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插手儿子恋情后,王光美积极为继子相亲,但刘允若终生未娶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众所周知,叶群为了儿子林立果成婚,下了大功夫,为此还惊动了海陆空,可以说是非常的高调了,与之相反,上世纪60年代,王光美也曾出面给自己的继子刘允若相过几次亲,但是她没有用任何的特权手段,她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刘允若,一方面也是为了消除刘少奇的心病,迫于无奈才亲自出马的。

刘少奇插手儿子恋情

刘允若的小名叫毛毛,他是刘少奇和他的前妻何宝珍生的第二个儿子。

刘允若从小就失落街头,吃过不少的苦头,一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被党组织找到。王光美和刘少奇结婚的时候,刘允若还在晋察冀边区读中学。

在听到刘允若经历的苦难童年后,王光美和丈夫说:“等生活安定下来,一定叫毛毛回家住,让她好好享受家庭的温暖。”

全国解放以后,刘允若就回到了北京,王光美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立刻将他接到中南海,让他长期居住在家里,而且不偏不倚,如同对待其他几个孩子一样的关爱他,对他童年失去的幸福进行补偿。

刘允若高中毕业后,被公派到苏联留学。允若本身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平日里爱好文学和新闻学,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允若就被分配到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学习。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允若感到自己的这个专业同爱好实在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毫无关联,所以对于学习的热情大大地减退,再加上他和同学搞不好关系,所以就主动向组织提出要转系、转校,他接连给刘少奇写了三封信,一再申诉理由,要求转系。

不过,刘少奇并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利私下去干预这件事,而是给允若写了三封长信,从祖国需要的原则出发,帮助允若分析问题,教育他正确对待个人兴趣,努力学好一门专业技术,回来为祖国建设服务。

在刘少奇的教育帮助之下,允若逐渐提高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安心在飞机仪表专业坚持学习。1960年,刘允若学成归国,被分配到七机部某研究所工作。

然而,刘允若回国之后,还给父母带回来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麻烦事,在留学期间,他同一位叫做丽达的苏联姑娘相识,两人迅速地坠入爱河。但是,当时的中苏两国关系已经趋于恶化,两人之间的爱情越来越不现实,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甚至还利用这对小年轻的恋爱关系,攻击中国共产党。刘少奇一气之下,要剪断儿子和丽达之间的关系。

可是刘允若对此却非常地执拗,和父亲对着干,并扬言非丽达不娶。看着这对父子对峙,王光美也非常地焦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只能和丈夫做出同样的决断,但作为一个继母,王光美还是非常同情继子的遭遇,她衷心的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自己应有的人生幸福。

王光美也尝试着劝说继子,却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只能寄希望于继子能够和本国的女性接触,并能够萌生出新的恋情,以此来抚平他和丽达分手的心灵创痛。

王光美为继子相亲

在王光美的请求之下,刘允若所在单位的领导出面,给他介绍了几位漂亮的小姑娘,但是,对此,刘允若根本就不动心。

就在这时,王光美发现,继子在看过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之后,对片中的一位女主角很有好感,她一拍大腿表示,一定要促成这件事,于是,她急吼吼的托人去了解这位姑娘的情况,然而,对方声称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得知这一结果后,王光美只能放弃。

不过,王光美还是继续留意着合适的姑娘。有一次,她看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对片中的一位女配角的印象不错,所以又托人调查了这位演员的情况,在得知她还没有男朋友,而且社会关系也没问题,于是跑去试探继子的态度。

对于自己的继母,刘允若还是非常敬重的,为此还专门到电影制片厂去看了那位,女演员,也表示满意,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当他向那位女演员表示进一步发展关系时,女方认为两家的家境相差太过悬殊,婉言拒绝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允若慢慢的走出了感情的低谷,在工作中振作了起来。对于儿子的转变,刘少奇夫妇也非常地欣慰,但是,刘允若直到去世都终身未娶,对此,王光美心里总觉得有些愧疚。

她的儿子刘源最能体谅母亲的心情,他说:“爸爸不得已的选择给毛毛带来的情感伤害,始终让妈妈牵念,凡是能做的她都不遗余力,以使毛毛获得情感补偿,可毛毛婚姻之事格外蹉跎,因此他内心一直存着一个结。”

对不起,当时我不该不喊你妈妈

不仅对继子好,王光美对继女也好的没话说。

1949年8月,刘少奇的大女儿刘爱琴跟着父亲从苏联回国,在北平清华园火车站,王光美第一次见到这个漂亮的继女,其实,王光美之比她大6岁,所以对于这个继女,王光美既当女儿照顾,又当作朋友对待。

在接到刘少奇的信后,王光美就得知刘爱琴要回国,所以她立刻在中南海的万字廊住所为她腾出了房间,布置一新,让孩子一回家就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刚开始的时候,刘爱琴叫王光美“妈妈”有点难为情,因为自己实在是叫不出口。刘少奇知道这件事以后,批评她不懂事理。王光美马上就出来打圆场:“叫不出来就不叫了,没什么!”虽然这样,王光美仍旧像照顾女儿一样关心着刘爱琴的生活和学业。

刘爱琴12岁就离开了中国,在苏联生活了10年,回来的时候,中文已经忘得八九不离十,就连自己的中国名字也写不好。为此,王光美专门给她请了一位老师,每天为她补习半天中文。

1949年底,刘爱琴临产,王光美又为她联系了北京最好的医院,亲自将她送进医院,进产房,一直陪在她的身边照料和安慰她,刘爱琴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

没过多久,刘爱琴就被王光美的母爱所打动,开口叫王光美“光美妈妈”。

1978年,王光美出狱,51岁的刘爱琴拉着她的手,哭着说:“妈妈,对不起,当时我不该不喊你妈妈,请你原谅我!”

刘爱琴晚年的时候回忆说:“我刚刚回国时,光美妈妈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忙上忙下,比如哪个房子,都是她亲自带我去看,完全像个妈妈。当时我还觉得有点别扭,但是她觉得她是应该关心我的......作为一个后妈,她照顾得实在是太周到了。”

王光美晚年的时候在北、。回老家、去开封,刘爱琴夫妇总是会陪在她的身边,对她照顾有加,他们仍旧亲昵地称王光美为“光美妈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