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林彪作战不利,周恩来失望之余,不客气地指出其十大错误

老覃在昨天写了《

接替了毛主席所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的人正是周恩来。

说起来,周恩来也是一位通晓军事理论知识,并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军事家,他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一起深入分析敌情,根据敌人进攻的态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强行攻取乐安。

为了一发中的,一举拿下乐安,投入的兵力计有红一军团、 三军团、 五军团、 十二军、 二十一军、 二十二军和独立第五师。

由谁来出任攻城总指挥呢?

周恩来相信毛主席的眼光,指定了林彪这位接替了王尔琢位置的黄埔军校四期生来具体负责这次军事行动。

林彪肩挑重任,自然不敢大意。

他经过周密部署,于3月24日签发了攻击乐安的命令,决定25日全线总攻。

说起来,当时驻守乐安城的敌人并不多,仅有一个旅外加一个警备团。

但乐安城所处位置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因此,各路红军在25日下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未能达到预定目的。

林彪大为焦躁,决定在当夜发起夜袭。

夜袭发起之初,我军还是收到了一定奇效,成功摧毁了敌人的三个碉堡,攻占了五处高地。但缺乏攻坚武器,未能破城。

26日早上,林彪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继续挥军猛攻,并把重点攻击点集中在北门。

竞日血战,仍是无济于事。

从3月25日战至3月30日,红军已经牺牲了2000多人,却在乐安之战中毫无进展。

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打下去了。

周恩来果断传令收兵。

随后,周恩来对整个攻城过程做了全面的分析,给林彪指出了用兵上的十大缺点和错误。

1、开战前缺乏正确的侦察,编组不够缜密,伪装工作也做不到位。

2、在奇袭时未能给战士传递出指挥员“坚决袭取城郭之决心”。

3、参加作战的各梯次部队相隔太远,无法及时扩大战果。

4,兵力分布不够科学,很容易成为敌人机关枪、手榴弹攻击的目标。

5,夜间行动缺乏周密的部署。

6,火力与运动的配合度低。

7,我们选定的“重要攻击点”往往并非“敌人薄弱部分”。

8,各部未能一致协同动作,惨遭敌军各个击破。

9,我军撤回和进攻的路线比较单一,屡屡遭到敌军的伏击。

10,出现了幼稚的“对空射击的技术”,使敌机发挥出了最佳的功能。

林彪悉心揣摩和领悟周恩来的批评,在排兵布阵上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