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为何亲自下令:不许任弼时参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日子,无数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城楼之前,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

此时此刻,正在玉泉山疗养的任弼时也打开了收音机,通过声音来感受天安门城楼的盛况。

原本,这样盛大的时刻,作为开国元勋的任弼时,应该和毛主席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可他却没有去。

甚至,毛主席还亲自给他下了禁令:不准任弼时参加开国大典

毛主席为何要下这样一道看似无情的禁令呢?

坚持革命

原来,毛主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时,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甚至稍微一走动,都会刺激到脆弱的五脏六腑。

为了帮助任弼时战胜病魔,医护人员想了很多办法,但因为任弼时在革命过程中身体损耗太多,所以,现在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大家只能通过疗养的方式,来延续任弼时的生命。

任弼时

任弼时的病痛,根源在于1928年的一次入狱。

当时,正是白色恐怖蔓延全国的时候,作为中央委员的任弼时被组织派到安徽工作,却在途中不幸被敌人逮捕。

敌人认为任弼时的身份不简单,所以对他进行严刑拷打,要求他和党组织划清界限,同时要他招认党组织成员的名单。

任弼时被折磨的遍体鳞伤,但从始至终没有向敌人低头,敌人用死亡来威胁他,任弼时则正气凛然的说:“你们踩死我,我也没有什么可供的。”

任弼时

尽管饱经折磨,但任弼时依然没有放弃斗争。

在狱中,他联络了一部分同志,成立了临时的党支部,同时开办学习班,给监狱里的特务以及一部分犯人做思想工作,并积极的与外面的党组织联络。

党组织自然也在积极地进行营救活动,被关押了几个月之后,谈判终于成功,任弼时被释放出来。

经过这一番折磨,原本身体健康的任弼时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然而,他却没有时间去好好治疗,无数的工作压在任弼时的肩头,为了大局,任弼时只能抱病工作。

革命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反围剿期间,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任弼时与贺龙等人一起带领红二方面军在贵州一带活动。

而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开始长征,就在这个时候,红军内部却爆发了危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大家本来松了一口气,以为胜利在望。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张国焘开始频繁地挑起事端,想要夺权,确立自己在党内说一不二的领导地位。

过草地的时候,张国焘一意孤行,坚持分兵。

张国焘

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军以及中央红军的一部分战士南下,结果在四川吃了败仗,损兵折将,给红军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打击。

然而,张国焘仍不死心,他竟然偷偷对红二、六军团发送电报,在电报中要求红二六军团听从自己的指挥。

任弼时在看到这封电报之后,心中便起了疑惑。

矢志不渝

他和毛主席是多年的老同志,面对张国焘的行为,任弼时一眼看穿了这背后的阴谋。

于是,1936年7月1日,红二、六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的时候,任弼时便对张国焘等人强调:

“四方面军来的干部,只准讲团结,介绍过草地的经验,不准进行别的宣传。送来的材料一律不准下发。”

任弼时正直坦然的态度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

为了维护团结,任弼时要求张国焘交出与中央联络的电台,并表明:

“唯有在十二月决议(即瓦窑堡会议决议)的基础上才能一致。”

在任弼时的坚持之下,张国焘终于交出电台。

随后,任弼时立刻同中央红军进行联络,在电报告中表示:

“现在陕北和川康边同志对目前形势估计和党的策略路线已经一致,我深切感觉党内团结一致、建立绝对统一集中的最高领导是万分迫切需要。”

针对此前的危机,任弼时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召集一次中央扩大会议,至少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产生党内和党外统一集权的最高领导机关。党在组织上的统一,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是迫切需要的”

简单来说,任弼时还是希望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这对毛主席以及中央红军而言,都是雪中送炭的举动。

此前因为张国焘搞的行动,导致组织内部人心不稳,如果继续任由张国焘胡作非为的话,红军迟早要变成一盘散沙。

这个时候,任弼时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红二六军团,能够及时站出来给予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整个组织的团结性。

1936年12月,在任弼时等人的努力下,毛主席成为军委主席,终于化解了此前张国焘带来的阴影。可是,问题依旧接连不断。

到达陕北之后,敌人依然三番五次试图进行围剿,任弼时作为党内的重要干部,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工作。

此时他的身体几乎已经透支到极限,当他到达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就震惊了。

他们发现,原本年纪不算大的任弼时,经过多年操劳,竟然已经活像个四五十岁的人。

任弼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常感到精神不济,可是为了组织,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着。

1938年,正在国家危难之际,组织内部的危机再一次席卷而来。

王明莫斯科回来了,苏联对王明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再一次变得不稳定。

王明

此前,王明由于左倾错误,已经给党内带来过重大的损失。所以,任弼时非常担忧。

为了这个问题,组织决定让任弼时亲自到莫斯科一趟,对苏联方面讲明利害,让他们承认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当然,也要尽量劝说苏联协助我们进行抗日。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此时的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傲慢。

他们依然不相信毛主席提出的革命路线,对于我国的抗日形势也不够了解。他们依旧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中,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而任弼时来,正是为了让苏联人认识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

他准备了15000字的书面报告,以及2500字的口头报告,会见了苏联的各大代表。

他用诚恳而深刻的语言告诉苏联,此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以及组织内部的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几周之后,在任弼时的诚恳劝说之下,苏联方面终于表明了态度: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声明,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在任弼时即将回国的时候,苏联代表又亲口对他说:

“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主席)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应该承认毛(主席)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吧!”

