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乡当时山高老虎多,地方病和季节性传染病几乎连年流行,而当地人民缺医少药,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稀缺。萧成纹刚到不久,就接到县卫生院紧急通知,有位姓莫的大爷因中毒昏迷,生命危在旦夕。
萧成纹等不及村民来接,立马背上急救箱,徙步翻山前往。刚走至半山腰便见一团黑影从对面山上奔他而来,他以为遇到了老虎,于是马上扔掉雨伞和马灯,爬上了最近的一棵大树,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头野猪。
他于是松了口气,待树下没了动静才又爬下来,急忙赶路。
一身泥水的萧成纹刚到村口便被村民涌上来接进莫大爷家,他赶紧为病人洗胃输液,注射解毒剂,忙活了大半天,莫大爷终于苏醒了。这是他第一次单独出诊抢救危急重病症,也让他感受到了医生的自豪感和生命价值。
通道一直是历史上有名的疟疾流行地区,在1955年5月时又全县爆发了疟疾,萧成纹随工作队前往五区双江,马龙乡进行全面抗疟工作。
在这场抗疟之战中,萧成纹也被感染,高烧到40度仍然坚守在抗疟第一线,一夜都要出诊多次,甚至在出诊途中昏倒路边,幸得路过村民救起,恢复后,他又继续参加战斗。
自从这次抗疟战斗过后,通道制定了抗疟防疟计划,一直到1994年通道基本达到了消灭疟疾的标准。
在萧成纹行医的60年里,他踏遍了通道侗乡的每一寸土地,攻克了民族语言难关,不仅学会了侗语,还学会了苗语和瑶语,是全县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位掌握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
他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侗医交心换方,让原本秘方从不外传的侗医药方在他手上得以有效传播。
经过萧成纹的刻苦钻研,他精心挖掘抢救出大量的侗、苗、瑶等民族医药遗产,整理出了3500多条濒临失传的侗族医药方,还先后撰写了12本专著、8本内部资料以及112篇医学论文。他将这些全部捐献给了社会,让后人得以传承。
萧成纹长期以来的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通道全县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当地人称他为“侗乡人民的好医师”,他在2010年获得了“鼓楼奖”这一全国侗文学最高成就奖,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