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之后,开国功臣为何能集体善终?扒一扒刘秀的治国智慧!

公元37年,东汉开国大将朱佑,因为种种原因,主动辞去了丞相之位。

但同时,朱佑和其他很多开国功臣,一起联名上书,举荐由另一位开国功臣贾复,来接替自己担任丞相。

对于这些人的推荐,刘秀想了很久。不管是朱佑还是贾复,在东汉开国的过程当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榜单当中,贾复排名第三,朱佑排名第八。

而对于刘秀来说,这两人更是他的左右手。贾复曾经多次出生入死,刘秀曾经在贾复生死未卜的时候明确表示,自己未来的孩子,要和贾复的孩子成婚。指腹为婚这个说法,就是从他们身上来的。

至于朱佑,更是刘秀的发小兄弟!当年刘秀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就跟着刘秀,一起去长安求学。刘玄被杀的时候,就是他去找刘秀报信,这才让刘秀活了下来。而后来刘秀扫平天下的时候,他也是刘秀的得力干将。

如今,天下太平了,国家彻底稳定了,大家都到了享福的时候。让他们当个丞相,过一把权力的瘾,似乎也没啥大不了的。

然而最后,刘秀深思熟虑的很久,还是决定,驳回了朱佑的上书。非但如此,从这一年开始,刘秀还玩了一手‘杯酒释兵权’。他把所有重要的开国武将,全都赶回了家。不但再也不让他们领兵,甚至连朝政日常工作,也不让他们参与了!

这显然有点不通情理,有点卸磨杀驴的感觉。

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秀这么干是对的。

因为大部分功臣都回了家,此后,当刘秀开始对内进行整顿,牵扯到各种利益的时候,这些开国功臣,也才能尽量置身事外,没有被卷进去。同时,后来一直到死,刘秀都没有大规模的杀功臣。几乎所有东汉的开国武将,最后都善终了!

和后来其他朝代相比,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了!一个大一统朝代开国之后,几乎所有开国功臣都能善终。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似乎真的就只有这一次。

而这一切,恐怕都要感谢刘秀在这一年,推行的‘功臣并不用’制度。

那么,东汉的这帮开国功臣,为啥能集体善终呢?为何刘秀在平定天下之后,直接把这些功臣全都赶回了家?为什么刘秀夺走他们的权力时,这帮功臣没有反抗呢?

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得从多方面讨论。

先说年龄。

因为刘秀起兵的时候比较年轻,统一天下也比较快。所以到了公元37年,也就是刚刚扫平四川一年之后,彻底统一天下的第一年,他才刚刚42岁。

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四十二岁的刘秀,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相比之下,其他开国功臣们,就不是这样了。

为了更好的比较,这里我们只选取云台二十八将,以及榜单之外其他几位比较著名的厉害角色,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然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年之前,云台二十八将榜单当中,寇恂岑彭冯异、祭遵、景丹铫期傅俊任光万脩邳彤刘植,这十一个人,都已经去世了。而在这一年,还有一个耿纯也去世了。

也就是说,在刘秀想让这些开国功臣,全部退休回家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人,都去世了。而剩下的那一半人里面,又有不少人,因为伤病无法参与朝政。或者年龄已经偏大,工作有心无力。

如此一来,刘秀想要让他们退休回家,阻力自然会小很多。真正有能力形成阻力的功臣,人数其实并不算多。

年龄的优势,在刘秀压制开国武将集团的时候,实在是太关键了。

其次,则是战功。

如果我们仔细翻过东汉开国的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经常都是某某将军,在前线作战不利,或者被敌人击败了。然后,刘秀带着人过去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刘秀实在是太能打,东汉统一过程当中,超过一大半的硬仗,以及所有的决定性战役,都是刘秀自己打的。这就导致刘秀本人,对军队的控制力极强!就算是那些开国武将,也很难拿军队当筹码,去和刘秀谈判。

在其他朝代,如果皇帝硬要把开国武将,赶回家退休。那接下来,皇帝多半就要面对军队哗变的局面了。可是在刘秀这里,下面的那些中层将领,甚至是底层士兵,都不太可能因为将军被强制退休,就去找刘秀闹事。

另外,早在公元30年,也就是刘秀开始强制退休七年之前。当时刘秀已经扫平了中原大部分区域。只剩下陇西和四川,当时还没被拿下了。这个时候,刘秀忽然下旨,裁撤了当时东汉超过一半的军队!

