。
夏言自然明白揣测圣意的重要性,但是首辅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他也确实疲于招架嘉靖的发难,很多次,险些因为小事被革职。
时间长了,嘉靖便对夏言不耐烦。而此时,严嵩看自己不管如何讨好夏言都没用,于是,他便抓住机会,开始不断地向嘉靖说夏言的小报告。
严嵩的行为,自然没有逃过夏言的眼睛,他也多次向严嵩下手,但无奈每次都被严嵩巧妙地度过了。夏言知道,要想再次得到嘉靖的信任,并不能只靠写青词,他最后选择了建功立业。
此时,蒙古北部在俺答的带领下日渐壮大,时常在明朝边境河套做乱并抢走了河套。河套将领曾铣向朝廷请求出兵收复河套,给蒙古人一个教训。
此请求自然得到了夏言的同意,但嘉靖却十分犹豫,出兵的事情都准备了一半,居然临时反悔。此时,严嵩逮住机会,向嘉靖进言,说夏言和曾铣的收复河套的计划说成求取功名的阴谋。
没想到,嘉靖居然信了,而且他早就对夏言失去了耐心,所以新仇旧恨一起来,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处死了曾铣和夏言。
夏言一倒台,严嵩便成了嘉靖的红人,并成功地坐上了首辅之位。严嵩做上首辅后,他不为各地的政务发愁,而是忙着给嘉靖找各种丹药和写青词以支持嘉靖的修道大业。
但是,严嵩毕竟老了,尽管他比同龄人健康,但是也禁不住嘉靖的折腾。于是,他向嘉靖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严世蕃。
严世蕃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他确实有才华,在嘉靖时期,难逢对手,可以说是一个鬼才。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爹,他估计也能创出一番新天地。
但可惜,自从他投胎进严嵩家,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严嵩能够稳坐首辅之位,也是因为有严世蕃这个好儿子。
严世蕃不但青词写得好,还特别会讨嘉靖的欢心。因此,他们父子俩一时间手眼通天,他们借着自己的权利明目张胆卖官,培植自己的党羽。
嘉靖对于严嵩父子俩的小动作,一清二楚,他不动他们,只是想利用他们父子俩钳制百官而已。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严嵩一党在严嵩妻子去世后终于露出了破绽。
严嵩妻子去世,严世蕃需要回家守孝。没想到,亲娘去世,严世蕃半点伤心也没有,反而在家夜夜笙歌。
而没有了严世蕃,严嵩写青词也就出现问题了,毕竟年纪大了嘛,脑力跟不上。因此,回复的质量非常差,令嘉靖时常生气,
严嵩父子的事,当然没有逃过他们的政敌,徐阶眼里。徐阶是夏言的学生,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在夏言去世后,徐阶便一直忍。
他没有明目张胆地和严嵩做对,而是刻意讨好严嵩以获得严嵩的信任。同时,徐阶也在讨嘉靖的欢心,而且效果也不错。
1562年,徐阶抓住了严世蕃回家守孝的机会,授意门生上书弹劾严世蕃。但严世蕃豪不在乎,毕竟此时的朝廷,严党耳目众多,虽然现失势,但对各级的官员依然还存在。
严世蕃想通过官员操纵审判的结果,他的小心思很快就被徐阶识破。审判后,徐阶留下了几名官员,拿出自己早已经写好的罪状,让他们一起盖好章,便跑着拿给了嘉靖。
徐阶给他们定的罪名是:串通倭寇。
嘉靖拿到判决书,看到严嵩父子的罪名,终于起了要清除严党的决心。他下令将严世蕃斩首示众,并把严府抄家。
抄家的事情自然落到了徐阶的手里。严嵩自知事情无法挽回,但他仍然想留点钱养老。于是,便对曾经一起共事的徐阶说:“能否让我留点钱,作为给仆人的遣散费。”徐阶不为所动,严嵩看哀求无望,便拿出一宝贝给徐阶,希望他手下留情。
没想到,严嵩拿出来的宝贝竟然是清明上河图,徐阶不敢置信,不过他还是收了严嵩的礼物,但是该怎么抄还是怎么抄。
事后,徐阶拿着清明上河图送给了嘉靖,嘉靖虽然昏庸,但是他还是很识货的,于是对徐阶更信任了。严嵩倒台后,徐阶便接手了首辅的位置,他也终于报了恩师之仇。#历史# #故事#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