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傅作义为什么不是上将?毛主席:授上将太委屈他了

1955年9月27日,大授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产生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2人。

其中,傅作义老部下、起义将领董其武被授予上将。作为北平起义的最大功臣,傅作义在这次授衔中却没有任何收获。

其实,中央本来想给傅作义授上将,经过慎重考虑后改变主意,没有给他授任何军衔。

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按照规定,政府人员不能参加授衔。周总理、邓小平和刘少奇本来能评上元帅,结果都没有任何军衔。

傅作义当时担任水利部长,是地地道道的政府人员。要是让他参加授衔,多少有点不合规矩。

第二:毛主席曾说“给傅作义授上将,太委屈他了”。

毛主席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抗日战争时,傅作义主政绥远,积极抗日,为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无愧爱国名将。

解放战争时,他率众起义,促使北平和平解放,让两百万老百姓免于炮火之灾,功德无量。

陈毅曾这样评价傅作义:

“他在电台里讲半小时的话,就能让湖南两个军起义。这样的战斗力,抵得上千军万马!”

客观来讲,傅作义在战争年代的功绩,至少得是大将。但他在1949年才起义,时间稍微有点晚。就这一点,足以让他和大将无缘。

上将中,有董其武、陈明仁这些晚辈。让傅作义和他们一个待遇,心里多少会有点不舒服。

因此,毛主席才说:

“对傅作义来讲,授上将不是光荣,而是耻辱。”

综合考虑后,中央决定不给傅作义授军衔。这样做既尊重当时规定,又给足傅作义面子。

大授衔结束后,周总理找到傅作义,亲自解释原委,让他放下心理包袱。

宜生先生(傅作义字宜生),这次没给你授衔,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政府人员不参加授勋。像我和少奇同志,都没有军衔。

第二:你身份太特殊,军衔太低你不满意,军衔太高有人会说闲话。因此,军委不知道给你授什么军衔合适。”

“感谢党的一片苦心。

我现在享受副总理待遇,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戎马疆场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一个和平美好的中国吗?

在新中国当一个普通公民,远比在旧社会当一个将军幸福。”

傅作义不计较个人名利,以大局为重,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老革命家。

傅作义接下来的人生全在水利部度过。

作为新中国首位水利部部长,他的足迹遍及长江黄河,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做到知行合一。

在任期间,他干了很多实事,经常微服出访,被人称为“布衣将军”。

傅作义肩上虽然没有军衔,心里却有比军衔更重要的东西:中国人的骨气、革命家的精神。

在老百姓心里,他永远是抗日名将,是和平将军,值得所有中华儿女尊敬。

军衔,不是耀武扬威的徽章,而是守护老百姓幸福的承诺。

谨以此文,纪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