来自苏联代表的肯定,终于又让这一场危机化解了。

鞠躬尽瘁

任弼时之所以如此努力的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一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已经充分的认识到,毛主席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大局观的人物,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来,是因为任弼时聪年少时期便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任弼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没有考虑过的问题,由此导致的教条主义,是我党在初期频繁出现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优秀的思想,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如果不符合国情的话,非但不能取得胜利,反而会取得反效果。

我党初期在城市进行的一系列革命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当时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使用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没有考虑实际的情况。

而后来我们之所以胜利,正是因为毛主席的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

因此1945年进行选举的时候,任弼时情真意切地说:

“在二十四年的奋斗过程中,我们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主席。他的思想,已经掌握了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的旗帜,而且成为东方各民族争取解放的旗帜!”

有了思想,才能求解放,这正是任弼时一直追随毛主席的原因。

为了党组织,他几乎奉献自己的一切,许多解决不了的工作都需要他这位老同志出马,可是,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再一次把他的身体拖垮了。

到了1945年,任弼时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可是他依旧没有听从医生的嘱咐好好休息。

三大战役进行期间,任弼时几乎日夜守在办公室里,和毛主席讨论前线的战况。

直到1945年4月,他再也坚持不住了。

医生做了诊断之后,给任弼时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必须休息。

因为,此时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动脉硬化,任何一点刺激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听到这个状况,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非常担忧。于是,众人齐上阵,反复劝说,并且对任弼时保证,在他走后,会找到合适的人接替工作。

就这样,任弼时才终于同意前往玉泉山休养。

但对任弼时来说,这个时候才开始认真治疗,已经太晚了。

身体的透支是不可逆转的,为了避免他耗费精神,医生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

平时任弼时最挂心的工作自然是不能做了,连看书也不能多看,要严格限制时间,吃的东西也要严格检查,生怕出了问题。

党内的同志都担忧任弼时养病的时候寂寞无聊,所以轮番来看他,哪怕再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

朋友们的到来是任弼时最高兴的时候,也是他精神最好的时候,他和周总理、朱德等人在疗养院里下棋、唱《国际歌》,日子过得很快。

可是,让大家担忧的是,任弼时的身体却没有明显好转。

进入九月份,任弼时几乎只能躺在病床上了,连饮食都变得困难。

英年早逝

然而,马上开国大典就要举行了。建立一个理想中的新中国,是任弼时一直以来的梦想,大家都希望他能够出现在开国典礼上。

可是,在周总理反复询问医生之后,得到的却是令人失望答案。

医生表示,以任弼时现在的身体情况,如果让他出远门,在开国典礼上熬上一天,他绝对是撑不住的。

万般无奈之下,周总理和毛主席只能商量,让任弼时不要出席开国典礼。

可是这样一来,任弼时肯定很受打击,这毕竟是他盼了这么多年的重要日子。

果然,任弼时得到消息之后,便写信来,表示自己一定要出席开国典礼。

为了让任弼时能安心修养,毛主席只能亲自写信给他,不允许他出席开国典礼,要他在疗养院里好好休养。

周总理又亲自过去,安抚任弼时的情绪。希望他以身体为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好身体,能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劝说之下,任弼时终于不再坚持。

就这样,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当天,靠着收音机里的新闻参与了开国大典的全程。

这当然是个不小的遗憾,只是,为了任弼时的身体,也只得如此。

毛主席认为,以当前国内的医疗资源,恐怕治不好任弼时的病。所以,又特意向苏联方面请求派几位医疗专家过来,给任弼时进行会诊。

苏联专家来了之后,认为应该让任弼时到苏联休养。

于是任弼时又到苏联去,一直休养到1950年初,才回到国内。

这时他身体状态比过去好了一些,于是,任弼时立刻就要求让自己投入工作。

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任弼时实在没有办法安心休息,毛主席和周总理本想劝说。但是,看到任弼时如此期盼,加上苏联方面表示任弼时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工作,便不再阻止。

然而,这个决定让毛主席非常后悔。

因为,任弼时回到工作岗位上没多久,抗美援朝战争就爆发了,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任弼时的工作量比以往增加了十倍。

原本,苏联给他的建议是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但实际上,当时任弼时一天的工作时间会达到十五个小时以上。

心力交瘁之下,他再次病倒。这一次,人们没能留住他。

他离开之后,叶剑英为他写下一篇悼词: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为党为国,他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如今国泰民安,这位“党的骆驼”,也可以安息了,强大的新中国,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参考资料:

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

任弼时《任弼时选集》

任远志《我的父亲任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