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汉朝苦匈奴久矣,所以到汉武帝时,百姓休养的时间也够了,于是武帝想和匈奴动真格的干一回。然而,与匈奴初次接触后,在没成功也没失败的情况下,武帝却先斩大将,这是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武帝将三十多万人马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形成口袋的形状,以诱匈奴。接着派聂壹假装逃到匈奴那,对单于说:“我能帮你杀掉马邑县令,杀后您趁虚而入,马邑唾手可得!”
单于大喜。聂壹于是回马邑,杀了一个死囚,将其头悬挂在马邑城下,然后去匈奴那说:“看到了吧,马邑县令已被我杀了,请大王速速起兵,拿下马邑!”
单于于是起兵十万,向马邑出发。走到半路,单于看到满山遍野的羊群,却不见放牧的人,于是感到疑惑,忙下令停止前进。为保万无一失,单于带领部分人去攻打雁门郡的一个亭。没过多久便攻下了,抓住了这个亭的尉史。
单于问:“往常我见此地牧民很多,今天怎么不见一人?”
尉史不肯说话,单于便让人把他拖出去砍了。尉史没办法,于是将汉朝想困匈奴于马邑的阴谋告诉了单于。
单于大惊,忙命撤军。
按汉武帝的计划,匈奴进入马邑后,口袋缩紧,然后让王恢带三万人截取匈奴后方的粮草。问题是,匈奴没进马邑就跑了,王恢自知自己的三万人干不过匈奴的十万人,所以深沟高垒,看着匈奴跑而没追赶。
这下惹怒了汉武帝,道:“你为何看着匈奴跑而不追?”
王恢辩解道:“当初说好的让匈奴进口袋,再截取粮草,现在匈奴没进口袋,你让我三万人追十万人,不送死吗?”
武帝盛怒之下,将王恢交给廷尉,廷尉说,王恢纵敌,当斩!
王恢不甘心,于是给田蚡送了一千金,让他为自己求情。
田蚡自知自己前段时间有点骄横,被武帝所厌恶。所以田蚡给他的姐姐王太后说:“王恢是初次提出诱杀匈奴的人,现在没有成功,陛下却要杀王恢,这不替匈奴报了仇吗?”
于是太后对武帝说了此事,武帝说:“虽然匈奴没进口袋,但如果王恢追击,也可安慰大家的心,但他不追,所以不杀他,无以谢天下!”王恢得知武帝是这样的态度后,便自尽了。
从整个事情看下来,王恢其实并没有错,因为兵法都说了,度其可胜而战之,现在三万对十万,不可胜,那还战个锤子!
但武帝还是将王恢逼死了,这是武帝不圣明吗?我想,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当廷尉说王恢当斩的时候,武帝没说什么。但当王恢求田蚡,田蚡求太后,这一套操作下来,武帝便坚定了要杀王恢的心。因为武帝如果听从了太后的建议,不杀王恢,那整个朝廷是太后和田蚡说了算,还是我武帝说了算?
当初,武帝提拔田蚡,是为了与窦太后的窦氏相抗衡,现在窦太后已死,窦婴也弱下去了,田蚡却不知收敛,日益做大,试问,武帝作何感想。所以不是武帝非要杀王恢,是王恢求田蚡触了武帝的逆鳞,也许不求还能逃过一劫。
记得关注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