从国家角度来说,刘秀这么做,自然没毛病。因为接下来,不管是陇西还是四川,就算打起来,也不需要那么多军队。这样一来,解散大部分军队,只留下部分精锐,让士兵们回家种地,谁都挑不出错。

可问题就在于,在解散军队的过程当中,刘秀有意识的把那些跟着开国武将,一路杀过来的老兵,都给遣散回家。或者,让他们直接由武转文,脱离军队系统。

这事在史书上记载的极为隐晦。但显然,经过这次裁军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开国武将,都失去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在这之后,东汉的军队体系当中,其实也出现了兵不识将的现象。很多开国武将,在这之后就再也无法凭借个人威望,直接控制军队了。

年龄优势,军功优势,再加上早早裁军,这三个结果加起来,就导致刘秀可以轻易压制开国武将团体。武将老实了,文官们自然也就同时消停了。接下来刘秀再聊让他们退休回家的时候,阻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另外,在之前的战争时期,又有三个特殊事件,让这些开国功臣们无法抱团。这三件事,分别是彭宠之乱,刘杨谋反案,以及河西五郡归降。

简单来说,当年刘秀招抚河北的时候,曾经有渔阳太守彭宠上谷太守耿况,以及真定王刘杨,带着麾下全部的势力,整体倒向了刘秀。而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很多人最初其实也都是他们的下属。

所以,如果这三个人此时都还在世的话,那么当年他们麾下的部将,一定会追随他们,形成不同的政治团体。一旦形成了团体,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抱团和刘秀争取权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问题是,就在刘秀登基一年多以后,彭宠就造反,刘杨也被扣了一顶谋反的帽子,直接被杀了。只有耿况,后来坚决站队到了刘秀这头,并且帮助刘秀灭了彭宠。

不过,等到彭宠被灭之后,耿况也被刘秀接回了洛阳。虽然后来,刘秀给了耿况最好的生活待遇,但确实没有再让他掌握太大的权力。反倒是他儿子耿弇,后来被刘秀重点提拔了。

这两个案子,直接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东汉统一天下之后,原属于彭宠或者刘杨的旧部,很难再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

就比如彭宠这边,彭宠的旧部里,后来地位最高的,是云台诸将当中,排名第二的吴汉。但即便如此,其他的彭宠旧部,依然不愿意尊吴汉为老大,大家一起抱团。

这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当年我们都是平级,甚至有可能吴汉还是我的下属。如今你混的好了,我们抱团取暖,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没问题。但是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去和刘秀争权,这肯定不行。

另外,后来在刘秀攻略河西的时候,河西五郡的带头人窦融,直接带着整个河西五郡,成建制的投降了。而他们投降之后,整个河西派官员,自然也就全都以窦融为老大。

而河西派的出现,势必会侵占很多原本开国功臣团体的位置。但同时,河西派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开国功臣。

这样一来,刘秀就能借力打力,借着河西派官员的力量,去压制其他开国功臣。

这三个特殊事件,直接导致开国功臣团体的权力,被压缩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而且,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刘秀正式让他们退休之前。所以,当刘秀开始准备让他们退休的时候,他们就完全没能力,去和刘秀进行博弈了。

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刘秀能够让这些功臣,全都退休回家的原因。

至于说为什么刘秀这样做了之后,这些功臣们没有任何反抗,原因就更简单。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秀给的实在太多了!

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刘秀的手法,其实就是股权换管理权。在早在刘秀彻底统一天下之前,刘秀就已经开始大封功臣,后来又不断加封。

就比如云台诸将之首的邓禹,后来直接拿到了四个县的封地!自此之后,他们家只要不犯大事,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了!

当然,这四个县的封地,邓家只有享受税赋的权力,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力。不过就算是只有分红权,这个诱惑也相当大了。

所以,刘秀这种操作手法,其实就是经典的‘分红权换管理权’。从这时候开始,大多数的开国武将,都变成了股东,而不是打工人。所以从心理上来说,这个结果他们是能接受的。

第二个原因,相对来说则是比较隐晦,但同样重要,那就是东汉初期的功臣们,学历普遍比较高。

如果我们仔细盘点一下,公元37年之后,还活着的东汉开国功臣,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年都是上过太学的,属于是高级知识分子。

就比如说功臣之首的邓禹、此时写推荐信的朱佑,当年就都曾经是刘秀的太学同学。被推荐的贾复,当年也是儒生出身,而且据说特别擅长《尚书》,曾经被他老师称赞为‘将相之才’。

学历高,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放弃权力之后,可以去转而搞学问,在学术上消耗自己的精力。

我们其实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绝大多数人,做官或者追求权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下,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就是为了钱和资源,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

而财富自由之后,下一步他们追求的,就是个人价值,或者说是一个能够消耗自己精力的工作。

作为开国功臣,地位自然不用多说。而刘秀大肆分封之后,给出去的分红权,也基本上满足了这帮人的财富需求。再之后,他们唯一需要的,其实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换做其他朝代,开国武将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会太高。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一方退休回家,将会面对一个无事可做的状态。而东汉这时候则不一样,很多开国功臣,原本的志向,其实都是搞学术。

比如邓禹和朱佑等人,原本如果没有新朝末年的混战,他们正常的人生,都是去钻研学术,然后被推举为地方官。只不过后来的乱世,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而已。

所以,如今他们退休之后,反倒是可以从事学术研究,继续发光发热。如此一来,很多人其实反倒愿意退休。因为退休之后,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后,在刘秀提出让他们退休之后,东汉的开国武将,以及其他一些开国功臣,才会顺利退休回家。虽然有个别人不太愿意,但是在刘秀的皇权面前,依然只能乖乖听话。

不得不说,刘秀对待开国功臣,真的是挺不错了。这个结局,也基本堪称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