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江青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十大”以后,随着王洪文身居高位,江青与王洪文、张春桥以及姚文元结成了“四人帮”,做了很多坏事与错事。那段时间,江青也提拔了一部分年轻干部,或者树立了一些“模范”,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黄帅,她就是江青树立的“反潮流”模范。那么,黄帅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黄帅出生于1961年,北京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南京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黄帅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稍微长大后,黄帅进入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就读。
黄帅的父母对黄帅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在父母的培养下,黄帅也形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同时,黄帅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老师的一些话产生了质疑。1973年9月7日,黄帅当时正好上五年级,她班级的一个同学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狠狠批评了这位同学,并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
黄帅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并对老师说的“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表达了不满。在日记中,黄帅这样记录:“教鞭是让你用来教学的,不是让你用来敲学生脑袋的……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客观来说,黄帅在日记中对老师的建议是非常不错的,也指出了老师存在的问题,不过,日记交给老师后,老师却号召全班同学一起批判黄帅。10月13日至10月19日,黄帅多次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受老师和同学的训”。
10月21日,黄帅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给了《北京日报》,在这封信的末尾,黄帅提出了一个观点:“难道还要我们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当时这封信恰好被江青的亲信谢静宜看到,谢静宜如获至宝,在江青的策划下,她专门给黄帅回了信,并指示《北京日报》在12月12日公开发表黄帅的信。
12月28日,在江青的推动下,《人民日报》头版全文转载了黄帅的信,此后黄帅成为那个年代的名人,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展了学习黄帅的行动,黄帅也被江青树立为“反潮流”模范。值得一提的是,江青对黄帅非常重视,甚至还有大力提拔她的计划。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在王洪文的办公室,搜查出一份“四人帮”的“组阁”名单,黄帅的名字赫然在列,江青有意让她进入共青团担任要职。不过,伴随着“四人帮”被粉碎,黄帅也回归平凡。
粉碎“四人帮”后,黄帅也受到了审查,不仅如此,她在中科院工作的父亲也被抓进了监狱,丢掉了工作,还被开除了党籍。被审查一段时间后,黄帅恢复了自由,1979年,她参加了高考,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然而,随着报纸报道这件事,黄帅也失去了入学资格,幸亏在胡耀邦的帮助下,她才重新进入大学读书。
1986年,黄帅前往日本留学,考入了东京大学。1998年,黄帅从日本回国,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黄帅的身体不太好,后来一直饱受疾病折磨,2017年,黄帅离世,年仅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