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牺牲后,徐向前隐瞒岳母几十年,岳母临终前说:你是个好心人

1929年6月,徐向前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边区任红11军31师副师长。不久以后,师长吴光浩不幸牺牲,由徐向前负责全师的领导工作。徐向前在苏区除了打仗,还经常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爱戴。

徐向前

有一天,徐向前和苏区政府主席曹学楷来到红安县程维德村察看扩红工作,他们来到村口后,看到一位头剪短发的姑娘正在大方地演唱送郎当红军的歌曲,徐向前问曹学楷:“这位姑娘的歌唱得真好,她是谁啊?”

曹学楷回答说:“她是程启光的妹妹,名叫程训宣,小名叫可英。”

程启光时任红31师特务队长,是徐向前的直接下属。程启光是家里的老大,其他4个兄妹在他的影响下都参加了革命,程训宣是家里的老幺,她参加革命后,在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是程维德村的妇女会主任,她不仅带领妇女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主,还积极组织大家为红军做后勤工作,在当地的名声很响。

徐向前听完曹学楷的介绍后,对程训宣十分满意。徐向前此前有过一段婚姻,那是在1920年,他由父亲做主,和家乡一位叫朱香蝉的姑娘定了亲。婚后朱香蝉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松枝”。可惜没过多久,朱香蝉就得了不治之症,不幸去世。此后徐向前一直没有再婚。

曹学楷也知道徐向前丧偶多年,而苏区的环境又非常恶劣,他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于是自己有心当一次“红娘”。他首先安排程训宣带领妇女会的姐妹去红31师师部慰问红军,程训宣去了以后,把自己亲手做的一双棉鞋送给了徐向前。

程训宣

不久以后,曹学楷又亲自来找程训宣说亲,他说:“可英呀,徐向前可是我们的军区领导人,生活都无人照料,老哥想给你做个媒呀!”

程训宣早就听说过徐向前的大名,对他十分崇拜,她听后害羞地笑了笑,便算是答应了。

这年秋天,徐向前和程训宣正式结婚。婚后程训宣没有随丈夫上前线,而是留在后方坚持革命,继续从事地方妇女工作。尽管聚少离多,但夫妻俩却情深意笃。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准备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率领部队行军到红安县七里坪一带,这里是他和程训宣当时举行婚礼的地方。此时徐向前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妻子了,他于是叫警卫员把破了洞的衣服、袜子给程训宣送去,让妻子帮忙缝补一下,顺便让警卫员打听一下妻子的情况。

但可惜的是,警卫员并没有找到程训宣,徐向前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鄂豫皖苏区,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直到长征到了延安后,徐向前才知道程训宣早在1932年就已经牺牲了!

程训宣的不幸牺牲,对徐向前造成巨大的心灵打击。尽管徐向前后来与黄杰再婚,但他依旧忘不了程训宣。1984年,徐向前在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时,专门将亡妻称为“我爱人程训宣”以示悼念,表现出了一位老革命家含蓄而深沉的缱绻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担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储运局局长,他居住在北京,并和徐向前一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程启光还把母亲汪秀芝也接到了北京居住。

徐向前听说岳母到北京后,赶紧过来探望。一别十多年,徐向前望着身穿粗衣大布的岳母,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娘,您身体可好?”

岳母惊喜地说:“我身体好啊?向前,你可好?”老人家看见徐向前,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也是泪流满面。

此时汪秀芝并不知道程训宣已经牺牲了,因为她认定了女儿交给了徐向前肯定保险,所以尽管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女儿的消息,但她还相信女儿还活着,从不肯断绝这个希望。

程家的5个兄妹除了程启光,其他4个全部在战争年代牺牲了,程启光和徐向前自然不愿把程训宣牺牲的消息告诉老人,她已经受了这么大的苦,怎么能再让晚年的她再承受这样的打击?

这天程启光留徐向前在家里吃饭。汪秀芝拿出一瓶米酒,她一边给徐向前倒酒,一边问道:“向前,训宣到哪里去了?娘来了,她也不来看看我?”

徐向前不知该怎么回答,他想了半天,才找到一个理由:“噢,训宣在陕西学习,怕一时回不来呢,您别怪她。”

汪秀芝眼里噙满了泪水,她叹了口气说:“这孩子,咋不想娘呢?一走就是几十年,忙啊忙,这回又不在……”

吃完饭后,汪秀芝又对徐向前说:“向前,给你商量个事,既然训宣回不来,娘就去看她,你给娘打张车票。”她说完就要收拾行李。

徐向前慌了神,连忙劝岳母说:“娘,您别太性急,训宣功课紧,您老说去就去,她也没个准备……”

汪秀芝目光里满是央求地看着徐向前说:“我等了这么多年,真想一下子就能见到她。”

徐向前只好硬着头皮“反守为攻”:“您老要是等不及,我就打电报让训宣退学回来。”

汪秀芝见徐向前一脸认真,连忙摆手说:“别打,别打!娘就是想她,一时半会儿地见不着她没啥,让她安心学习吧。你们都是做大事的,耽误不得。娘老了,听你们的……”

汪秀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女儿的下落,也就放下心来,她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回红安老家去了。

但徐向前既然说了一个谎,为了岳母晚年的幸福,他就必须一直把这个谎圆下去,一直说谎对于一生光明磊落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须记住他对岳母说过的每一句话,以免失言。这一切的痛苦,徐向前都得一个人承受着,他是巨人又是凡人,但他比凡人又多了一层痛苦。

随后的日子里,徐向前为了应对岳母的不断追问,不得不一次次给亡妻“调工作”,他先是骗岳母,训宣去青海工作了,后来又去新疆了,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又把亡妻“调”到了苏联。

汪秀芝听说女儿“调”到苏联去了,十分担心地问徐向前:“苏联不是修了吗?训宣怎么还不回来?”

徐向前只好安慰岳母说:“谁知道呢?可能她有事吧?”

徐向前和黄杰

在这段日子里,汪秀芝的孙媳妇也积极配合徐向前“演戏”,每当老人想女儿时,她就会劝道:“向前姑爷和训宣姑母不比一般人,他们是大干部,比不得区上乡里的干部可以随便走走。要是训宣姑母当小干部,她能从这里调到那里吗?没事,好着呢,别担心……”

这么多年来,徐向前不仅要瞒着岳母,他还得及时给岳母捎去亡妻的“问候”,还要和老人一起为亡妻过生日……但正是在他的隐瞒下,老人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一直活到了96岁。

1972年,汪秀芝老人在临终前对徐向前说:“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老人直到去世,仍然不知道女儿早在40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去世,享年89岁。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红安的土地上,撒落在程维德村的乡间小路,撒落在程训宣烈士长眠的地方。

晚年的徐向前

2001年7月1日,徐向前和黄杰的儿子、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的徐小岩少将专门来到红安,追寻父亲当年的战斗足迹。

徐小岩到红安后,在程训宣的族侄程昌辉的陪同下,来到程训宣烈士墓前为她扫墓,他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在程训宣妈妈的墓前双腿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程昌辉见此情景,十分激动地对徐小岩说:“你是第一位来此祭奠的徐家亲属,我代表训宣姑姑的后人们谢谢你!”

徐小岩眼里含着泪光说:“老父亲在世时,时常提到训宣妈妈,可惜由于年事已高和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重回大别山看看,可我们知道他的心思,这次回来,也是了却父亲的夙愿。”

徐小岩

临别之际,徐小岩凝视着程训宣墓碑上的那颗红五星,许久许久……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