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晖聊历史:盛宣怀的爱与忠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推手,促成了晚清的中兴。

可是最后,他试图将铁路收归国有,引发武昌起义,又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他家资巨万,却因教子无方,溺爱子女导致家道中落。


盛宣怀对下属的教育和培养却非常重视,他家有300多个仆人,个个都知书达理,其中有两个仆人后来都成为响当当的人物,一个叫倪桂珍,他是孙中山和蒋介石孔祥熙三人共同的岳母。

另外一个名叫吕葆贞。她的四女儿叫赵一荻。后来嫁给了张学良

盛宣怀16岁那年太平军进攻常州,他跟随父亲盛康四处逃难,后来到湖北生活。太平天国失败以后,盛康带着儿子盛宣怀回到常州生活。

1870年,26岁的盛宣怀在李鸿章的幕府担任幕僚(参谋)一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后来成为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最得力的助手。

除此之外,盛宣怀还帮助李鸿章办过很多大事,创办了中国十一个第一,它们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招商局船只林立,打破了外国航运独霸长江的局面,这年,他才28岁。


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中国第一家银行。他创建了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

1871年,京津一带发大水,他父亲捐助了大量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做慈善。30多年后,盛宣怀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红十字会(1905年)。

1881年,37岁的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总办,从此中国进入电讯业时代。1882年,盛宣怀又先后建立了上海至广州、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在中国沿海建立起了电报网。

1895年,51岁的盛宣怀奏请建立新式学堂,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定名为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


第二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任督办。这所学校对中国影响巨大,知名学生有:蔡锷、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邹韬奋、茅以升等等。

南洋公学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6年,52岁的盛宣怀负责办理湖北煤铁矿务,先后接办湖北汉阳铁厂、萍乡煤矿。12年后,他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1908年),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同时,盛宣怀督办铁路,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1897年,53岁的盛宣怀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56岁),义和团运动兴起,在盛宣怀的联络下,长江流域的各督抚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南方各省与清政府的关系若即若离,是地方军阀兴起的肇始。

由于盛宣怀掌控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财政命脉,清政府对他也无可奈何,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1911年,清政府大力改革,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他命令各省铁路、邮政全都收归国有,导致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发生了保路运动

10月10日,计划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随后,短短一个月内,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盛宣怀遭到弹劾,10月26日被革职,永不再用,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间,资助过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随后,袁世凯与革命党谈和,清朝灭亡,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秋,盛宣怀被孙中山邀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汉冶萍公司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享年72岁。葬礼极其盛大,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租界当局不得不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苏州,有个私家园林叫“留园”,是苏州旅游的必到之地,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非常豪华壮观,被称为“天下园林之冠”。它的主人就是盛宣怀。

盛恩颐是盛宣怀最喜欢的儿子,名字是慈禧太后所取,盛宣怀后来把苏州的宅子留园留给了四子盛恩颐。

盛恩颐早年赴英美留学,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后来娶了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

盛恩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奢靡的坏习惯,他花钱挥霍无度,在上海出了名,因为他排行老四,他的车牌号码是四个“4”,外号盛老四。

盛老四还给自己每位姨太太标配一栋洋房,一辆进口豪车,并派一大批佣人伺候她们。盛宣怀前面三个儿子去世得早,所以对老四期望很高,精心栽培,可是奈何儿子不争气,整日玩乐。


抗战结束以后,盛恩颐陷入贫困,连公园的门票都买不起,1958年,盛恩颐在苏州留园去世,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